第四十三章 诛贼(一)

  自我有身孕后,判官是每日都悄悄来坤宁宫看我。用他的说法是,眼下到了诛除鳌拜最关键的时刻,所以行事就要更谨慎些,更何况我们又多了个孩子。宫中其他人只当皇后又失宠了,婉罗和纳喇氏独宠,一时所有人的眼光都投去了她们二人身上。

  纳喇氏得宠我是没有一点意外的。她这几年的确变了许多,作为判官的第一个妃子,她没有像最初那样跋扈,而是变得谦卑谨慎。连皇祖母也夸她道:“雨筠贤淑多了啊!”。我对她的好感也增添了许多,宫中但凡有什么大的活动,我还会找她商量。我想她对判官而言,也是特殊的吧!毕竟,她是判官的第一个女人。每个人,总是最难忘第一次的。

  纳喇氏倒是没有因为我最近“失宠”而失了身份,照常是日日过来请安。而其他妃子因皇祖母宣称我身子不适,不要她们来打扰,倒就真的无人打扰了。

  “娘娘,这月的俸钱我已算好,就等着你过目完,我就差人送去内务府拨银了!”,这宫中各妃的俸银是我在掌管的。本来直接内务府下发就好了,可皇祖母偏偏要把这活儿塞我手里。她说钱给我分配,她放心。

  说来,我对这的俸银是非常不满的,这整个叫一个浪费。就拿我说,贵为皇后,月俸银居然有二百两白银那么多,我请旨减去俸银一半后也还有一百两。我本又想减去一些,无奈皇祖母说若我嫌着碍眼,可以存起来应不时之需。再说其他嫔妃,眼下她们并未封妃,所以我都是按照她们的入宫时间来给予俸银的。像纳喇氏,她进宫时间最长,我也就按妃的品阶给她发俸银一百五十两,奉照我减半后,也就是七十五两。而像马佳氏还有张氏这样孕育过皇嗣的妃子,俸银自是也上调了。特殊身份的雪卉也因判官的嘱咐而以妃品阶算。其他的妃嫔因无所出,资历又低了些,固都是拿hou宫里的“保底”俸银。就说这“保底”俸银,也是有一百两那么多,减半却也还有五十两。

  每月到了发俸银时,我都很头痛。眼下大清还在雏形阶段,国库并不是那么充盈。宫廷生活并不像我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么奢华、铺张。现下妃子们都未有称号,不能按品阶发给俸银。所以,我这种方法自是有许多不满之声的。说到这点,我还是很感激纳喇氏的。每到发俸银有妃嫔嚼舌时,她都会怒嗔道:“不知好歹的东西!若不是娘娘心善,全给你们贵人以上的品阶俸银,只怕你们现在的俸银也只是一个高等嬷嬷那么多!你们能得娘娘亲手分发俸银,就要觉得是幸事了!”。

  纳喇氏的话又讨好我之意,却也无不说出了我的委屈。她们嫌俸银少,却不知她们那俸银却也来得不易。判官的等级尚未完善,所以她们的地位眼下都是平等的。除了几位特殊的,其他的都应按像冬香这样的大嬷嬷的俸银来计算。而一般贵人以下品阶的妃子,都是由内务府直接分发的。至于内务府怎么分发,扣留或是减少,我们又不得而知了。只是我觉得她们那些既无宠爱又无子嗣的人未免可怜了些,就将她们的俸银分发也按贵人品阶先发放着。等判官分好品阶,再从中调节也不迟。只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也真真是有些无奈。

  “姐姐算好就是了!我对姐姐做事放心!还好这宫中有姐姐的存在,要不妹妹当真是忙不过来了!”,讨好人我还是会做的,甜言蜜语谁又不会呢?

  “娘娘这般信任是臣妾得福气!不过,这到底是宫中的账目,娘娘亲自过目下也好!免得又有人嚼了舌根,污了娘娘与我的名声可就不好了!”。纳喇氏,就是这样一个人,该糊涂的时候她绝对糊涂,不该糊涂的时候你想她糊涂就难了。像跟钱这种敏感的字眼打交道的事,我想她是不会糊涂的。

  也罢,我接过账目略略看了一下就交还给她道:“姐姐果真是能干!这事儿我前儿交给你的,今儿就拿来了。”。她接过账册,坐下道:“我们也就是会这些死活儿,不似娘娘你,又聪明又能干,老祖宗也那么喜欢你!”。

  纳喇氏也就虚长我两岁,不知怎的,我觉得她的心似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一般。有时和她说话,我还会有种很舒坦的感觉。大概是日日与马佳氏还有张巧烟那样的蠢货见面,难得有个有眼色的人,我喜欢这种人。和这种人相处,有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

  纳喇氏走后,瑞儿就哭着被冬香抱着过来找我了。这孩子,自我中镖后,似被吓着了。只要片刻不得见我,就会哭。也难为他了,一个小孩子,突然见了两个身着黑衣服的坏人,不吓着也难。

  我哄着瑞儿,他仍然哭个不停。我心下一狠,将他放至地下道:“瑞儿,你是个男子汉,男儿有泪不轻弹。若你总这般爱哭,就不能变成像你皇阿玛那样的男子汉了!”。他,还是那么小,我这样会不会太狠心了?判官昨儿还说慈母多败儿,他说瑞儿是被我宠坏的。若再这样下去,瑞儿只怕是会骄纵了。瑞儿怯怯的看着我,停止了哭泣。我的心立马就后悔了,他出生以来到现在,我哪里重语说过他了?我刚想伸手去抱他,哪知他含着泪稚声道:“皇额娘,瑞儿不哭了!皇额娘抱抱!”。

  心下一软,抱过他呢喃道:“乖瑞儿,以后不能这般哭了!皇额娘不一定能一世在你身边,你要自己乖!”。和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讲这些,我是不是太高估爱新觉罗家的血统了?哪知怀中的小家伙拼命的点头,却也再不哭了。这孩子,真真是惹人疼爱。

  是夜,判官来了坤宁宫,一进宫就紧紧的搂住我。我不明白他怎么了,只得轻轻拍着他的背。

  良久他才喃喃道:“兰儿,你可知历法?”。历法,说得简单点,无非就是我们用来算日子的一种方法。我点点后道:“我知一二,玄烨何故提起此法?”。

  他放开我,拉着我坐在贵妃榻上道:“这历法向来是钦天监制定的。那钦天监素来职责就在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想来兰儿你也听过汤若望的名字!他是个洋人传教士,深受先帝喜爱。只是,康熙三年时一番祸事险些要了他的性命。”。

  我不解的看着判官,他才缓缓道来事情的原委。早在顺治十六年,朝中现在的钦天监监副吴明烜就在朝中推行回回历。而汤若望则指出了他许多的错误,而且经证实,回回历确实存在弊端。所以当下世祖就革了吴明烜的职。其实,我觉得这就是宗教之间的较量。那吴明烜是信奉伊斯兰教的,而汤若望等洋人传教士是信仰基督教。两种不同信仰的碰撞,势必会擦出火花的。更有另一叫杨光先的回回人,又上疏对汤若望发难,上疏名为“辟邪论”。在奏折里他直言,汤若望等西洋传教士“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更夸张的是他将折子广印了五千份,大肆流传。在杨光先眼里,西方的宗教就是邪教,只有他们伊斯兰教才是正统。可世祖并未理睬杨光先的上疏,他仍是将汤若望视为科学老师,敬仰有佳。

  而在世祖仙逝,判官继位后。四位辅政大臣均对西方历法是不感兴趣的,保守的思想让他们早就不满西方历法,这当然也包括爷爷。我自是能理解的,毕竟爷爷他们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要改是很难的了!于是在康熙三年,杨光先看准时机,又上疏弹劾汤若望等人。这次,汤若望没能逃过劫难。这次他上疏的折子名叫“请诛邪教状”,他指控汤若望等“为职官谋造反,造传妖书惑众”。而康熙三年时,判官又未亲政,实权全然在四位辅政大臣手里。所以在那一年冬天,鳌拜一举废除了汤若望等人制定的新历,并将当时已经中风瘫痪的汤若望收押了。连累入狱的更是大有人在。

  这个时候,南怀仁就跳出来了。此人也是西洋传教士,一直跟随汤若望在中国传教。见汤若望含冤入狱,挺身出来为其辩护。无奈当时鳌拜的权利颇大,第一次审查就判定了汤若望死罪。于是,杨光先就成了新一任的钦天监,而吴明烜就是这个时候就任钦天监监副的。幸而汤若望得皇祖母保释,才免于一死。但是也在出狱后不久,就患病死去了。

  我不禁想起,我的婚期还是这位没见过的老人定的。只能说,恨他没能生在一个思想开化的中国。清朝,正是最封建的时刻啊。判官今日所气的是,早在康熙七年十二月,南怀仁就上疏弹劾吴明烜。判官怕鳌拜再度残害西洋教士,就一度压着,才拖到今时。不想南怀仁这时又上疏,要求推行西洋历法。判官就有些为难了。因为他发现鳌拜似乎又动了杀心,他怕又保不住南怀仁。

  “玄烨,那在你心里,觉得回回历和西洋新历法比较起来时如何的呢?”,我轻声道。判官看了我一眼,起身道:“听皇祖母说,皇阿玛在世时常去汤若望得居所和他畅谈,向他询问诸多西洋知识!我不是一个不开化的人,我也是觉得回回历的确是存在许多不足,计算节气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只是,朝中大臣都是食古不化的人,怎么也很难接受他们眼中的洋人所推行的历法才是对的!这南怀仁,虽说是一个洋人,可我却觉得此人满腹知识,是个我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东西的人!我一心想保他,无奈此刻老贼未除,我怕他重复汤若望之罪啊!”。

  判官的担心不无道理。眼下,看来只有想一个法子让大臣们都相信南怀仁所说不假,而回回历有误才行啊!我思索了一会,便对判官道:“玄烨何不做个试验,去证明南怀仁所言不误?”。

  “兰儿所说的试验是何事?”,我这才觉得自己说错话。对一个古人说试验,大概也只有我了。想了会,我继续道:“也就是给个机会让他们彼此证明自己的言论是对的。”。见判官听的认真,我继续道:“玄烨,何不在地上立一根直木,让他们双方去预测正午日影所到的位置。连续侧试三天,看他们谁预测的准确,不就成了?凡事拿事实说话,也可去堵了悠悠众口。这也是个侧试南怀仁推行的历法是否正确的好时机啊!”。

  判官眯着眼睛看了我半晌才道:“好个兰儿!果真聪明!我以前怎么从未想过用这种方法!皇祖母说来找你准能想到方法,没想到真能行!我倒看看老贼这次还有什么话说!我就拿事实证明给他看!”。

  判官说这话时,身上散发着帝王的威仪,不知怎的,我就那么的安心,似觉得,铲除鳌拜,已经是不远的事情了。

  鳌拜,你纵使老谋深算。可我,可是大清朝唯一一个有着五千年思想的女人啊!和我斗,还不知道谁会更惨点!你确定,你还要继续?<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