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攻城之略

  第三十八章攻城之略

  耶律宗业听了完颜索故的话,冒了一身冷汗,说道:“军师说的对,我们决不能轻易冒这个险。”这时前方探子来报:“城上的是一个陌生的俊生,毫不在意我大军的存在。”完颜索故说道:“莫非耶律莫合请了什么能人异士相助,决不能大意了。”耶律宗业下令道:“所有军队就隔上京城十里扎寨,没有朕的命令,谁也不能轻举妄动。”

  筑起大帐,耶律宗业召耶律德兴和完颜索故议事,耶律宗业说道:“若是耶律莫合真请了能人异士帮忙,我们可就吃大亏了。”耶律德兴说道:“父皇,儿臣也觉得他们的确有能人异士相助。今日我率大军将耶律平围住,本可杀了他的,不想从哪儿冒出一军来,将耶律平给救走了。其中那人极为厉害,儿臣虽然战胜了他,可是却也感觉到了此人深藏不露。”耶律宗业“哦”了一声,问道:“军师,你看怎么办?”完颜索故说道:“耶律莫合既然摆下了这个空城计,一定设下了什么阴谋,我们暂且静观其变。”

  耶律宗业说道:“要是南院的主力军回来援救京师了怎么办?”完颜索故笑道:“陛下不用担心,臣估算了日子,南院军主力回京至少也要六天的时间,如果上京无兵,半日便可攻破了。”耶律德兴笑道:“就算南院军主力全部回来,儿臣提五万铁骑就能将他们剿灭。”耶律宗业点头说道:“那好,先就这样吧。”

  就这样,耶律宗业静观其变,只是连续三天过去了,上京城中依旧毫无动静,每日都是一样的情景。叛军中有些将士按耐不住了,皆向耶律宗业*命,耶律宗业也犹豫不定,只问军师完颜索故。完颜索故说道:“既然这样,陛下可前两个武功高强的能人进城去打探一下,如果没有异常,立即发兵攻城,如果有什么异常,说明耶律莫合此计是一条奸计。”

  耶律宗业觉得有道理,急命七煞中的鬼蜮和蛊虫前去查探下虚实。这二人领命,飞奔向上京城,片刻便到了城下。这二人也不敢从城门进去,只道是有埋伏之类的。两人轻功绝顶,沿着城垣盘桓而上。到了城上,却见李云成身后藏着数人,萧清清、耶律嫣、杨靖、耶律怡莹四人。鬼蜮见状,大叫“不好”,说时迟那时快,萧清清四人掌力齐发,鬼蜮和蛊虫也防御未及,顿时被这四掌力击下城,坠地而死。

  由于耶律宗业他们距上京有一段距离,所以看得不清楚,只看见鬼蜮和蛊虫从城上突然跌下而死。耶律宗业是大为惊讶、惊惧万分,完颜索故笑道:“这耶律莫合果然没有料错,一定是设了埋伏。”这天池七煞中二煞一死,其余五煞疾奔过来,说要为兄弟报仇,请求出兵。耶律宗业说道:“报仇肯定是要的,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硬是将其余五煞支退回去了。

  夜晚时分,耶律宗业帐下骁将珂泽*命道:“臣愿领一军攻城,不能再这样耗下去了,否则军心就乱了。”耶律宗业也是犹豫不定,又问完颜索故道:“军师,你怎么看?”完颜索故说道:“这……其中的肯定是有诈的。”那天池五煞在一旁冷笑道:“军师不是智深多谋吗,为何现在又拿不定主意了。”完颜索故怒道:“你们这匹夫,哪懂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当下诸将皆跪拜*命:“臣等愿提兵破上京城。”耶律德兴也说道:“父皇,再不行军,恐怕军心有变啊,更何况现在粮草已经接应不上了。”

  耶律宗业权衡再三,说道:“珂泽,朕给你五万兵马,令你先锋攻城,朕亲率大军随后。”珂泽大喜,拜谢:“臣领命。”天池五煞说道:“陛下,臣等愿意同去,为死去的兄弟报仇雪恨。”耶律宗业准了,于是五万铁骑豁然驰骋出来,全部冲向上京城门。

  这五万铁骑一股脑的冲进城去,在外面的耶律宗业只看到这军队往城中冲进去,却不见任何动静,仿佛就像被上京城吞噬了一样。待珂泽这五万铁骑全部进入上京城,忽然城门关闭,四下的旌旗放下,只听有人喊道:“放箭。”珂泽大怒,喝令道:“都别慌,南院就那么些兵力,不足为虑,全力冲杀。”

  珂泽大军行了不久,就进入了李云成布下的八卦阵,只见四周商铺、民房紧闭,一时间旌旗漫天,只听到四周战鼓声响起,却不见一个人,令叛军胆战心惊。这珂泽的大军进入到了八卦阵中央,只看见房屋遮掩处旌旗摇动,不知道南院有多少军马。

  这时,只听到北侧喊杀声震天,耶律嫣率部冲杀过来,叛军方寸大乱,珂泽急忙下令迎敌。只见耶律嫣冲杀了一阵,从西面奔走了。珂泽下令追击,却听到南面一阵喊杀声至,是耶律怡莹率部冲杀了过来,冲杀了一阵从北面奔去了。不一会儿东面一军杀到,是杨靖率部冲杀过来,也是大杀了了一阵奔去了。一时间叛军惶恐不安起来,就像进了迷雾阵一样,连方向都辩不出了。

  七煞中的破蚕叫道:“都别慌,这只是南院军的障眼法,千万别乱了阵脚。”大军一时惶恐,哪里听得到破蚕的话,只见珂泽挥刀一呼:“全力朝北进发。”珂泽领兵北进,刚行了不久,四下里房屋中窜出百余名契丹武士,他们挥刀专砍马腿,一时间叛军阵脚大乱。珂泽见这上京城中房屋颇多,不像平地那么容易用兵。只得下令全力前进,过了一段大道,忽然前方手严阵以待,珂泽大军一到,万箭齐发,死伤无数。

  珂泽急忙令军后退往左面抄去,这时两翼忽然大乱起来,珂泽大惊,一看两翼的军队被耶律婉儿和塔木耳的两军袭扰,已是大乱,军士们各相北走,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珂泽已经是无心恋战了,往回朝城门奔去,刚行了不走,一将拦住去路,是楚优领本部兵马冲杀过来,叛军早已大乱,珂泽已是喝令不住。楚优率兵冲杀了一阵,这才放走珂泽。

  如此几番下来,珂泽大军损失殆尽,珂泽领着残兵到了城门。耶律嫣领一军打开城门,放走了珂泽残兵。珂泽出城时已经是人仰马翻了,所剩兵马不足三千。天池五煞跟着这位将军也是吃尽了苦头,伤痕累累。

  耶律宗业升起大帐,喝令押解珂泽进账,完颜索故喝道:“你们不听军令,自傲狂大,硬是令我大圣国损失了五万大军。”耶律宗业也是怒气冲天,说道:“珂泽,这一败你还想说什么?”珂泽含泪道:“是末将大意,末将愿领罪责。”耶律宗业喝道:“拖出去正法以示大军。”

  梦魇等人说道:“陛下,那城中是没有多少兵的……”完颜索故喝道:“胡说,要是没有兵马,你们五万大军怎么会败的如此模样。”五煞不敢再说什么,只得听后发落。耶律德兴说道:“父皇,珂泽将军也算我大圣国第一武将,不能杀啊,不如令其将功补过,将来还要靠他征战四方啊。”耶律宗业说道:“也罢了,杖责军棍八十,以儆效尤。”

  耶律宗业叹气说道:“这次惨败,朕也难辞其咎,号令三军,朕谢罪了。”众将士拜道:“陛下……”耶律宗业听取军师完颜索故之言,号令大军切勿妄动,伺机而动。叛军中早已有将士心生不满,但是碍于完颜索故的一旁言语,不敢提出来,大军久久不战,军心有些涣散了。耶律宗业优柔寡断,经过前几次被耶律莫合的折腾,已经是严防死守的态度,寸步不敢进。

  这一段时间,连连三天耶律宗业都是按兵不动,自己在营帐中饮着闷酒。耶律德兴到耶律宗业大帐中,拜道:“父皇,军士们都只顾在大营中取乐嬉戏,毫无恋战情绪,如再不出战,恐怕军心将涣散了。”耶律宗业也考虑到了,如果南院军的主力部队回来,自己势必被前后夹击,现在不出战,只怕延误时机。而完颜索故观察这几日的情形,恍然大悟是上了耶律莫合的当了,耶律莫合这只是缓兵之计,自己自以为是差点酿成大祸。

  当即完颜索故奏道:“陛下,臣昨日夜观天象,上京城如今是气数已尽,全力攻城吧。”耶律宗业听得军师一言,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下令全军将士整军备战。

  上京城这边早已观察到耶律宗业的动向,连忙关闭城门,同时上京城中的百姓全部涌出,帮助南院军抵御叛军。同城官军都是义愤填膺,誓死守住上京城。耶律莫合急调令各路军分守京城。

  叛军主帅是耶律德兴,率领大军强攻上京城。耶律德兴令军士乘云梯上城墙,又令一支军队猛攻城门,城上手虽然万箭齐发,但是叛军源源不断的进攻,南院军已经快守不住城墙了。

  耶律平见城门摇摇欲破,乃飞身下城,手中紫星剑挥出,斩杀前面的叛军。城上的杨靖见耶律平孤身冒险而且身上的伤势还没有痊愈,急命风云雷电相助耶律平,自己也纵身下了城。杨靖从一叛将手中夺得一根银枪,杨家枪法凌厉使出,为耶律平扫开了前面的叛军。耶律平赞道:“好枪法。”随即紫星剑挥出,紫色剑气环绕下,斩杀叛军无数。

  耶律德兴在远处就看到了杨靖,连忙驰马过来,手上大锤拍出,杨靖猝不及防,手上的银枪被折断了。耶律平挥剑过来挡住了耶律德兴,杨靖从一士兵手上夺得一枪,与耶律平共战耶律德兴。杨靖使出《踏莎神掌》中的形影篇,身法极快。不过耶律德兴**是千里宝马,行动也是十分的迅捷。耶律德兴手上两大铁锤一只挥向杨靖,一只挥向耶律平。

  忽然耶律德兴猛的朝耶律平一击,耶律平双手按住紫星剑,挡住了耶律德兴的铁锤,霎时间,耶律平气息顿浊,双臂酸麻,脚上已是站立不定了。杨靖挥枪过去,扶起耶律平。耶律德兴双锤“呼呼”使出,威力无比,令人胆颤心寒。城上耶律嫣见五弟和杨靖被困,连忙招令手对着耶律德兴连连发箭。一时间,箭雨扑杀过来,耶律德兴一边对付杨靖二人,一边对付箭雨,还能游刃有余。

  耶律德兴一怒,放下耶律平和杨靖,沿着城垣盘桓而上城墙。耶律德兴大锤挥动,城上的手死伤无数。耶律嫣提剑过来对付耶律德兴,耶律德兴一身蛮力,耶律嫣且战且退。突然长鞭挥至,拉住了耶律德兴的右手,是耶律云雁。耶律德兴用力一拉,耶律云雁身子前倾,不得不收了鞭子。耶律嫣见状,伸手一掌拍出,打中了耶律德兴的下怀,耶律德兴被此一震,退了几步。耶律嫣和耶律云雁合在一起对付耶律德兴。

  正在这时,城下的杨靖、耶律平抽身杀到,合四人之力对付耶律德兴。耶律德兴纵然勇猛,但是面对四人的进攻,的确有力不足,而且城上多是南院军,自己一人难以抵挡,遂飞下城去,指挥大军冲杀。城下的叛军如潮水般的攻城,情势十分的危急,南院大王耶律莫合也赶至城上,亲自督军作战,可是南院军始终是寡不敌众,城池就要被攻破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见城的正西面战鼓声响起,一片喊声惊天动地,遥遥望去,旌旗蔽空,尘土飞扬,一支大军冲杀进叛军的营帐。耶律宗业见这么一支军冲杀过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十分惊慌,连忙下令大军回救。<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