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祭江》升华,返场《智斗》

  音乐的声音变得宏伟了起来。</p>

  林桐的表情也是一整,刚才稍微带着一点内疚的表情消失不见了。</p>

  “立赤壁望大江襟怀激荡汛怒潮狂——”</p>

  “众将士喜庆功欢声豪壮——”</p>

  “我这里满斟酒祭洒长江——”</p>

  “一尊酒酹江风告慰东壤——”</p>

  “此一战保江东六郡安康——”</p>

  “二尊酒酹江流佑我主上——”</p>

  “三尊酒酹江涛珠泪盈眶——”</p>

  “自古道兵者凶器慎用为上——”</p>

  “好男儿如沙场非死即伤——”</p>

  “纵然是曹孟德奸雄狂妄——”</p>

  “他麾下也都是赤子儿郎——”</p>

  “一把火几多家天塌祸降——”</p>

  “母唤儿妻盼夫痛断肝肠——”</p>

  这一段唱,唱的台下的不少观众都是沉吟不语。</p>

  虽然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p>

  八十三万大军,在大家的眼中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p>

  但是,通过林桐的这一段唱,让他们认识到了,这是八十三万条人命,也是八十三万个家庭。</p>

  一场赤壁之战,让多少人家天塌地陷,妻离子散。</p>

  这就是战争。</p>

  战争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灾难。</p>

  “普天下谁不想太平安享——”</p>

  “盼只盼长风扫却烟尘瘴——”</p>

  “诸葛亮在归隐躬耕南阳——”</p>

  情真意切的唱段,让不少观众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p>

  这出戏的戏词真的是写的好,尤其是最后的这一段,直接把这出戏的剧情给升华了。</p>

  用赤壁之战来引出反战的思考,这种值得让人深思的节目,在京剧中是很难见到的。</p>

  不少京剧同行们的脸上也露出了几分思考。</p>

  这出戏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太大了。</p>

  大手笔,大制作,而且最重要是戏词精雕细琢,每一句词都是精益求精,而且让人振聋发聩。</p>

  他们看着舞台上那个略显落寞的身影,不由的露出了浓浓的敬佩之色。</p>

  幽幽的琴声响起,让大家的心情变得安静了下来。</p>

  林桐坐在舟中,羽扇轻摇,侧耳倾听。</p>

  一个声音幽幽的传来。</p>

  “鸟雀飞,蓼花残——”</p>

  “涛声咽,江月寒——”</p>

  “故垒西边烟尘远——”</p>

  听着这声音,林桐不由的靠在乌篷上,闭上了眼睛,仿佛心累了一般。</p>

  乌篷船在江中随意的漂游着。</p>

  “赤壁排空浪如山——”</p>

  “休论英豪,莫说红颜——”</p>

  “悠悠岁月,煌煌史篇——”</p>

  “多少英雄浪淘尽——”</p>

  “万古常新是河山——”</p>

  另一侧的舞台缓缓的移动了过来,一众配角们站在那里,中间一道大门,两侧分别站的是曹军和东吴的人马。</p>

  鼓声大作,站在大门前的侍者,伸手拉开了门前的门帘。</p>

  一个个主要配角从里面鱼贯而出。</p>

  黄盖……</p>

  孙尚香……</p>

  张昭……</p>

  步骘……</p>

  虞翻……</p>

  孙权……</p>

  鲁肃……</p>

  每一个出来的演员,都会收到观众们如潮的掌声。</p>

  这些角色每一个都是活灵活现的,而且这些都是其他剧团里的名角,这一次受到了林桐的邀请,欣然前往,参加了这么一次精彩的演出。</p>

  当张晓璇身着一套粉红色的戏服从门中颦颦走出的时候,全场观众自发的起立,为这位明来京剧团的团长鼓掌叫好不止。</p>

  虽然林桐才是明来京剧团的台柱子,但是张晓璇则是他身后的大管家,不辞辛苦的为剧团做贡献。</p>

  看到大家如此的热情,一向坚强的张晓璇也忍不住落下了激动的泪水。</p>

  连续三次行礼,张晓璇才回到了演员的阵容中。</p>

  接下来出来的便是饰演周瑜的李洪图老师。</p>

  英俊帅气的李老师,带着浓浓的威严,从大门中龙行虎步的走了出来。</p>

  全场观众大声的叫好和鼓掌,为这位“活周瑜”赞叹不已。</p>

  李洪图老师将周瑜这个角色已经拿捏的非常细致了。</p>

  真的就像是周公瑾重生一般。</p>

  下一个出场的便是饰演曹操的陈玉山。</p>

  台下那些明来京剧团的戏迷们,看到这位老爷子,不由的高声喊了起来。</p>

  陈玉山脸上的奸诈消失不见了,一副慈祥憨厚的表情,在这张白脸的映衬下,显得有点古怪了!</p>

  最后,当然是本场演出的真正的大角儿出场了。</p>

  林桐双手一拱,从大门中走了出来,引起全场观众尖叫不止。</p>

  林桐冲着台下,做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罗圈揖,观众们的热情让人倾倒。</p>

  虽然有些人的嗓子都喊哑了,但是这个时候,还是含着热泪,激动的喊着林桐的名字。</p>

  这出戏,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京剧,也重新认识了林桐。</p>

  林桐站在中间,冲着两边做出了“请”的手势。</p>

  陈玉山,李洪图和张晓璇三人一共走了过来。</p>

  四位主角儿站在中间,冲着台下的观众们,再次深深的鞠了一躬。</p>

  然后,其他三人稍稍退后,林桐伸手向着左侧一挥,左侧的京剧演员们纷纷冲着台下鞠了一躬。</p>

  观众们热情的鼓掌回礼。</p>

  林桐伸手向着右侧一挥,右侧的京剧演员们也冲着台下鞠了一躬。</p>

  观众们同样热情的鼓掌回礼。</p>

  谢幕结束之后,两旁的演员们纷纷退场,舞台上留下了三位主角。</p>

  李洪图老师婉拒了林桐的挽留,坚持离开了舞台。</p>

  毕竟这场演出,林桐和他的明来京剧团才是真正的主角,他只不过是来帮忙的,不能鸠占鹊巢。</p>

  林桐,张晓璇,陈玉山三人站在舞台上,看着台下全体起立的观众,不由的一阵心驰神往。</p>

  曾经的明来京剧团,只不过是一个快要解散的小剧团,入不敷出,连一出整戏都找不齐演员。</p>

  没想到现在,竟然能够站在梅兰芳大戏院的舞台上,给这么多的戏迷朋友们唱戏。</p>

  陈玉山和张晓璇不由的感慨了看了一眼身边的林桐,眼中充满了感激和欣慰。</p>

  </p>

  七点半的演出,到现在已经十点钟了,观众们并没有要走的意思。</p>

  “返场!”</p>

  “返场!”</p>

  “返场!”</p>

  观众们热烈的喊声,让林桐也是露出了无奈的表情。</p>

  看了一眼张晓璇和陈玉山,林桐笑着说道,“团儿,陈老,不如咱仨给大家来一段《智斗》怎么样?”</p>

  听到《智斗》这个名字,台下懂戏的观众们都是一阵欢呼。</p>

  《智斗》是现代样板戏《沙家浜》中的核心唱段。</p>

  这一折戏可以说是耳熟能详的唱段了。</p>

  虽然三人已经很累了,但是观众们的热情不能辜负。</p>

  张晓璇和陈玉山点了点头。</p>

  三人站好位置,虽然身上的戏服让他们稍微有点出戏,但是能够听到这三位的《智斗》,那也是真的太棒了!</p>

  陈玉山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一指另一侧的张晓璇,开口言道,</p>

  “你说的是她——”</p>

  胡琴声响起。</p>

  “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p>

  “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p>

  “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p>

  “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p>

  “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p>

  “哄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大难一场——”</p>

  “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p>

  “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p>

  陈玉山的声音洪亮,唱起这个胡司令来,也是恰到好处。</p>

  但是,白脸的胡司令,这还是第一次见!</p>

  另一侧作势提壶续水的张晓璇飘然而来,笑着说道,</p>

  “胡司令,这么点儿小事儿,您别净挂在嘴边儿上,当时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p>

  张晓璇作势倒了一杯茶,递给了林桐,说道,“参谋长,您吃茶!”</p>

  陈玉山问道,“怎么着了?”</p>

  张晓璇伸手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说道,“我还是真的有点后怕啊!”</p>

  三人在舞台上真的是游刃有余,舞台走位也是一丝不苟,虽然没有场面,而且都穿着戏服,但是三人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在剧情之中。</p>

  三人在这出戏里的角色分工各不相同。</p>

  这一段戏,一个是不卑不亢,一个是不阴不阳;一个是旁敲侧击,一个是沉着应对;一个是稀里糊涂,一个是察言观色。</p>

  这样精彩的对唱,可以说是身心无比愉悦的享受啊。</p>

  尤其是这段戏词,虽然听上去平平无奇,但是每一句话都是饱含着深意,用乡土气息很浓的唱词,一方面勾勒出剧中人物的内在情绪和复杂的情感,另一方面又能用最朴实,最形象的手段展示给观众们,使得老幼咸宜,雅俗共赏。</p>

  这也是八大样板戏的初衷。</p>

  不得不说,有很多人表示京剧听不懂,里面的词半文半白,没有点文化,你根本不知道唱的是什么。</p>

  但是样板戏就不一样了,完全都是大俗词,但是就是这种大俗词,也能有很深刻的意义。</p>

  可见当初这些京剧创作者们,下了多大的功夫,才能做到雅俗共赏的地步。</p>

  林桐指着陈玉山,开口唱道,</p>

  “适才听得司令讲——”</p>

  “阿庆嫂真是不寻常——”</p>

  “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p>

  “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p>

  “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p>

  “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p>

  这一段西皮流水,林桐唱的是潇洒自如,但是听在张晓璇的耳朵里,则是刺耳的很。</p>

  这是在探阿庆嫂的底啊!</p>

  你不就是个开茶馆的吗?</p>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在鬼子面前都能够那么的沉着冷静,绝对不是一般人啊!</p>

  张晓璇微微的一摆手,开口唱道,</p>

  “参谋长休要谬夸奖——”</p>

  “舍己救人不敢当——”</p>

  “开茶馆,盼兴旺——”</p>

  “江湖义气第一桩——”</p>

  “司令常来又常往——”</p>

  “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p>

  “也是司令洪福广——”</p>

  “方能遇难又呈祥——”</p>

  不得不说,阿庆嫂的应对是足够快了,而且这一番话直接将胡司令给拉了过来,在给足了胡司令面子的同时,也让刁德一不敢在继续纠缠下去了。</p>

  林桐只能够从其他的地方找漏洞了,倒不如单刀直入,看你怎么说。</p>

  “新四军久在沙家浜——”</p>

  “这棵大树有阴凉——”</p>

  “你与他们常来往——”</p>

  “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p>

  这句话已经足够阴毒了。</p>

  你不是想找靠山吗?</p>

  新四军这个靠山也不错啊,不知道你有没有跟他们有来往呢!</p>

  毕竟之前阿庆嫂已经说了自己的是开茶馆的,江湖义气第一桩,这个时候,要说自己跟新四军没有联系,那就太假了,但是你要说有关系,那这就是一个送上门来的把柄啊!</p>

  如果是真的,就连胡司令也不会袖手旁观的!</p>

  不得不说,刁德一的这句话,已经让人有点进退两难了!</p>

  但是阿庆嫂也不是寻常人,稍微思忖了一番,开口唱道,</p>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p>

  “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p>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p>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p>

  “人一走,茶就凉——”</p>

  “有什么周详不周详——”</p>

  完美的应答。</p>

  我就是个开茶馆的。</p>

  我做的是生意,迎来送往的,我才不管你来的是谁,来了我就笑脸相迎,走了我就忘了你是谁。</p>

  这场《智斗》为什么会成为经典之作呢!</p>

  其实这三位都不简单。</p>

  那位胡司令,虽然看上去是个草包,但是,如果你要这样想了,就说明你太嫩了。</p>

  一个能够当到司令这个位置的,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人。</p>

  而且,你从他的话里话外来,就能看出这个人的水平来了。</p>

  首先,他承认了阿庆嫂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说明了自己的底线。</p>

  而且,他也知道,这个茶馆不简单。</p>

  但是一边是救命恩人,一边是参谋长,胡司令看上去一声不吭,其实这是在坐山观虎斗。</p>

  而刁德一这个角色,言行得体,在得知了阿庆嫂是胡司令的恩人之后,对待阿庆嫂也是客客气气的。</p>

  就算是盘问,也是有理有据,虽然看上去话里话外都是阴险无比,但是并非是无理取闹。</p>

  最后再说阿庆嫂这个角色,在这场智斗中表现的是非常的完美。</p>

  不过,过于完美其实就是破绽所在。</p>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双方的言辞交锋,阿庆嫂丝毫不落下风,有理有据,沉着冷静,说话密不透风。</p>

  可谓是“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p>

  台下的观众们大饱眼福。</p>

  明来京剧团的这场大型演出,完美的落幕。</p>

  相信这场演出,会对京剧界产生巨大的影响。</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