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五十五章 喜年

  (今天是重阳节,诸位是准备登高呢,还是去拜访长辈呢?)

  新年第一天,便有平阳侯和平阳公主来访,对于荀家来说,实在是一个莫大的彩头。

  即便是荀昭自己,虽是听说曹寿是来传皇上诏令的,却也不明白他为何定是要亲自前来。再略想一二,顿时不禁莞尔。于是不但没急着立刻跟随晋福去正堂,倒是不急不慢的先朝着南屋踱去。

  如今的晋福,早是对小主佩服得五体投地,别说催促,就连想都没去想一下。

  在晋福看来,小主是有大智慧的,无论如何做,都是极有深意,只是自己看不懂罢了。若是没有大智慧,又怎么会把平阳侯和平阳公主都引了过来,平阳公主是什么人?那可是当今皇上和皇后的亲女儿,平常人就连看上一眼都是福份,更别说眼下就坐在自家堂上。

  更何况,平阳侯和平阳公主还带来了皇上的诏令,岁是不知道诏令上写的是什么,是封官还是赏钱?若是封官,可小主如今不才十一岁。不过家主也常说什么“甘罗十二为相”,小主年纪小,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既然看不明白,就只跟着不说话,晋福做了这么多年奴仆,这点还是懂的。

  荀昭先走到南屋,在从平阳带回的东西里头翻出一支长篴,然后才四平八稳的朝正堂走去。晋福跟在身后,更是对自己适才的想法坚信了几分。

  平阳侯曹寿,在堂内似乎已是等得有些不耐烦,一边和荀益等人说着话,一边时不时的抬起眼来,朝着门外看上一眼。

  等到曹寿看了三四回的时候,荀益也逐渐的开始略有些不安起来。正想再扯些话题,敷衍上一会,却看见曹寿已是有些焦躁不安的模样。

  “益公……荀昭他……”曹寿终于是坐耐不住,作势就要站起身来。

  “平阳侯……”荀益顿时就有些难堪,虽是宠着荀昭,可是心里隐隐的,也是生出了些怒意。

  正在这时,一阵清亮的篴音,忽然间从正堂的门前飘了进来。

  一阵阵音符,像是跳跃的精灵一般,从门里,窗里钻进,顽皮的在每一人身边或欢笑,或歌唱。已经是点起油灯,略显昏黄的正堂里,顿时间也像是瀑下一层亮丽的阳光,让人心里都暖洋洋的。

  乐声所及,曹寿略有些沉闷的面色,也像是洒下阳光一般,逐渐舒展开来。

  徐徐的坐回身去,两眼微闭,下巴也跟着乐声不断摆动着。

  “荀昭拜见平阳侯,平阳公主。”又是忽然间,随着一声轻呼,乐声也是戞然而止。

  曹寿心里虽是尚嫌不足,却也不得不立刻睁开眼睛,惊喜的看着站在面前的荀昭。

  “哈哈哈。”曹寿顿时不禁是站起身来,拂袖大笑,“知寡人者,荀公子也。”

  “孔圣曾有名言,闻乐而三日不知肉味。”曹寿面上犹如痛饮甘醴,红光勃发,“可孤三日不闻荀公子乐声,已是食肉无味。”

  “如今正是乘着替陛下前来传诏的便利,来向益公讨些酒肉吃。”曹寿爱屋及乌,连带着对荀益,都是极为礼遇,“不知益公可怪本侯唐突。”

  “哪里……平阳侯和公主肯屈尊寒舍,实乃我荀氏之幸。”荀益见孙儿只是略奏一曲,就把平阳侯给安抚了下去,顿时不由又惊又喜。

  “酒肉虽好,音律虽美,曹寿却也不敢误了正差。”曹寿又是哈哈一笑,从袖里擎出一卷黄帛来。堂中众人,立刻拜伏于地。

  “本侯今奉皇上诏命,特征召临汾荀氏荀昭,于本月赴长安觐见。”曹寿并不展开黄帛,而只是轻喝几声。

  赴长安觐见?包括荀昭在内,堂内的人顿时都是不禁有些面面相觑。

  “荀昭,还不快接诏。”曹寿只想着赶快干完正事,好继续听荀昭奏曲。

  “荀昭领旨。”荀昭被曹寿一催促,才是回过神来,连忙上前托过诏书。可捧在手上,又不知道该往那放。好在这时候荀益也已经是反应了过来,于是也连忙上前,引着荀昭把诏书奉在上案上边。

  “不知荀公子适才所奏的,可是新作之曲?”曹寿念着刚才荀昭所奏之曲,自己之前从未听过,意境也是和之前三首大为不同,不禁是出声问道。

  从前的三曲,皆是缥缈灵动,犹如云中转身。可适才所听过的那曲,却是活生生的透着一股喜庆之气,和现时的气氛倒也是相合。

  “此曲名唤《喜年》。”荀昭不动声色中,已经是把《喜洋洋》这个名字换成了《喜年》。

  毕竟《喜洋洋》这个曲名虽是不错,可是拿来说给曹寿听,仍是觉得有些古怪。

  “若是平阳侯喜欢,等闲暇时,荀昭也教于平阳侯便是。”荀昭微微笑道。

  “眼下不正是闲暇。”曹寿迫不及待的要荀昭教他,从案桌上探出半个身子,眼巴巴的瞅着荀昭。

  “孤家等今日前来打扰,倒是劳烦益公了。”平阳公主坐在一旁,见曹寿急切,也是笑了一笑,向着荀益谢道。

  “对……对。”曹寿被平阳公主这么悄悄一点,猛然间才觉得自己是有些唐突了。

  “孤已是数日不知肉味,今日总算是能如愿了。”曹寿再次坐回身来,呵呵笑道。

  因为正值新年,所以荀家备好的酒菜本就不少。眼下既然有平阳侯和平阳公主在此,更是不敢怠慢。

  虽然没有什么珍稀的食材,可是山珍野味,鱼虾牛羊却都是有的。晋福按照荀益的吩咐,尽量拣了上好料,都做精细了呈上。

  晋福的手艺,自然是不如平阳侯府里的庖厨,可是却有荀昭在一旁助兴,席中众人,吃喝起来也是分外的香。

  曹寿一直对七音里边,有一音姓了“卫”而不是姓“曹”一事耿耿于怀。上回荀昭作的新曲,又是苑陵公主刘妗起的名,再一次让曹寿大呼失策。

  乘着酒兴,定是要荀昭下回再作一曲,由他起名。

  荀昭不好拂他的意,又知道曹寿确实是个爱乐之人,立刻应当下来,曹寿也是大喜。

  曹寿和刘娉一行,直在临汾盘旋了两三日,顺便乘着秋高气爽,与荀昭游了一把姑射山,才是依依不舍的折回平阳。

  等送走了曹寿和刘娉,荀家的忙碌却仍是没有消停下来。

  毕竟皇帝陛下的诏书,还在堂上奉着,荀昭奉诏入长安觐见的事儿,也得尽快安排下来了。<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