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河东名将

  张行瑾忽然觉得自己做错了。</p>

  只是觉得。</p>

  他不明白这种感觉从何而来,他是一个将军,大唐的将军,这是每一位长安少年郎的梦想。</p>

  现在他实现了梦想,从进入大明宫废墟的第一天起,他就知道自己命运改变了。</p>

  是陛下给了他一切,把他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变成一个有抱负的军人。</p>

  军人,这是陛下常说的一个词。</p>

  张行瑾到现在也只是隐约知道这两个字的含义。</p>

  而站在一个军人的角度,他不能对空虚的陕虢二州视而不见。</p>

  开疆拓土是每一个军人毕生的追求。</p>

  他明白陛下缺的是什么,人口、钱粮、土地……</p>

  几乎什么都缺。</p>

  而上次陛下巡视潼关,让他感受到了挫折,他已经很努力的完成皇帝嘱托,但仍是做错。</p>

  他需要证明自己。</p>

  所以他才在一个最恰当的时机,偷袭了两座城。</p>

  出乎意料的顺利,守军甚至不知道俘虏他们的敌人来自哪里。</p>

  拿下陕虢,张行瑾第一时间编选俘虏,招募城中青壮,分发武器。</p>

  城内有人和俘虏串通,他毫不犹豫的大开杀戒,虢州敌人众多,他要在最短时间里掌握这座城的一切,然后让它真正变成陛下的土地!</p>

  “将军,城东有大量难民涌来。”斥候向他回报。</p>

  张行瑾思索了一阵,“潼关情况如何?”</p>

  “我方斥候遭到敌人骑兵捕杀,无法探知潼关情况。”</p>

  难民是个不小的诱惑,陛下在关中做的一切他看在眼里。</p>

  若是能收拢这么多难民,送回关中,陛下必会高兴。</p>

  但隐隐约约的,他觉得事情不对,难民应该从北而来,为何会从东而来?</p>

  里面会不会掺杂敌人,然后乘机夺下虢州?</p>

  在虢州的这半个月里,他做足了一切准备,有信心抵挡住敌军的猛攻。</p>

  “将军,难民在城下乞求入城。”</p>

  张行瑾想也没想拒绝,“不准开门,驱赶难民南下。”</p>

  又过了一阵,士卒禀报难民没有粮食,不肯南下。</p>

  不南下就不南下吧,只要自己不开门,就万无一失,到时候敌人赶来,他们还是会走的。</p>

  有时候他很同情这些人,只不过在这乱世里,能活下来就不错了。</p>

  听说李罕之烧杀掳掠,尸骨遍地。</p>

  等到潼关的消息传来,他会考虑打开城门。</p>

  但他万万没想到城墙下的难民里,隐藏着不少身强体壮之人,穿着破烂的衣服,周围的难民一见到他们就瑟瑟发抖。</p>

  这些人肩膀上系着黑布条,散落在难民中,控制着难民。</p>

  他们像一群隐藏在枝叶间的毒蛇,密切关注城墙上守军的一举一动。</p>

  隰州。</p>

  两座大营隔着东川河相望。</p>

  河南大营插着长字大旗,河北周字大旗。</p>

  两营并非相安无事,不时有小队斥候沿河互相绞杀。</p>

  仿佛两只互相琢击的飞鹰。</p>

  周德威望着南岸连绵的营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p>

  昨日王珙两万大军的加入,让敌方兵力优势进一步增大。</p>

  周德威左手边站着一名二十七八的将领,这人虽然穿着盔甲,但脸上透着三分文气,并未察觉周德威的目光,而是出神的望着南岸的敌营。</p>

  “安时看出什么了吗?”周德威问。</p>

  名叫安时的将领道:“张存敬不愧为当世骁将,我军强攻必然损兵折将,他堵住我们南下,意在隔绝我军与王珂、朝廷军的联系,将军可想过他为何这么做?”</p>

  事实上这个举动一直令周德威困惑不已,因为不管怎么看,张存敬所作所为都是吃力不讨好,完全为李罕之做了好事。</p>

  事出反常必有妖。</p>

  多年的军旅生涯让周德威有一种近乎野兽的直觉。</p>

  直觉告诉他,河中乱象中潜伏着一头猛兽,正在靠近他,想要一口吞下他。</p>

  所以他才一路撤到隰州,缩短补给线,同时也为了看清河中乱局。</p>

  河中太过重要,紧挨河东,若被朱温得去,随时可一刀刺进河东腹心。</p>

  河中王家历来跟李克用保持友好关系,两军亲密无间。</p>

  没想到王重盈一死,他的两个儿子如此不争气,在李罕之兵锋下节节败退。</p>

  后王珙引汴军入境。</p>

  王珂缩在河中府,吓破了胆。</p>

  见周德威沉吟不语,小将又道:“河中乱局因李罕之而起,此人反复无常,只怕他已秘密投降汴州。”</p>

  这一点周德威早已想到,当年晋王收留他,本意是收留一头恶犬,留在河阳,让他撕咬洛阳,借机放朱温的血,没想到他的爪牙伸向了河中。</p>

  汴军给了李罕之河中这块肥肉,又为他遮挡河东大军,难道仅仅是让他烧杀掳掠?</p>

  这是周德威最疑惑的一点。</p>

  朱温是什么人,天下谁人不知?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的生意?</p>

  更何况他身边还有敬翔这种人物。</p>

  周德威向身边的小将拱手:“谋略非我所长,还望安时教我,共同辅佐晋王大业!”</p>

  周德威成名二十载,在晋军中地位极高,就是面见李克用,也无需这么多礼,现在却向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将行礼,周围亲兵惊讶无比。</p>

  </p>

  小将连忙还礼:“不敢,不敢,将军折杀末将。”</p>

  周德威挥退周围亲兵。</p>

  “依末将来看,汴州此举,是让李罕之充当鹰犬,图谋大唐天子!”</p>

  “朱全忠好大的胆子。”周德威怒道。</p>

  “朱全忠眼下征讨兖、郓,无暇他顾,此举必是敬翔谋划。皇帝近来颇有革新之举,一举剿灭韩建,收拢流民,屯田垦荒,稍有中兴气象,敬翔自然不愿看到唐廷振作,李罕之残暴不仁,皇帝落入其手,必无幸理,大唐由此而终,汴州由此而盛,只要再打着为唐室报仇的旗号,杀李罕之,收天下人心,关中之地,必望风而降,如此朱全忠手握中原膏腴,坐拥河洛关中形胜,兼具天时地利人和,河东一隅,难以抗衡!”</p>

  周德威万万没想到小小的河中之战,背后居然有这么多的权谋和算计。</p>

  不由得对面前的年轻人刮目相看,“依安时之见,我军当如何?”</p>

  “以静制动,隔岸观火。”</p>

  周德威眉头动了动,“我军若是不动,岂不是坐看李罕之吞下河中?”</p>

  “李罕之吞不下河中。”</p>

  周德威不由得诧异,重新审视面前的年轻将领,“河中还有谁人能敌李罕之?”</p>

  “皇帝!”</p>

  周德威眉头紧皱,若非此人是李存勖推荐的人,周德威真怀疑他是不是脑子糊涂了。</p>

  皇帝还能有什么惊人之举?</p>

  前次宰相张浚率领十万神策军攻河东,一个李存孝就让他们灰飞烟灭。</p>

  晋军将领普遍看不起朝廷军的战斗力。</p>

  虽然皇帝偷袭镇国军得手,但河东上下没怎么在意,一个镇国军而已,这些年,晋军大小战役无数,遭遇无数强敌,黄巢、朱温、赫连铎、秦宗权、孙儒……</p>

  哪一个不比镇国军强?</p>

  看到周德威脸上表情,年轻将领神情严肃:“敬翔此计虽狠辣,但他犯了致命错误,低估了皇帝,我郭崇韬以项上人头担保,李罕之必败无疑!”</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