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兵临城下

  接下来的谈话就没什么营养了。</p>

  李晔穿越而来,怕露馅,说话藏着掖着。</p>

  杜让能也是藏十说一。</p>

  两人云里雾里的又说了几句话,杜让能才告辞离去。</p>

  压根儿就没提眼下三镇兴兵犯阙之事。</p>

  送走杜让能,李晔内心纠结无比。</p>

  他原本的想法是投奔李克用父子得了,省着自己折腾,还不一定有好结果。</p>

  但今日跟杜让能一番谈话之后,又有些摇摆。</p>

  投奔吧,关键李克用父子也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就算李存勖肚量大,能接纳他,但他手下的骄兵悍将呢?他自己都把自己玩死了,能保证自己安全?就算自己知道历史进程,但能保证每一次兵变之后的当权者跟自己友好?不确定因素太多,自己活到那个时代本身就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p>

  不投奔吧,这条路太凶险,孤军奋战,太辛苦了。</p>

  算了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p>

  前世李晔就不是一个上进的人,否则就不会做了五六年的销售,每月还是五六千的工资。</p>

  不过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杜让能。</p>

  深藏不露的牛人之一,也不知昭宗是怎么搞的,对他视而不见,反而听信张浚之流。</p>

  叛军最先到来的是镇国军节度使韩建的八千军,没办法,他离长安最近。</p>

  不过他也不傻,只在长安城东门堵着,也不着急进攻。</p>

  李晔本想趁敌军立足未稳,让神策军出击,但刚一开口,就被神策军左神策指挥使孙德昭借口兵备未足顶了回来。</p>

  神策军的情况,李晔也是知道的,本就没什么战斗力,又被李存孝李克用先后击败,基本上是废了。</p>

  剩下的残兵败将不顶用,战斗力绝对跟不上韩建的八千镇国军。</p>

  镇国军名字倒叫的好听,却不是镇国,而是乱国!</p>

  三日之后,邠宁节度使王行瑜率一万多军堵长安北门。</p>

  一日之后,李茂贞率领八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从西而来,凤翔距离长安也就三百多里,骑兵不要一天就能兵临城下,步兵三天差不多了,李茂贞故意拖了五天,就是要给唐廷压力。</p>

  长安终于被十万大军团团围住。</p>

  李晔望着四面八方如潮水般的敌军,心中震撼无比,开始担心长安守不守的住。</p>

  </p>

  其实答案他心中有数,绝对守不住的,神策军靠得住就有鬼了,主要是神策军跟自己不是一条心。</p>

  好在李茂贞没急着进攻,放眼天下,长安城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坚城,就算能打下长安,李茂贞也得磕掉几颗老牙。</p>

  兵力就是他们这些藩镇的命根子,任何实力的损耗都是致命的!</p>

  李茂贞作为一方枭雄,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他要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李晔放弃抵抗。</p>

  但深知历史走向的李晔怎会投降?</p>

  朱温能容忍唐廷的苟延残喘,但绝对不会允许李茂贞和唐廷的整合。</p>

  李克用也不会坐视李茂贞在关中坐大。</p>

  这不符合各方大佬的利益。</p>

  想通这些,李晔就不再担心了,只要自己不被李茂贞劫持就行了,真打起来,各方大佬都会来调停的,这跟后世的国际政治是一个道理。</p>

  但所有的前提就是神策军能扛住藩镇联军的前期攻城。</p>

  城破了,什么都不用说了,平衡打破,大佬们只能武力干涉。</p>

  这也是李晔穿越而来最大的考验。</p>

  咚、咚、咚——</p>

  雄浑的战鼓响彻大地。</p>

  李晔还是第一次亲身感受古代战争,只觉得热血上涌。</p>

  不过他身边神策军的热血绝对没有上涌,一脸的灰头土脸,还未战,气势上就输了。</p>

  幸亏李茂贞只是试探性进攻,测试一下长安城守军的意志。</p>

  这个时代没有火炮,想攻破长安只能用人命堆,哪怕神策军守城意志不坚定,也够李茂贞喝一壶了。</p>

  所以丢下上千具尸体后,李茂贞就退军了。</p>

  不过神策军损失也大,差不多有八九百。</p>

  整个过程李晔都是亲眼所见,若不是他这个皇帝坐镇西城门,弄不好神策军就崩溃了。</p>

  李晔虽然没什么军事才能,但看得出来,攻城的凤翔军都是送死的羸弱,其中甚至有些白胡子老头。</p>

  饶是如此,神策军的伤亡比接近一比一。</p>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p>

  万一李茂贞玩真的,长安城可就真破了。</p>

  李晔急得不行,其他人投降了还有一条活路,自己投降下场可就凄惨无比。</p>

  “请陛下回宫!”韦昭度等一干老臣来劝谏李晔。</p>

  长安城破,回宫就能高枕无忧?</p>

  李晔毫不怀疑这些老臣的忠诚,但能排忧解难的一个没有。</p>

  比如这个韦昭度,历史上昭宗派他收复西川,损兵折将,三年无尺寸之功,把兵权交给王建,王建沥血苦战,拿下整个川蜀,自立为王。</p>

  就在此时,凤翔军战鼓再次响起。</p>

  李晔望着西方翻涌而来的叛军,心头一惊:李茂贞动真格了!</p>

  这次攻城的气势都不一样了。</p>

  箭如雨下,城楼上有屋檐遮挡,射不到李晔,身边的大臣却是惊惶一片,倒不是怕自己受伤,而是真担心李晔。</p>

  守城神策军躲在雉堞之后,没什么伤亡。</p>

  唐末久经战乱,士卒素质没话说。</p>

  但接下来,在凤翔军凌厉的攻势下,神策军完全被压制了,甚至有一些士卒开始逃跑了。</p>

  咚、咚、咚——</p>

  李晔没办法,只能自己敲起了战鼓,才稍稍激励军心。</p>

  但仍旧无法挽回神策军的败势。</p>

  凤翔军士卒就像一头头嗷嗷叫的野狼,不惧刀枪,疯了一样往城上爬。</p>

  反观神策军,有气无力,明明盔甲刀枪等装备比敌人好,又有长安高城为依靠,但就是被凤翔军压着打。</p>

  这样下去不行啊,李晔心中哀叹,他想的挺好,只要能扛住,李茂贞顾忌损失不敢强行攻城,但自己还是高估了神策军的战斗意志,也低估了凤翔军实力!</p>

  唐末这些藩镇,随便一个对上周边异族,都是大佬级别的,李茂贞从一个大头兵混成一个郡王,绝非浪得虚名之辈。</p>

  李茂贞都这么牛逼了,更不用说朱温和李克用。</p>

  李晔内心瑟瑟发抖。</p>

  就在他七想八想的时候,西城墙上更加险象环生,不少凤翔军已经攀上来了。</p>

  这些叛军全身浴血,也不知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眼神像受伤野狼一样森然,站在城墙上,简直像狼入羊群,两三个人,周围十几号神策军硬是不敢上去接战。</p>

  形势岌岌可危,李晔恨不得自己拿了刀剑上去玩命。</p>

  身边的老臣挡在他面前,让他的想法胎死腹中。</p>

  百无一用是书生啊。</p>

  李晔不由得感叹道,同时心生另一个想法,要不现在就撒丫子跑路?</p>

  但只是想想而已,在长安城里他是皇帝,出了长安城,他可就什么都不是了,只要李茂贞联合几个宦官,重新立个新皇帝,那还不是跟玩儿一样。</p>

  而皇帝身份是李晔目前最大筹码,失去它,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李晔真就什么都没有了。</p>

  攀上城墙的凤翔军越来越多,眼看神策军就要崩溃的时候。</p>

  城墙忽然传来雷声。</p>

  晴天白日的怎么会有雷声?</p>

  仔细一听,原来是马蹄在城墙上践踏的声音。</p>

  李晔在城楼上望去,隐约见一白面小将领着百多骑兵横冲直闯,不少没眼力价的神策军被撞开。</p>

  不可一世的凤翔军怎么也没想到城墙上会杀出一队骑兵。</p>

  这时代骑兵对步兵是压制性的,特别是在城墙这么狭窄的范围里,连躲的地方都没有,直接被撞下城墙,留下一串惨叫。</p>

  白面小将挥舞一杆银光闪闪的长槊,接连挑飞几名悍勇凤翔军。</p>

  李晔不由心中喝彩,好一员骁将。</p>

  仔细一听,白面小将尖细着嗓子大声呼喊:“陛下勿忧,张承业前来救驾!”</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