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两团火

  安抚住于平均,并好言送走这位性如烈火的一把手,张铭山才向赵剑秋介绍于平均和莫步云的恩怨。

  张铭山、莫步云、于平均,三人都是宣和第二年的科举进士,三人同时在一家贡院考试,所以莫步云和于平均的事张铭山最清楚。

  其实张铭山刚进贡院时,是那种战战兢兢、一心只想着好成绩的标准考生,别的人他也不认识,如果不是于平均和莫步云闹的动静大了些——这两人不知为了什么,竟然在贡院吵了起来?

  贡院是什么地方,居然有人敢在这里大声喧哗?所以这场风波马上就被监考人员制止了,张铭山也没当回事。

  然后再见于平均和莫步云,就是在庆贺的琼林宴上,这两个差点被赶出贡院的举子,竟然成了当科的状元和榜眼,只排在一甲第十名的张铭山不由得多注意了一下。

  结果就在等皇帝到场的空档,排在最前面的状元和榜眼居然又吵了起来,甚至发展到武力解决的地步,当时别的进士和礼部的人都傻了,谁也没想着上前劝说,直到莫步云的亲大哥拎着一桶冷水泼过去!

  状元和榜眼被浇了个透心凉,这火气终于下去了,宣和帝也在此时登场,对两人湿漉漉的样子视而不见,直到宴会结束,两人也没机会去换衣服。

  听说于平均和莫步云回去以后就都感冒了,然后两人的仇就算结下了,一直斗到现在也没分出胜负。

  “莫尚书的大哥也是那年的进士?”赵剑秋没听说还有姓莫的高官啊?难道是哥哥不如弟弟?可听他当时现场的决断,应该也是个人物。

  “他大哥的名字叫莫步青。”张铭山缓缓说道,可看赵剑秋还是糊涂的样子,他有些吃惊了,“你不知道莫先生?”

  “不知道…”赵剑秋确定没听过莫步青这名字,但莫先生…好像是听谁说过?莫先生…这称呼有点怪,他不是官吏吗?

  “翰林院就设在宫内,连伙食都是御膳房亲自送去的,你居然不知道莫先生?”对这伙食问题张铭山一直不大满意,凭什么各部门都是自己派人领饭,只有翰林院由御膳房亲自送?

  看张铭山一脸“你在翰林院白待了”的表情,赵剑秋只能老老实实、带点惭愧的承认:“下官在翰林院只负责抄写跑腿,并不知道莫先生。”

  张铭山恨铁不成钢的摇摇头,但还是给她解释:“莫先生是御膳房总管,只负责为皇上做饭,在朝廷很有名的。”皇帝的饮食安全何等重要,不是信任的人做的食物怎么敢吃,莫步青自从宣和帝登基便负责宫中饮食,这可不是没本事的人能做到的。

  这么一说,赵剑秋终于想起来了,那回李公公说宣和帝找江天暮吃什么玫瑰冰雪酥,好像就是“陛下特地让莫先生做的”。

  弟弟是刑部尚书,哥哥却是皇帝的御厨,赵剑秋直觉这兄弟俩也是有故事的人,但看张铭山不想再提莫氏兄弟了,她也聪明的不再继续问下去,御史需要对任何事情都有求知欲,但也得会看上司的脸色。

  张铭山话题又转到江天暮:“你帮我约个时间,我想见见江主事。”莫步云也不是什么好性子的人,但毕竟不是自己顶头上司,张铭山当然选择站到于平均那队。

  “我去安排。”既然江天暮的顶头上司就是莫步云,那他应该知道莫家兄弟更多故事吧,赵剑秋仍然好奇着呢。

  ……

  这回约到江天暮,他倒仍然干脆:“不见,我们刑部尚书早就吩咐了,所有刑部人员能离都察院有多远就多远,咱们是同年,我才不避嫌的,可要让莫尚书知道我私会张御史,他非用公文压死我不可。”

  “……”这个莫步云,还真是和于平均对上了,可她该怎么回话才好?赵剑秋为难了,做人下属不容易啊。

  “你照实回答就行了,两个上司如何,岂是我们这些小下属能管得了的。”江天暮口气虽然是无可奈何那种的,脸上却写明了准备看好戏的笑容。

  赵剑秋想想也是,她还是好奇莫氏兄弟:“听说莫尚书的哥哥是御膳房总管?”

  “是啊,你不是见过他吗?”江天暮的回答更让她意外。

  “那个…”总算赵剑秋记忆力不错,“那个…绿茵白兔饺?”现在想想那间御膳房如此特别,不就是给皇帝开小灶的吗?

  “答对了,莫先生的厨艺可是出神入化的。”江天暮想起来就有些馋了,什么时候能找理由再吃一顿呢?

  “你知道那绿茵白兔饺是莫先生做的?”赵剑秋回忆当时,江天暮是嘴馋的样子,柳易生掩饰自己的吃惊,他们当时应该就都应该知道莫先生了吧?

  “你没发觉吗?自从你拿了绿茵白兔饺过来,我们的伙食就再没被拖欠过。”江天暮笑吟吟帮她回忆,“那时我便确定你见到的肯定是莫先生了。”虽然从食物上他就能确定是莫先生的厨艺,但难保是哪个不小心的厨子拿错了。

  这么说当时她不仅拿走了皇帝的御膳,还告了御膳房厨子的状,而那个看似眼睛长在头顶上的莫先生,不但没怪她还处理了那些势利小人,“你们应该告诉我一声,我也好去谢谢莫先生。”赵剑秋懊恼的回忆,那天自己对莫先生可是失礼了。

  “可我和易生都认为装不知道才是最好的。”江天暮却这样说,“三个翰林一起去谢莫先生,不是明摆着告诉那些厨子是谁告的状。”

  “…有道理。”赵剑秋反思,她的思虑确实没有江天暮和柳易生周全。

  ……

  赵剑秋会反思自己,于平均也懂得自省,但前提得是和莫步云无关才行,所以一听到江天暮拒绝的理由后,却是怒极而笑:“莫步云还以为刑部是他家吗?管得到宽!”

  一旁的张铭山却没有附和他的话,反而不顾赵剑秋在场的揭短:“这话好像平均你也说过的,不让都察院和刑部走得太近了。”依他看来,于平均和莫步云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他们两人不和主要是因为脾气但相似了,你想想,两个火团碰在一块会是什么情景?

  于平均对他的话倒不生气,仍然理直气壮:“刑部那些人被莫步云教得向来目中无人,我都察院自然不屑于他们说话。”

  真要不屑就好了,谁不知道这些年都察院和刑部针锋相对,在整个朝廷都是有名的。张铭山心里叹息,口中却道:“这样吧,赵御史见习已有三个月了,我也该向皇上说一下,要不顺便提提江主事的事?”

  “我马上写奏章,参他莫步云不唯才是举,你给递上去。”于平均当下就开始动笔,扬扬洒洒长篇大论,字字都像团小火苗。

  ……

  张铭山带着赵剑秋面圣,在宣和帝问起其实习情况后,如是答道:“赵见习御史没有经验,反应也不快,做事也不干脆,只不过有自知之明,学习认真而已。臣认为还可以留在都察院,有培养的潜力。”

  如果不是后面那几句话,光看前面的,赵剑秋还真以为张铭山这回是来告她的状,不过他指出的缺点的确属实,她虚心受教。

  宣和帝可是早习惯他这种说话方式了:“那张卿家认为应该给赵卿家安排什么职位才好?”

  张铭山来之前已经与于平均商量好了:“目前都察院六品以上的职位都不缺人,如果圣上同意,微臣想让赵见习御史任监察御史,以后有空缺再调任。”

  监察御史是都察院名额最多的职位,但却是正七品的官,让赵剑秋当这个是有点委屈人了,但一个萝卜一个坑,他目前真找不出别的空位。

  宣和帝笑笑:“这个你不该问朕,应该问问赵卿家本人的意思。”

  见皇上点到自己的名字,赵剑秋忙说道:“微臣愿意出任监察御史,还请张大人继续指教。”她知道,没有能力而身处高位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宁愿从头学起,不过也得乘机抓住张铭山这部活字典继续请教。

  宣和帝微笑同意:“既然如此,赵卿家就任监察御史吧,也请张卿家继续教导。”

  “遵旨。”

  “谢皇上。”

  张铭山和赵剑秋领旨,然后张铭山才呈上于平均的奏折:“这是左都御史于大人参刑部尚书莫大人的折子,皇上请看。”

  一瞧见那奏折的厚度,宣和帝就聪明的选择不去看:“又是什么事?”口气绝对是习以为常、等着看热闹那种。

  张铭山也是习惯成自然,当下说了莫步云不让刑部的人接触都察院的事,他说的可比奏折上写的简单多了。

  宣和帝好笑的扬扬眉:“这样,朕这里还有份奏折呢,是莫卿家告于卿家的,说正因为都察院总去刑部挖墙脚,刑部才不得不对都察院的人敬而远之,这点张卿家怎么解释?”

  原来莫步云先一步告状了,赵剑秋冷眼旁观,也等着看张铭山怎么对白。<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