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搬新家

  (感谢之画的打赏。^_^)

  天佑王朝的制度与明朝类似,没有御史台,取而代之的是都察院,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及浙江、江西、福建、四川、陕西、云南、河南、广西、广东、山西、山东、湖广、贵州等十三道监察御史共110人。

  这里的职官手册同样记载着御史们的职责:

  “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

  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

  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

  遇期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

  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

  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

  听起来权利颇大,但最高的都御史不过是个正二品,可这官能直接向皇帝弹劾违法乱纪和不称职的官员,就是所谓的打小报告,着实是个得罪人的官位。

  赵剑秋看中这个有点类似于风口浪尖上的官,是经过细细斟酌,重重考虑的,其原因有三点:

  1.天佑王朝为了御史们能直言进谏,也定下了任何情况下都不杀言官的规定,这点对赵剑秋很重要,君心最难测,她可不希望哪天一句话没说好便惹下杀身之祸。其中还有最重要的,她女扮男装本身就是欺君大罪,必须先给自己找好护身符。(其实哪条律法也没说女扮男装的言官就能免了欺君之罪,但也没说不能,怕是当初制定这律法的人都想不到会有人女扮男装当言官,赵剑秋就是在钻法律的空子。)

  2.都察院直属皇帝领导,与太子无关,如果太子再去找她,这私下结交言官的帽子可就扣下来了,江山和美人相比,赵剑秋不相信宛露的魅力能大过龙椅。

  3.赵剑秋喜欢这纠察百官,申诉冤枉的官职,当年的陈知府和王涛莫不是仗着手上的权利祸害一方,官员犯罪的威害果然大于一般百姓,她救不了李老伯一家,但希望能尽力阻止李老伯那样的悲剧别重演。

  赵剑秋要去都察院,是慎重决定的,所以她的目光很稳定。

  宣和帝看看她,确定她不是信口说的,于是便点头:“你既然说了想去都察院,那都察院是干什么你应该都了解,也不用朕再多说什么,那就去吧。不过先以见习御史的身份跟着右都御史干,品阶为正六品,干好了右都御史会给你安排适合职位的。”

  “谢皇上。”赵剑秋放心了,这次皇帝没有马上给她安排个职位,看来是考虑到她的没经验了,毕竟在都察院工作可不像去杭州,都察院不需要幌子,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学生。

  “那柳卿家呢?”宣和帝这回看向柳易生。

  “禀皇上,”柳易生不像赵剑秋那般局促,他仿佛是刚想到的念头,“微臣喜欢银子,最喜欢管钱数钱了,所以看好户部。”

  喜欢钱?这么直接说,就不怕皇上拿他当贪官看?赵剑秋在旁看着,宣和帝并无不喜的样子,仍然微笑着道:“户部可是天底下钱最多的地方,柳爱卿可是挑了个好去处,这样吧,户部山西清吏司的郎中正好有从缺,你就补上那个位置吧。”户部郎中是正五品的官职,柳易生翰林院编修是正七品,一下子升了二品四级,这是明确的在奖励了。

  “谢皇上。”能顺利进入户部,柳易生很满意。

  宣和帝再看向江天暮:“那天暮想去哪儿?”

  江天暮怔了怔:“我…微臣已经要了奖励了。”他指的是那几个桃子。

  “桃子是另外的,不算数。”宣和帝摆摆手,极有耐心的再问他,“六部九卿你再挑一个。”

  “可我没想过去别的地方,”江天暮苦着脸,“微臣能不能就待在翰林院啊?”他真的就只想在翰林院混饭吃。

  “不行。”宣和帝这下板起脸来,“你去刑部吧,刑部缺个主事,就你补上。”他直接给安排了。

  刑剖主事是正六品,江天暮和柳易生原来一样是翰林院编修正七品,这回升是升了,但不如柳易生升得高,而杭州一案江天暮却是首功,宣和帝这样安排,似乎是…生气了。

  江天暮这下更是快哭了:“刑部啊…礼部不行吗?工部也可以啊…”早知道还不如自己挑。

  “你什么时候听过帝王随便改主意的?”宣和帝本来是板着脸的,但看江天暮如此后悔的样子还是笑了,“你就好好去刑部干吧。”这小子又懒又馋,而刑部的工作作息是最没有规律的,看他还怎么偷懒。

  ……

  安排好了,三人便谢恩离开。

  江天暮本来是愁眉苦脸的出来,但看到李公公拿来的一篮桃子,马上就眉开眼笑了,如获至宝的抱着那篮桃子。

  “没事吧?”反倒是柳易生和赵剑秋开始担心了,江天暮气质就是那种悠闲的贵公子,威武严肃的刑部听起来就不适合他。

  “去了再说。”江天暮倒看开了,“大不了辞官回家做生意去。”不说江家,单是自己目前名下的那些产业就够他生活了。

  柳易生无可奈何的摇摇头,开始说另一件事:“我们也该有自己的府第了吧?”他已经是正五品的官职,再在胡同租小房子住就不大好看了。

  “是该搬家了。”赵剑秋首先支持,她那小院住一个人挺松快,但现在一下多了三个人,惜惜和巧巧又要长大的,活动空间就明显不够了。

  江天暮这下有了用武之地:“你们想找什么样的房子,说出来我给你们找,江家在京城还有不少房产,便宜点卖给你们。”

  这人还是商人血统多些,赵剑秋和柳易生一致这样认为,不过有熟人总比找中介好吧,两人默契的互看一眼:“那就有劳了。”

  ……

  三人分别去各部门报告,然后趁休息日找房子,折腾了一个月的时间,总算安定下来了。

  赵剑秋看中了城南的一座宅院,前面院有空地,种了一棵杏树,树下有石座石椅,后面院里还有一座小池塘,里面现在是残荷,但盛夏花开时一定很美,所有屋子加起来总共有十一间,四个人住是足足有余了。

  房子要价一百两银子,据江天暮说,这里原是礼部一个员外郎的宅子,因为在外省有了实缺,走得急才便宜卖掉的,江天暮也只按成本价卖给她。

  一百两银子,等于她现在五个月的工资,而这样类似于别墅的房子,要是换到了现代,她工作五十年都买不起。

  价格能接受,赵剑秋当下就交钱,也不用动她的工资,她中状元得到的奖励正好是一百两银子,还没有花呢,这回用上了。

  打扫一下,又在池塘边装上护栏,赵剑秋就搬了过来,没有请御史同事吃乔迁饭,也没有借乔迁之喜发帖收礼,赵剑秋低调再低调。

  这回重新买房子搬家,几个人就不能再住邻居了,他们现在分别在不同的部门任职,如果在经常一起出入,甚至住处都刻意在一块,未免给人朋党的嫌疑,于人于已都不利。

  何况分了不同部门后,每个人的作息时间也不一样了,就是真的刻意,也很难赶上三人都有空的时候。

  赵剑秋只是知道柳易生买了城西的一座府邸,也是前后两个院,但面积是自家新居的一倍,柳易生乔迁之喜就请了户部的新同事,一场酒席下来,迅速拉近了和新同事的关系。

  江天暮那边,赵剑秋是被他硬拉过去看看的,江天暮的新家庭院深深,真不知深几许,可是名副其实的豪宅,府里丫环仆役穿梭不息。

  “你这个未来御史大人可要给我作证啊,这宅子可是我爹硬塞给我的。”江天暮一脸无奈。

  翰林院编修哪有钱买这么大的房子,但天下首富江家就不一样了,赵剑秋微笑着安慰他:“放心吧,没人告你的状。”以江家的财富做证明,江天暮就是花再多的钱也不会让人往贪污上想,嗯,暂时不会。

  “翰林院是清贵之地,也是个清水衙门,不过刑部就不一样了,打官司的人着急了,难保想出什么歪招,瓜田李下,你多注意。”赵剑秋说得含糊,但她相信江天暮能听懂的。

  就是听懂了才头疼,江天暮示意她看周围的下人:“这都是我爹派来看着我的,瓜田李下,我也得有那机会呀。”

  赵剑秋笑笑准备告辞,江天暮却递给她一张请柬,上面写了江府乔迁之喜,欢迎赴宴的字样。

  “易生兄也会来,翰林院和我刑部的同事都会到场,可惜周兄出门了。”周欢进了五城兵马指挥司,在他们回京后就出城演习去了,江天暮盘算着也给周欢找处房子,再收些中介费,他爹派了管家和账房过来,自己原来的月钱再不能由自己亲自保管了,看来得攒点小金库了。

  而赵剑秋看那名单人数不少,是大众化的请客,也是正当的请客理由,便欣然同意,正常情况下朋友交往还是应该的。<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