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扫墓的发现

  周末啦,笑笑准妈打滚求推荐票票————

  因为忙着毕业论文、找工作,即便几个小时的车程,徐子若也有差不多半年没有回家了。

  哪知道父母这次又那么不凑巧的去姑姑家,本来林语风都陪着徐子若买了不少东西拿回家,结果只能下次再说了。不过,工作稳定下来的话,徐子若就打算每个月都回家一次看望父母。

  林熙的时间比较紧张,只能当天往返;徐子若和林语风商量之后,徐子若打算在家里呆一晚上,收拾一些自己的东西和祖父母留下来的东西回海城去。所以林语风开车带着林逸欣、徐子若一起,而林熙以及林太太则由司机开车跟在林语风后面。

  林熙这次,是专程前往师父师母坟前扫墓的。临行前,林熙特地自己做了几道菜带上,用得就是师父当时传授给自己的独家菜谱。作为徐谦当时最宠爱的徒弟,徐谦对林熙几乎没有任何保留。只是因为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年,徐谦把林熙的基本功底打的不错之后,还没有来得及传授太多东西,两人就因为那场无情的浩劫离散了。

  一路上,林熙回想过去,思绪万千。

  而林语风开车带着徐子若在前面,也是小心翼翼。因为他还是有几分担心老爸看出自己和徐子若的关系,担心老爸会反对。所以两人还是保持着距离。林语风还算庆幸的是,林熙对林语风陪徐子若收拾东西回来,倒是没有一点意见。

  高速路真得很快,不到三个小时,就抵达了徐子若生活多年的小县城,苏南。苏南顾名思义在苏州南部,是苏州下辖的一个小县城。

  徐子若的父母就在这个小县城里,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平静但是安稳。

  目睹了父母那一辈的跌宕起伏,徐子若的父母并不愿意有一个过于精彩的生活,那对于他们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因此,他们才为徐子若安排了就近去海城读书,读的是适合女孩子出来做行政之类的中文,而完全不考虑徐子若自己的想法。

  父母和子女的代沟往往就在于此。

  其实父母并不是对子女不好,但是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经历作为对比,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想法强加在子女身上,而忽视了时代的变化。

  在他们的那个年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不被所谓的成分所束缚,子女能够安心呆在父母身边不要被弄到遥远的边疆区,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了。他们操心的,无非是子女的油盐酱醋,工作稳定、成家生子。

  尽管这大概是每个人必走的人生轨迹,但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烙印。

  对于徐子若这一代年轻人而言,身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和信息发达的时代,他们更拥有比父母那一辈更多的选择权利,不用一份工作从20岁做到60岁而一成不变。

  对他们而言,成家不必太早,生活方向和生活方式一定要自己选择。这一代人没有太多的所谓户口或者工作的束缚,有着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个性,有着自己选择自己人生的意愿。

  因此,父母总感觉到现在的孩子难管了。但实际上,是因为时代的巨大差异性,也放大了父母和子女之间本来就有的代沟。

  徐子若一路上,想着差点就被父母弄回苏南去做个小公务员或者小老师,然后毫无斗志地在这个小城里熬着生活,每天见到的人都一模一样,然后和一个或许熟的不能再熟的人结婚生子,过着一辈子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徐子若有些感慨,自己终于还是在和父母的博弈当中,坚持了自己的立场。

  尽管她也明白什么都靠自己的话是非常艰难地一件事情,但是这也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人生如果是连安排自己生活和未来的选择权利都没有的话,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一路上,和林语风说自己的父母、说自己在这个小县城的过去,说自己的中学,还有自己的大学。然后还有林逸欣好奇的叽叽喳喳,车上有了两个女孩子说话,倒是也热闹。

  林语风很少见到徐子若那么多话,也饶有兴趣地听着。徐子若告诉他越多,他感觉到他了解徐子若就越多,离徐子若的生活就越近。

  林语风不是一个因为自己的条件很好就喜欢挑三拣四的人,在他眼里,徐子若这种家庭条件出身的女孩子,反而有着许多有钱人家女儿没有的单纯与质朴。更何况,徐子若本身还算的上是大家出身,只是隐姓埋名多年不为人知而已。

  不是老爸上次提醒,他也不曾知道,原来徐谦在苏州菜界的地位之高,现在许多海城或者苏州知名酒楼里面的当家大厨甚至是经营者,不少都算得上是徐谦没有正式承认的徒子徒孙,当年从玲珑斋流散出来的不少人,在徐谦的*教之下,都有着非常良好的功底,后来都成为了当代苏州菜的中流砥柱。

  可以说,徐子若只要报出徐谦的号,最起码,她当记者一年的工作量,都能被这些酒楼填的满满的。而且,只要徐子若在美食这个行业,就一定能够比别人更迅速地积累起不菲的人气。凭借徐子若对美食的鉴赏能力,也很快的能够建立起她自己的人脉关系。

  也正是因为如此,林语风才特别的担心赵新华对徐子若的图谋不轨。

  林语风分析,赵新华接近徐子若,更多可能是为了徐谦,而不是为了自己。当然,接近自己或许也是顺便的事情。

  林语风一边听着两个女孩子说笑,一边自己也有些心事重重,所以显得有些沉默寡言。

  两部车直接开去了苏南的公墓。

  这座公墓的时间不短了,当年修建的人也颇为讲究风水。进入公墓之后,整个公墓区域高低起伏,小路蜿蜒错落,既能方便生人凭吊,也能给逝者一个安静的环境。

  林熙手捧着一束白菊,林太太帮忙拿着食盒,几个人在徐子若的带领下,一步一步地走向徐谦夫妻的墓前。

  徐谦夫妻是合葬的,两棵小雪松挺立在墓碑前。安静、肃穆。

  墓碑上也很简单,没有什么名号、没有什么金碧辉煌,只有简单的姓名、生卒年,两位老人微笑着的照片,还有立碑子女的名字。对于这两位历经人世坎坷的老人而言,花哨的装饰或者是绚烂的文字,早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他们所需要的,就是像在世的时候所期盼的一样,有一片安静的环境,不受世人的纷纷扰扰即可。

  这时候,徐子若的心情非常地平淡,对于生死,她也不再那么的在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小食神的出现,让她知道了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着神灵的存在,既然有神灵的存在,那么生死轮回也是有的。她便寄希望于,祖父母能够有更好的轮回。

  其实她真得很想找个时间,问问小食神,能不能算到她祖父母的轮回下落。可是她也知道,这大概属于天机,即便是小食神,应该也不能轻易泄露。

  但是,不管怎么说,她对于生死别离,现在没有当年送别爷爷奶奶的时候那么的恐惧了。

  看到徐子若的淡然,林语风也松了一口气,他本来还担心着徐子若过来之后,会不会有些情绪失控。

  一行人在墓碑前,林熙按照老玲珑斋的规矩,向师父叩了三个头,而林太太、林语风和林逸欣也严肃地鞠了三个躬。

  燃上了三炷香,林熙把花恭敬地放在墓碑前,林太太则小心地将食盒里的菜端出来,摆放在墓前。

  林熙此刻有着千言万语,却又没有办法说出来。只能在心里默默向师父告罪多年没有见到他,没有报答师父的养育之恩。

  就这样,在仍旧灼热的阳光下,林熙默默在徐谦的墓前站了一个多小时。大家也都很安静,陪着林熙,就这样站着。

  等到林熙轻轻说了一声,“我们走吧!”然后对徐谦的墓前也轻轻说了一声:“师父,以后,只要我还没有走,每年清明的时候,我都回来看您。”一行人又安静的走出去。

  阳光确实有些强烈,徐子若走到公墓前面的时候,眼睛都有些晃。这时候并不是扫墓的季节,七月半也已经过来,公墓的停车场显得空空荡荡。附近稀稀拉拉的停了几部车,其中也有海城牌照的。

  一行人在苏南吃过饭之后,林熙带着太太和女儿先行回海城了。而林语风,就留在这里陪徐子若。走的时候,林逸欣还偷偷挤眉弄眼地笑了笑哥哥。

  走出饭店,送走了林熙他们,徐子若坐上林语风的车准备回家。她无意间往后面看了一眼,发现在公墓停车场见到的两部海城牌照的车,就在他们后面不远的地方停着。

  “那么巧吗?”徐子若心里刚冒出这个念头,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突然有了一丝发寒的感觉,就像是那天走在路上的时候一样。虽然后来好像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可是那种感觉,是徐子若从未感觉到的寒意,这种寒意,使她即便是在这秋老虎的炎热中,也一样挥之不去的——<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