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西方教成立事项

  接引准提开始考虑以后教化众生的事情,虽然说接引准提他们可以以后在考虑这个问题,然而准提却不愿意,准提从来只是喜欢做有把握的事情,而有把握的事情的事情,就必须要有很好的准备,所以准提宁可牺牲成圣的时间,也要把提前准备做好。像以前的准提那样,一点把握都没有,只知道跟着别人的后头成圣,没有一点计划性,组织性,所以西方的教化就远远落后于东方,最后不得不无耻的牺牲截教的利益,从而才能兴盛起来。虽然这里面也有西方远远不如东方的地方好的原因,但是准提认为这不是主要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只知道跟在别人后面走,怎么可能比别人好。只有自己走在前面才行。

  所以准提决定,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规划好以后要走的道路,不能跟在别人的后面,这样永远比不上别人。

  既然要做以后的计划,首先应该决定好的就是思想,这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好的思想才能引发的好的行为。先秦文明当中,自由的思想氛围引发出百家争鸣的思潮,唐朝的有容乃大的思想氛围才有了唐朝世界第一大国的风范,而清朝的奴隶文化却也只能制造出一群奴隶而已。所以好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准提并不希望看到清朝那种奴隶文化,所以准提决定接受自由还有有容乃大的思想潮流,鼓励大家去思考,然后发展。

  首先,从最根本的入手,中国文化有一个最不好的地方就是不会好好说话,本来一句很容易理解的话语非说成很难理解的,或是有着两重意思的。什么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诌狗!这句话给怎么理解,正统的解法应该是,在天地的眼中,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万物平等。然而在整个社会当中形成的思潮却是,天地太强大了,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中,对待我们和别的东西没什么区别。这样理解的话,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然后就是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然后不停的打架。还有就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诌狗!天道之下,皆为蝼蚁,圣人之下,皆为蝼蚁。本来很好说的一句话,非得让别人理解错误,这是要干啥呢。

  所以准提决定,首先应该修正的一句话就是这些话语。什么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诌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诌狗!天道之下,皆为蝼蚁,圣人之下,皆为蝼蚁。虽然这些话语差不多也有点这方面的意思,但是最主要的意思还没有说出来。万物平等,这才是最主要的话语。所以准提准备修改一下,准备修改成,天地之下,万物平等,圣人之下,众生平等。

  虽然这样修改,但是准提需要用的就是一句,那就是圣人之下,众生平等,准提可不愿意,损坏自己圣人的尊严,准提准备就是用这句话作为自己教派最重要的也是最广泛应用的一句话。

  因为从准提的只是来看,这句话才是最主要的,看看现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最根本的元素就出在了这么一句话上。西方直接说了出来,直接就说了,上帝之下,人人平等,结果西方发展的很快。东方人讲究含蓄,不好意思直接说了出来,就用比喻的说法说了出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诌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诌狗!结果就是大部分人都理解成了另一个意思,结果东方陷入了内斗当中,西方进入了努力进取当中。

  所以这个时候,准提可不愿意继续含蓄下去,准提准备直接了当的说了出来,圣人之下,人人平等。也就说,只要你不是圣人,不管你的职业是什么,大家的位置都是一样的。

  最根本的问题解决之后,就是后面系统性的问题,这个不急,因为这要思想上面没有错误,那么实际行动中发生什么样的错误也没什么大事,到时就算发生了错误,也是很容易改正的,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如果从思想上都是错误的,那么就算行为上正确,那么也是错误的。想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最大的错误就是思想上面的错误,什么以阶级斗争为纲,结果就是整个中国都陷入混论当中,行为上再怎么正确,也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结果。

  所以准提根据文化大革命的教训,首先改正的就是思想方面。对于行为组织方面,到时候再说吧。

  再然后就是修炼方面的问题,西方的灵气远远不如东方,大概只有东方的十分之一左右,准提现在的所在还好一点,但也就只有一半左右,所以接引准提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西方的发展就永远比不上东方。

  不过好在接引在一开始就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现在西方修炼的功法就是这样,需要的灵气只有原来的一半,境界上面却一点都不缺。然而虽然解决了一点,但是还是不够,现在在西方的都是一些不愿意打仗的,害怕战争的,很难吸引人才,所以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就在接引准提还在痛苦发愁的时候,有人回来了,原来是在人族部落当中帮忙的药师妙善,准提一看他们两个,发现他们两个修为上升的很快,居然都到了太乙金仙顶峰修为。准提问了一下他们一些人族的情况,还有就是自身修为的问题,他们两个说是信仰之力,还有功德的作用。

  准提听到这里,突然豁然开朗,原来如此,不是还有别的辅助手段吗?信仰之力,功德之力,这是代替灵气。准提这才想起来,为什么未来佛教这么帮助别人,还有寺庙这么多,原来就是需要这些东西。

  准提把这个想法和接引说了一些,接引深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应该这么做。于是两个人开始了创造道法的过程。

  (推荐票!!)<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