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考验来临

  进入中旬,京城少雨,从四月初到现在,一场雨都没有下过,这让朱翊钧不免有些担心。</p>

  </p>

  现在庄稼正是生长的时候,缺雨就会影响产量。</p>

  “皇爷,这是各地的密奏。”</p>

  东厂和锦衣卫的密探已经出去半个多月,密奏陆续传递回来。</p>

  “奏:北直隶顺天府少雨,粮价上涨,年初北直隶粮价每石六钱,现粮加每石八钱,盐每今一百五十五文,香油每斤五十六文,嫩鸡七分银子一只,活鸡四分银子一只,活鸭三分一只,白面八厘一斤,肥猪一口(九十斤)一两六钱银子,羊一口三钱二分银子。”</p>

  “顺天府尹施尧臣,常微服出行,察访民情,四月初三日,视察大兴等县。”</p>

  京城附近物价不算高,盐价和粮价持续上涨,粮和盐是老百姓不可或缺的,总涨价对老百姓伤害太大。</p>

  “奏:大同府瘟疫大作!十室九病,染病者接踵而亡!肿项善染,病者不敢问,死者不敢吊,灾民自大同府至于雁门道、太原府、辽州、潞安府千里灾民,病死者已三十万,各府、道、州、县无问。”</p>

  “代王府视灾民如牲畜,府丁驱赶之。”</p>

  “山西巡抚高文荐、大同知府隐瞒不报,听之任之,大同府已病死灾民三十万,府城纸钱满天。”</p>

  朱翊钧看完密奏,沉默不语,有些时候事情都是两面的,大明西方和土默特部和解,接受他们的封贡,贸易畅通无阻,瘟疫也随之而来。</p>

  海上开关,刺激了经济,世界各地的白银流入大明,同样带来了梅毒。</p>

  这还能说什么?</p>

  三十多万人,感染瘟疫死亡,山西一道奏疏都没有上奏,整个山西官场根子烂透了。</p>

  “马上召见:内阁、六部、九卿、都察院到乾清宫。”</p>

  “皇爷,已经戌时了,众位大臣都睡下了。”</p>

  “朕让你去就快去!不论睡没睡下,全部叫起来,到乾清宫。”</p>

  宫里的太监全部出动,连夜去召见众臣。</p>

  “张鲸!海瑞和庞尚鹏到何处了?”</p>

  “回皇爷,海瑞已到北直隶,庞尚鹏已到河南。”</p>

  “内库还有多少银子,药材还有多少?”</p>

  “内库有银八十九万两,各类药材三万五千今。”</p>

  “拨出五十万两银子,药材连夜清点,明早要分种类清点完毕。”朱翊钧在东暖阁走来走去。</p>

  “郑王到京了吗?”</p>

  “回皇爷,郑王明日到京。”</p>

  “镇抚司开天牢,朕要大开杀戒!”</p>

  “皇爷,奏折上到底发生了什么?”</p>

  朱翊钧把密奏递给张鲸看,朱翊钧在想大同瘟疫到底是鼠疫还是大头瘟疫,要是大头瘟疫还好,要是鼠疫就糟糕了,现在山西灾民绵延近千里,鼠疫传染性快,想要控制,困难许多。</p>

  “皇爷消消气,奴才这就派人把他们全拿了!”</p>

  “朕是要拿他们,让东厂和锦衣卫准备好,连夜奔赴山西。”</p>

  大同、雁门道、太原府、辽州、潞安府,巡抚、知府、知州、县令、吏员,朱翊钧一个都不放过。</p>

  “皇爷,众位大臣都到乾清门了。”</p>

  “全召到乾清宫!”</p>

  张居正感觉很不好,今上夜里召见大臣,肯定出了大事。</p>

  “孙公公,到底出了什么事?”</p>

  “各位阁老、部堂,皇爷在乾清宫召见。”</p>

  朱翊钧见众大臣都站好,直接把密奏交给陈矩:“内阁、六部、九卿、都察院都看看,这是山西的密奏,你们都说说看。”</p>

  张居正接过陈矩递过来的密奏,当时看完就震惊到了,灾民百万,死亡已三十万,山西巡抚居然没有上奏,山西布政使司、都司、按察使司居然都没有上奏,各府、州、县都没有上奏。</p>

  内阁看完,六部传阅看,接着九卿和都察院。</p>

  全部都低着头,沉默不语。</p>

  “内阁先说,山西瘟疫和灾民如何安置?”</p>

  山西巡抚高文荐是张四维举荐的,现在只能撇清关系:“臣以为,应该立即向山西调拨钱粮,赈济灾民,派遣良医诊治瘟疫,锁拿山西巡抚、大同知府进京,问个明白。”</p>

  “户部说一说,如何调拨钱粮?”</p>

  张学颜拜道:“臣管着户部,现在太仓存银八十三万两,粮不到两百万石,药材恐怕不够,库存只有十五万斤。”</p>

  “臣刑部尚书严清,请问张元辅,现山西灾民几百万,病死者达三十万,户部两百万石粮食能吃多久?”</p>

  “回严部堂,不足三月。”</p>

  “张元辅不要忘了,大同乃重镇,现在山西各府灾民蔓延,军营情况也差不多,这时蒙古土默特部进攻大同又该如何?”</p>

  “兵部尚书,你说说,大同该如何守?”朱翊钧指着方逢时问。</p>

  “臣以为应该调离粮饷到大同,派遣名医查证病症。”</p>

  “这些年朕太过纵容尔等,这才酿成大祸!内阁、六部、九卿、都察院,居然无一人察觉,灾民上百万,疫病死者三十万,山西巡抚、各府、州、县居然无一人奏报灾情。”</p>

  “现在山西这幅样子,朝廷诸公和朕都被蒙在鼓里,张阁老你怎么说!”朱翊钧直接把密奏扔到张居正面前。</p>

  “还有内阁两位元辅,一位是举荐高文荐出任山西巡抚的,还有一位是户部尚书,山西一地都捉襟见肘,再有灾情又该如何办?”</p>

  “臣,内阁首辅有亏值守,请今上治罪!”</p>

  “臣,识人不明,请今上治罪!”</p>

  “臣等失察,请今上治罪!”</p>

  “山西灾患,皆因人事不休,人事不休,这才降下灾祸,今天山西灾祸,不休人事,改日就是这京城,到时尔等臣工又该如何?”</p>

  “要是不能进人事,到时我大明各地都是灾民。”</p>

  “命:锦衣卫将山西巡抚、布政司、都司、按察使、大同知府及各县令、太原知府及各县令、辽州知州及各县令、雁门道各官员、潞安府知府及各县令,即可押解进京!”</p>

  “今上,这么多官员押解进京,山西官场就空一半了!”</p>

  “今上,万万不可!”张居正开始替山西官员求饶。</p>

  “尔等臣工不要再说了,为了山西百姓,朕不能留他们继续祸害山西。”</p>

  “命:户部调拨一百五十万石粮食、白银五十万两、药材十万斤即可起运山西。”</p>

  “命:太医院全部到山西诊断疫病。”</p>

  张居正见朱翊钧心意已决,问道:“今上打算派何人去山西?”</p>

  “内阁拟旨:命庞尚鹏不必进京,即可前往山西,钦差巡抚山西,即可救济灾民,各地粥棚要插筷子不到,各府、州、县如是,赈灾粥必须厚可插筷,筷子浮起,人头落地!”</p>

  “赐庞尚鹏王命旗牌,斩四品及以下官员,无需禀报!”</p>

  “臣等领旨!”</p>

  现在已经不是权谋的时候,灾民疫病死几十万,到了考验大明的时候,要是不能妥善安置灾民,就算国库有再多的银钱,也没有用。</p>

  东厂锦衣卫几百人连夜奔赴山西,镇抚司天牢已经清理干净,就为了装他们。</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