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查抄所得

  正经皇帝谁上朝啊。</p>

  朱翊钧认为朝会太频繁,反而弊大于利,在朝堂上他也说的不算,还是躲在宫里撸猫好。</p>

  “皇爷,宗人府递来辽王奏疏。”</p>

  朱翊钧正在看京师三大营的资料,不愿意看这些烦心事,让张鲸念给他听:“念重点。”</p>

  “辽府宗理宪爀请上安。”</p>

  “没了?”</p>

  “辽府宗理给皇爷请安。”</p>

  “回,朕安。”</p>

  辽王府在湖广荆州,张居正也是荆州的,因为原来辽王朱宪?得罪过张居正,隆庆二年朱宪?被废了。</p>

  锦衣卫密奏:内阁首辅张居正已经把辽王府占了。</p>

  张居正和辽王的私人恩怨,朱翊钧不管。</p>

  他现在手里没有兵,说话不管用。</p>

  京师三大营账面上有八万兵员,实际上有多少,这个谁都说不准,嘉靖年蒙古打过来,京师三大营不敢出战,应该说从根子上就烂透了。</p>

  “张鲸,朕让你统计宫内太监和宫女的人数,统计出来没?”</p>

  “皇爷,这是名单。”张鲸从袖子里把名单拿出来,双手递给朱翊钧。</p>

  杂役太监:一千五百六十三人。</p>

  值守太监:一百五十九人。</p>

  管事太监:一百零二人。</p>

  内宫各监官员:五十二人。</p>

  共计:一千八百七十六人。</p>

  杂役宫女:六百二十人。</p>

  贴身宫女:一百八十一人。</p>

  女官:三十二人。</p>

  共计:八百八十三人。</p>

  原本宫里有将近四千人,现在剩二千六百多人,这能节省不少开支。</p>

  “跟着冯保这些宫女太监,抄出来多少银两?”</p>

  朱翊钧知道宫里太监宫女贪污成性,他吃了几天馒头,御膳账单里竟然出现四百斤猪肉。</p>

  这也太过分了!</p>

  “皇爷,这是查抄清单。”</p>

  “好家伙,没想到这一千多宫女太监真能贪污,在宫外置办这么多田产。”</p>

  “张鲸!”</p>

  “奴才在!”</p>

  “记住!替朕办事亏待不了你,再给朕记住!朕赏你的你能要,不给你的,你不能要!”</p>

  “奴才明白。”</p>

  “嗯,把这些地契、房契、还有银子找个空闲库房放起来,这些银子朕不要。”</p>

  “奴才这就去办。”</p>

  “等等”…,朱翊钧又补充道:“不管事的太监,超过四十五的,每人给发十两银子,在城郊盖几十间房子,让他们安心养老,想回老家的,再给发十两路费银。”</p>

  “奴才替他们叩谢天恩!”张鲸跪在地上,不停磕头。</p>

  清理掉冯保的人,确实有伤天理,这些人朱翊钧也不得不处理掉,以后宫里他轻易不开杀戒。</p>

  “起来吧,你们和朕都是苦命人。”</p>

  “奴才们,不敢和皇爷相提并论。”</p>

  “宫女年不满十六全部遣送回老家,每人发放二十两银子,三十以上者,在城郊建房,每人发十两银子,愿意回老家者,再发十两路费银。”</p>

  “皇爷,这银子是从内库支取,还是?”</p>

  “从查抄的银子里支取,办完以后禀报朕知晓。”</p>

  “奴才遵旨!”</p>

  朱翊钧也没有想到,诛杀冯保宫内的太监宫女,能查抄出一百二十三万-六千三百两银子,房契一百零二间,地契六万七千三百亩耕地。</p>

  宫内平时花销这么多,有一部分就是被太监宫女贪污了,怨不得都想进皇宫,这油水是真大。</p>

  后宫世宗的后妃还有四人。</p>

  先帝妃子有十六人。</p>

  两宫太后。</p>

  皇后。</p>

  朱翊钧后妃两人。</p>

  王爷一个。</p>

  公主四人。</p>

  算上朱翊钧,总共才三十一人,这么多太监宫女伺候,这也太腐败了!</p>

  朱翊钧最反感就是太监制度,好好一个男人,非要经受这种折磨,这还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难题。</p>

  不用太监还不行,不然头顶大草原。</p>

  朱翊钧只能少用,一节省开支,二是让这种混账制度,少一些受害人。</p>

  “皇爷,阁老们求见。”孙德胜向他禀报。</p>

  “今个初几?”</p>

  “十八。”</p>

  朱翊钧把奏疏扔桌上,问孙德胜:“阁老们有什么事?”</p>

  “阁老们问午门外的京观,皇爷如何处理,现在都臭了,阁老们每天去文渊阁都要走午门,放在午门外有损观瞻。”</p>

  “让神宫监派人处理,拉到城郊烧了填埋。”</p>

  “奴才这就让人去办。”</p>

  “忙什么,告诉阁老们,明天辰时在建极殿开早朝,朕要册封张学颜为东阁大学士。”</p>

  “让翰林院写册封诏书。”</p>

  “奴才遵旨!”</p>

  答应过的事,朱翊钧不会赖账,现在张居正是中极殿大学士,张四维是文渊阁大学士,朱翊钧给申时行升文华殿大学士,也不算亏待他,让申时行在南京多待几年。</p>

  张居正走后让他接班,张四维家族太贪婪,以后肯定要收拾他,把张四维留在京城,就想让他和张居正斗,现在看来他还不敢反抗张居正。</p>

  马上敢反抗张居正的人就来,朱翊钧把海瑞请到京城,就是来对付张居正的,有海瑞在京城,张四维再不敢反抗,那他就是一个怂包蛋。</p>

  朱翊钧看张学颜的文档,直隶明肥县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p>

  嘉靖三十六年:由曲沃知县入为工科给事中。</p>

  嘉靖三十八年:升山西参议。</p>

  隆庆五年: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高拱举荐)</p>

  隆庆五年十一月:进右副都御史。</p>

  万历五年夏:召为戎政侍郎,加右都御史。</p>

  万历六年一月:还部,(回京)</p>

  万历七年:升户部尚书。(庭推)</p>

  张学颜在辽东干的不错,虽然是高拱举荐的人,张居正也挺看重张学颜的,这人应该有一定的能力。</p>

  俗话说:用人为亲,也要用人为能。</p>

  有些时候要用自己亲近的人,有些时候也要用一些能人,拿不出政绩,一个领导也不好当。</p>

  张居正用人还可以,只是气量小了一些。</p>

  连着三天后宫都戒严,朱翊钧也于心不忍,现在冯保的人都清理干净,他就让人撤了出来。</p>

  李太后和潞王宫里,朱翊钧都安插进太监宫女,严密监视他们一举一动,有任何异常都要向他禀报。</p>

  皇帝废不了太后,但是可以囚禁她,以后宫廷活动,都由陈太后主持,皇后王喜姐朱翊钧也不想见她。</p>

  “邢签书。”朱翊钧把女官唤来。</p>

  “奴才在。”</p>

  邢签书,是朱翊钧新女官,年二十一,大兴人,今年刚入宫,是个寡妇,因为她父亲是秀才,读过不少书,又懂算学,这才被他挑中。</p>

  “传朕口谕:让皇后每日代朕问仁圣懿安皇太后安,少去慈宁宫。”</p>

  “遵旨。”</p>

  原先皇后和李太后很亲近,因为是李太后选中她为皇后,亲一些也很正常,现在朱翊钧要掌权,首先收拾的就是冯保,其次是李太后,王喜姐要是不听他的话,朱翊钧就把她囚禁起来。</p>

  王喜姐之父王伟原为文殊院副史,文殊院隶属工部,从九品的官职,万历六年朱翊钧大婚,王伟封永年伯。</p>

  王喜姐有一个叔叔名王俊,大弟王栋,二弟王冰。</p>

  如何选择就看王喜姐自己了。</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