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离间三子

  “辛爱卿请明言,朕洗耳恭听。”</p>

  刘协坐正了身体,望向殿下辛毗,振声道。</p>

  “谢陛下。”</p>

  辛毗拱手谢恩后,道:“陛下,臣昨日得知,袁绍已死于归军途中,臣知那袁绍所生共五子,但唯有三子受其重用,为其臂膀,此三子分别是袁谭、袁熙、袁尚。”</p>

  辛毗见天子正襟危坐,静听他言,心中微微一暖,神情更加投入:“此袁绍三子中,袁谭武功最甚,领兵之才尤为突出,曾随袁绍南征北战,平定州郡无数,单独领兵后,亦曾有攻占青州州郡的赫赫战功,现为袁绍麾下青州之地的控制人,称为青州刺史。”</p>

  “至于袁绍二子袁熙,乃袁谭之弟,昔者袁绍击败公孙氏后,便命袁熙掌控雍州,号为幽州刺史,但其无论是谋略或勇力,皆无法与其兄长相提并论。”</p>

  “最后便是三子袁尚,此乃袁绍生前最为看重的儿子,留于冀州,万般宠爱加诸于身,与袁绍麾下谋臣许攸、郭图等皆关系亲密,臣以为,此人将最有可能接手袁氏基业。”</p>

  一通分析完毕后,辛毗坐也不坐了,站在一旁,静静等候天子发声。</p>

  刘协并未第一时间给出回应。</p>

  他在思考。</p>

  袁绍三子的情况,他也知道一点。</p>

  当然,作为一个半吊子的历史爱好者来说。</p>

  他的水平肯定是具有局限性的。</p>

  眼下辛毗虽然给出了一通分析,但其实并未表明态度,显然是在等待他先表态。</p>

  “既然袁绍第三子袁尚与许攸、郭图等关系亲密,辛爱卿昔日亦在袁绍阵中,和他的关系怎么样呢?”</p>

  刘协看了辛毗一眼,笑着问道。</p>

  座,已经赐了,他不愿意坐,那就随他好了。</p>

  “还算……不错吧。”</p>

  刘协这个问题有些敏感,辛毗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才算合适,略有犹豫后,拱手说道。</p>

  </p>

  “嗯,那依辛爱卿之见,朕当如何行事?”</p>

  刘协再问。</p>

  “陛下!”</p>

  见刘协终于开口垂询,辛毗精神为之一振。</p>

  早就准备好的话脱口而出:“臣以为,袁绍三子,虽为同胞兄弟,但彼此之前不睦之情早已有之,如今袁绍身死,更是没了约束他们的力量,不若借此机会,施以计谋,令袁绍三子各自为战,内斗相伤,如此一来,长安便可坐收渔翁之利也。”</p>

  辛毗双眼都在放光,望向刘协,激动道:“若事成,袁绍麾下四州之地,或可不用一兵一卒而得之!”</p>

  离间计!</p>

  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想法啊。</p>

  是人就会有欲望。</p>

  袁绍一死,等于说权力中枢出现了真空期。</p>

  而袁绍御下手段虽不算极强,但也还过得去,所以无论是谋臣还是将领,他都是拉拢一派,打压一派,平衡之术玩的极其纯熟,麾下并无任何一方派系的势力可以独占鳌头。</p>

  这在平稳时候来看,是有利于袁绍命令的推行的。</p>

  但此刻袁绍已死,如此平衡的局面,却极易造成各方派系互相倾轧,互相不服的局面。</p>

  而点燃这场内斗,或许就仅仅只需要在本就摩擦生烟的干草堆上加上那么一点火星子。</p>

  “你继续说!”</p>

  脑海中念头一闪而过,刘协起了兴趣。</p>

  “是,臣以为,袁绍三子中,以袁尚最为无能,但其备受袁绍麾下谋臣、将领所喜,乃众望所归之人,若我等助之,并非良选,而袁谭武力强劲,自带兵甲无数,若支持他,又恐有坐大反叛之嫌,不如就支持袁绍二子袁熙,增其实力,助其野心。”</p>

  “嗯,不错,具体怎么做,有思路吗?”</p>

  见辛毗分析的挺有道理,刘协也不绕弯子了,开门见山,直接询问后续。</p>

  辛毗似乎在入宫前就已经准备好了,此刻见刘协发问,丝毫没有半点停顿,马上说道:“臣请陛下降旨,封官许爵,招安幽州刺史袁熙,给以赏赐,若时机合适,或许还可再派兵援助。”</p>

  “可。”</p>

  刘协点了点头,同意了辛毗的意见。</p>

  其后,二人又在该计策的细节方面,做了一些探讨。</p>

  一直到被宫中禁卫恭送出了皇城,站在皇城脚跟下的辛毗,仍旧感觉自己仿佛是踩在了云端上,飘乎乎的,不知是真是梦。</p>

  陛下……</p>

  居然就这么同意了他的进言。</p>

  并当场命宦官执笔发圣旨,再命八百里加急送往幽州,递予袁熙。</p>

  这让在袁绍麾下效力时,日常要与各派系、各地方、关系远近,主公喜好等原因劳神费心的辛毗大为震惊。</p>

  “原来在长安朝堂,只要陛下愿意,什么事都可以做的成!”</p>

  辛毗回望皇城,无比感叹。</p>

  天子,不愧是天子啊!</p>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p>

  如此相比之下,所谓坐拥四州之地,睥睨天下的袁绍及其麾下士族、豪强、将领、真不过是一群勾心斗角,蝇营狗苟之辈罢了。</p>

  想到这里,辛毗顿时觉得自己此前献城投降天子的举措,无比正确。</p>

  若非当时果断献城,焉能有今日他入宫面圣,亲奏计策的机会?</p>

  此事,一定要办成!</p>

  为了陛下,为了大汉江山!</p>

  也为了自己的远大前途!</p>

  这一刻,辛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动力。</p>

  不在逗留,他快步离开了皇城,直返家中。</p>

  这是一处朝廷分配给他的宅邸,不算大,但也并不寒酸。</p>

  对于随军出征已久的辛毗来说,已是极为舒适了。</p>

  此刻府中除却几个粗手粗脚的仆人外,并无他人。</p>

  家眷还在冀州,长安朝廷说会派兵去接来,但能否成行,仍未可知。</p>

  但此刻,辛毗的心思已经不在这上面了。</p>

  大丈夫何患无妻?</p>

  抓住眼前这个机会,建功立业,名留青史,才是正途!</p>

  在书房中,铺开笔墨,辛毗开始闭目构思。</p>

  虽然说朝中已有圣旨发去幽州,但辛毗觉得这还不够。</p>

  他要为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这条计策,再添砖加瓦一番,确保万无一失。</p>

  思索片刻后,辛毗开始落笔。</p>

  信,自然是写给幽州刺史袁熙的:“显思(袁熙,字显思)吾侄,见信如晤……”</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