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必杀袁术!

  章武郡。</p>

  乃冀州治下十一郡之一。</p>

  冀州占地极广,乃大汉北方第一大州。</p>

  治所邺城,分置巨鹿、常山、安平、平原、乐陵、博陵、渤海、章武、河间、清河等十一郡。</p>

  而陈闯带着袁术仓促组建起来的讨逆军。</p>

  讨的并非是冀州的高墙城池,而是冀州的人心!</p>

  讨逆军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袁绍在冀州这块地方,彻底的搞臭!</p>

  即便不能使得袁绍麾下郡县百姓离心离德,也要让他臭不可闻!</p>

  因此在河间郡,当袁绍亲率大军而至的后。</p>

  陈闯当即下令全体讨逆军迅速撤军,奔赴章武郡。</p>

  到得章武郡后。</p>

  章武郡太守迅速将军情送往仍在河间郡的袁绍。</p>

  袁绍衣不解甲,闻令火速行军,又赶去了章武郡。</p>

  然而在章武郡,除了又听到了袁术一声声“袁术家奴”外,他没有得到任何收获。</p>

  轻装简行,早已做好了撤军准备的讨逆军没有给袁绍军任何正面交锋的机会。</p>

  一见袁绍军奔袭而至,当即选择撤军,毫不留恋。</p>

  章武郡过后,又是乐陵郡。</p>

  讨逆军避其锋芒,不下城池,专注于将袁绍在冀州声望搞臭。</p>

  在章武郡扑了个空后,袁绍再度率军直奔乐陵郡而去。</p>

  没有任何悬念,袁绍军再度扑空。</p>

  早已经做好了完全准备的讨逆军连合围的机会都没给袁绍军留下,直接脚底抹油开溜。</p>

  如此再一再二再三。</p>

  盛怒中的袁绍总算冷静了下来。</p>

  在接到讨逆军又去了巨鹿郡后,果断选择了按兵不动,只命巨鹿郡太守加强城防,若讨逆军攻城,再来通报。</p>

  然而这并没有难到早有准备的讨逆军。</p>

  袁绍军未到,讨逆军将阵线大幅度向前推进。</p>

  军中带上的弓箭手这时候就发挥了作用了。</p>

  一封一封揭露袁绍身世,讨伐其无君无父,犯上作乱的檄文通过弓箭手的仰射,被投入巨鹿郡城中。</p>

  短短数日内。</p>

  檄文传得巨鹿郡内满大街都是。</p>

  无论是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在此等舆论浪潮下,也全都知道了这件事情。</p>

  一时间。</p>

  整个冀州十一郡内,都在讨论袁绍的出身问题。</p>

  “袁公当真是家奴所生吗?没想到他出身如此卑贱,却以袁家家主自居,骗得我等好苦啊!”</p>

  “那还能有假,知道写这封檄文的人是谁吗?袁公路!袁家根正苗红的真正嫡系!要说这袁绍是家奴,倒也言过其实,但比起嫡出的袁公路,他袁绍庶出之身,确实无法与之相提并论。”</p>

  “那这么说,这袁公路才应当是袁家家主?”</p>

  “没错,应当是这样的。”</p>

  “我还当袁公真是袁家嫡系呢,没想到却是家奴所生,呵呵,不过如此。”</p>

  ……</p>

  种种讨论,不一而足。</p>

  在冀州十一郡内传的沸沸扬扬,人尽皆知。</p>

  不光是在冀州。</p>

  发檄文发上瘾了的讨逆军,迅速扩大战线,开辟了新战场。</p>

  在袁绍所统治的冀州、并州、青州、幽州。</p>

  讨逆军的身影无处不在。</p>

  行动越来越迅速,手法越来越纯熟。</p>

  而对于冀州之外的三州,袁绍的掌控力本就没有在冀州那么强,就更是鞭长莫及,难以管辖了。</p>

  虽然袁绍心中清楚。</p>

  此等出身问题,绝非他能坐拥四州之地的关键。</p>

  否则为何以袁术之嫡系身份,为何却败于他手,被俘长安?</p>

  但他知道,四州官员知道。</p>

  却不代表着四州百姓能知道。</p>

  即便这些人都知道,流言已起,人言可畏。</p>

  该讨论的人,无论是凑热闹还是别有用心,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p>

  一时之间,关于袁家兄弟相争的笑话,传遍天下,各地市井皆有议论。</p>

  袁公路、袁本初二人,俨然成了天下人的笑柄。</p>

  对于这一点。</p>

  袁术自然是不在乎的。</p>

  他本是长安天牢阶下囚,如今能得获自由,自领一军,待遇比之天牢之中,不可同日而语。</p>

  在这种条件下,些许颜面,压根就不是他考虑的问题。</p>

  但袁绍却截然不同了。</p>

  自命不凡,自认为天下雄主的他,近日以来,可谓是被这些流言折磨的焦头烂额,寝食难安。</p>

  甚至为此下令,凡有聚众议论此事者,皆可下狱问罪!</p>

  此令一出,四州之地人心惶惶,百姓道路以目,唯恐授人以柄。</p>

  “想个办法,必须得想个办法!”</p>

  冀州府中。</p>

  文臣武将齐聚。</p>

  袁绍高坐主位,愁眉不展。</p>

  近日以来,他被此事折磨的消瘦了一大圈。</p>

  今日召集麾下文武,共议大事。</p>

  “袁术此贼,我必杀之而后快!诸君可有良策?”</p>

  袁绍探身望向堂下文武群臣,急切问道。</p>

  谋臣方面,此刻自是许攸、郭图、辛毗等人为首。</p>

  武将方面,则是吕翔、张南、何茂、王摩、冯礼。</p>

  “主公,臣以为,袁术之患,患在长安也,若能攻克长安,袁术不过是一断脊之犬,焉能再有狂吠之声。”</p>

  袁绍话音落下后,郭图建言道:“所以臣建议,即可发大军再攻长安,长安若下,则万事皆定,到了那时候,主公坐拥天下近半,威势无人敢视,谁人还敢乱嚼半句闲话?”</p>

  “嗯……长安是要攻的,但此时征兵未成,粮草不丰,此时仓促攻之,恐有不克。”</p>

  经历过颜良、文丑齐被斩,两路大军飞灰湮灭后。</p>

  对于长安,袁绍早已经收起了轻视之意。</p>

  合四州之力,改天换日。</p>

  这是袁绍的企图。</p>

  自从审配全家被杀后。</p>

  忠于汉室的声音在袁绍麾下早已彻底消失。</p>

  但此刻准备不足,袁绍却是不敢贸然用兵了。</p>

  否则若是再败,他的地位恐怕就真的不稳固了。</p>

  “主公,臣也有一言。”</p>

  见郭图之谋主公不纳,辛毗起身说道:“臣以为,袁术不过依附于长安朝堂下,为虎作伥也,化解此难何须用兵,派一身手高明之死士,前往刺之,若事败,主公无碍,若事成,则袁术身死,天下何人还能借主公出身问题发难?”</p>

  “好计谋啊!”</p>

  听闻辛毗此言后。</p>

  袁绍眼前一亮。</p>

  虽然即便杀了袁术,传言也未必会消失。</p>

  但若能杀之,也算是解了他心头之恨了。</p>

  “此策准了,迅速执行,我要让袁公路,受千刀万剐之刑而死!”</p>

  袁绍双眼通红,愤恨说道。</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