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啊……这,让老臣想想。”</p>

  受到天子当朝称赞。</p>

  似乎是这位户部老官员这辈子头一遭。</p>

  只见他身体微微颤抖。</p>

  长满老人斑的面庞因为激动而泛起一片片红色。</p>

  让盯着他看的刘协有些担心他会一个不小心猝死在这大殿之上。</p>

  “陛下久等了!老臣想到了!”</p>

  片刻后。</p>

  老大臣高声喊道,同时举起了手。</p>

  “不必如此高声,也不必举手,朕听着呢,也看得到,你且说来。”</p>

  刘协暗暗皱眉,抬手示意。</p>

  “陛下!是这样的!老臣以为!如今既然冀州之地有兵乱,陛下应当在旨意中明言兵者乃不祥之器,不可擅动,再良言劝勉出兵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明白民生之多艰,战事不可亲启……”</p>

  “除此之外,老臣以为还可以……”</p>

  “还有,老臣觉得还能再加上如下几点……”</p>

  似乎是太久没有受到如此关注了。</p>

  这位新建立的户部麾下老臣的情绪显然激动的有些过分了。</p>

  “嗯,嗯,你继续说,朕在听。”</p>

  “嗯,听上去还不错,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p>

  “嗯,很好,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呢?”</p>

  敷衍三连后。</p>

  刘协将问题抛还给了殿内群臣。</p>

  至于那户部老臣声嘶力竭阐述了个什么观点和态度。</p>

  不好意思。</p>

  刚才走神了。</p>

  没注意听!</p>

  “末将以为,这位老大臣言之有理!”</p>

  徐荣第一个站出来表态赞同。</p>

  虽然他也没记住这位大臣姓甚名谁。</p>

  但此时也管不了这么多了。</p>

  只要不出兵。</p>

  他什么都赞同!</p>

  “末将也以为此策可行!”</p>

  高顺捏着鼻子同样表示了赞同。</p>

  虽然他觉得这位户部老臣的说法有些……弱智。</p>

  但身为长官的徐荣都已经表态赞同了。</p>

  作为兵部侍郎的高顺。</p>

  又岂能不服从上级的意志。</p>

  “除了徐、高二位将军外,还有其他人赞同吗?”</p>

  刘协跳过二人,望向文官队列,笑着说道:“朕怎么觉得,今日文官队列,似乎有些沉默寡言啊。”</p>

  天子在笑。</p>

  但朝堂气氛。</p>

  丝毫没有因为这几声笑声而变得轻松起来。</p>

  少数文官表态赞同。</p>

  但声音也极其微弱。</p>

  大多数则是深埋下头。</p>

  既不表态赞同,也没有反对的意思。</p>

  “荀御史,你有什么看法吗?”</p>

  刘协无奈。</p>

  挑来挑去。</p>

  把目光落在了如今已担任御史中丞的荀彧身上。</p>

  你不是敢说话,不怕得罪人吗?</p>

  今天就让你说个够!</p>

  “陛下……”</p>

  荀彧万万没想到。</p>

  经过此前冷落后。</p>

  今日他居然还能被陛下亲自点名提问。</p>

  略微整理仪容后。</p>

  荀彧出列,从容说道:“臣以为,户部秦侍郎之策,实乃纸上谈兵,若陛下当真下诏,恐有贻笑天下之险。”</p>

  不愧是荀彧。</p>

  出手就是打脸。</p>

  刘协听乐了。</p>

  “荀御史继续说啊!”</p>

  刘协表示还没挺过瘾呢,连连招手:“走上前来说,离的远了,朕听得不甚清楚。”</p>

  “谢陛下。”</p>

  荀彧宠辱不惊,稳步向前。</p>

  在文武两班大臣身前站定后,荀彧拱手道:“依臣之见,陛下若关心冀州兵乱,欲为大事,可遣一将率兵奔赴冀州,相机行事,只需不误了长安防备,纵然无功,亦不会有过。”</p>

  </p>

  “荀大人妙计啊!”</p>

  荀彧此言一出。</p>

  一直深为苦恼的兵部尚书徐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高声赞同。</p>

  他心中清楚。</p>

  陛下既然将此事放在朝堂上供文武群臣讨论。</p>

  心中必然有所想法。</p>

  但出兵实非他所愿。</p>

  如今听到荀彧提出这道折中之策,顿时大喜过望。</p>

  “陛下,末将以为荀御史此计甚妙,末将愿派麾下副将,领兵三千,前往冀州活动!”</p>

  徐荣当即单膝跪地,向刘协请命。</p>

  相机行事……</p>

  领兵三千……</p>

  派一副将……</p>

  这个结果。</p>

  刘协并不满意。</p>

  “妙计么?朕觉得倒也未必,既然要打,何不倾巢而出,打出大汉国威,三千之众,于两军阵中,不过滴水之效,又有何用?朕提议,倾长安全城之兵,率军远征冀州!”</p>

  眼见气氛也烘托的差不多了。</p>

  刘协从龙椅上起身,环视群臣,振声说道。</p>

  果然如此……</p>

  听闻天子此言。</p>

  徐荣脸色顿时一片灰败。</p>

  费尽心机。</p>

  还是未能扭转陛下心意啊。</p>

  深埋下头的徐荣发出一声长叹。</p>

  “这……”</p>

  “陛下不可啊!”</p>

  “陛下请三思……”</p>

  相比较于早就有心理准备的徐荣来说。</p>

  刘协此言一出。</p>

  惹来的更多是无以复加的震惊之色!</p>

  “喔,朕不知有何不可?”</p>

  刘协缓步走下台阶,沉声道:“天下乃是朕的天下,如今诸侯混战,朕的子民在受苦,朕的领土在饱受战火,那朕欲率兵出征,请问诸卿,有何不可?”</p>

  话已出口。</p>

  自然没有转圜的余地了。</p>

  刘协质问群臣,一步不退!</p>

  “陛下……言虽如此,但冀州尚远,兵不加长安,陛下乃万金之躯,何必以身犯险,去蹚这趟浑水呢……”</p>

  文臣之中,有人低声劝诫。</p>

  “今日兵不加长安,焉知明日兵不加长安?只有千日做贼,焉有千日防贼之道理?”</p>

  刘协目光直视那个出言反驳的大臣,厉声道:“如今冀州兵乱,如长安卧榻之侧有风波骤起,今日不战,明日不战,若他日兵临城下,又当何解?!”</p>

  “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末将以为,长安守将守城经验丰富,固守城中,陛下必无大患也。”</p>

  高顺这时候也算看出了天子的意图了。</p>

  在徐荣的眼神示意下,硬着头皮上前劝阻。</p>

  “一派胡言!”</p>

  暗中授意也没能取得一个好结果。</p>

  现在刘协对高顺火大的很。</p>

  自然也就没有给他留面子的意思了。</p>

  “可守一日之城,不代表可守万世,正所谓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御敌于长安之外,方是上策……”</p>

  刘协拂袖转身,目光从群臣身上扫过,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朕,要亲征!”</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