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高血压性心脏病人调养法则

  美丽国纽约有位25岁年轻人突然倒地,抢救无效后死亡,医生立即解剖他的尸体,发现这位年轻人患有心肌梗死症。但其冠状动脉光滑,无狭窄病变,故专家论证后认为年轻人死于血管痉挛,首次证明冠状动脉痉挛会导致心肌梗死,由此可见心肌梗死已不是五六十岁中老人特有的疾病。

  随社会的进步,工商业越来越发达,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提早。冠状动脉的血管较粗厚,时间久了会硬化。其他如眼底、脑、肾、肠等动脉也会硬化,而冠状动脉硬化是最普遍,对生命的威胁也最大。

  许多年轻人常常问我,胸口处常有憋闷、紧缩的感觉,是否患了狭心症。此类症状大多为心理病,多为焦虑引起的。狭心症发作时,病人感觉心脏处紧缩,有压迫或闷痛感且呼吸困难,持续1~3分钟后即停止,很少超过5分钟,该病多半在爬山、爬楼梯、拿重物、跑步、生气、愤怒时发作。时间一长,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就会变成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症状为胸部压迫、闷痛感,时间持续超过15分钟甚至1~2小时,患者脸色苍白、流冷汗、晕厥,甚至有生命危险。

  心肌梗死的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血管阻塞,血液无法供应心肌氧气,导致心肌坏死;另一原因为血管痉挛,无氧气供给,即冠状动脉痉挛,堵塞与痉挛有同时发生的可能。

  心脏的动态犹如皮球的收缩与舒张一般,均富有弹性,50岁以后,人的许多器官开始退化。如同房屋住久后,类似水管生锈,门槛不能关闭,墙壁粉刷脱落等问题就接踵而来。我们该如何保护心脏呢?

  现代医学强调预防重于治疗,而保健又是预防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年轻时就做好保健措施和疾病控制,减少并发症如中风、尿毒症、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作几率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中老年心脏病共有五种:第一种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第二种是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第三种是瓣膜病变性心脏病,第四种是心肌病变,第五种是心律不整。其中以第一二种最为普遍,对人类的威胁性也最大。

  高血压性心脏病

  若血压长期居高不下,会导致心脏的负荷增加,引起心脏病。中国人罹患高血压特别多,加上中国人对健康不重视,一旦发病即倒下。高血压患者平时是没什么症状的,等到某天突然觉得头痛厉害、四肢麻痹、手脚瘫痪时,已经来不及,所以说它是无形的杀手。

  高血压可分为两大类:其一为有潜在性原因而引发的高血压,称为续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数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此型的特色为35岁以前或55岁以后才发病,若将其潜在性原因去除,血压即可恢复正常。犹记得我在台大担任住院医师期间,曾有位病人连续三个晚上挂急诊,血压高到220mmHg,平时血压正常,并无任何症状,也无家族病史,于是介绍去内分泌科治疗,在内分泌科安排一连串检查的数天中,突然有一天又来挂急诊,被诊断为盲肠炎,在开刀当中,发现在盲肠的尾端长了一颗小肿瘤,这个肿瘤会分泌血清素(Serotonin)引发高血压,将其切除之后,血压立即恢复正常。另一种即为无任何原因而引发的高血压,称为本态性高血压,其特色为35至40岁后才出现,有家族性病史。

  ◆高血压病人的注意事项

  1.高血压患者如何服药

  若是轻度高血压患者,即舒张压高在90mmHg左右,可暂不服药,只须定期进行有氧运动,保持作息规律,控制盐分的摄取即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即舒张压高在100mmHg或110mmHg以上者,必须长期服药。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之下,才算是理想状态。

  2.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

  如走路、晨跑、游泳、爬山、打网球等,要持之以恒,一星期三次,一次40分钟,如果持续6~9个月,大约可降8~10毫米水银柱的血压,但若停止运动,血压立即会反弹,故运动应持之以恒,心脏病患者切忌剧烈性、竞争性的运动。

  3.务必控制好血压

  如果高血压患者无法接受治疗,或控制不好,时间一长就会有并发症,如心脏扩大、心脏衰竭、冠状动脉硬化、肾血管硬化引发尿毒症,脑血管硬化产生脑血管破裂或栓塞等现象。虽然高血压性心脏病不会立即致命,但若产生并发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更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