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何干

  “三皇五帝的大治之世,与我大秦何干。”</p>

  “他们若在、儿臣会尊敬他们他们不在、儿臣照样走自己的路</p>

  赢丹笑道“儿臣的一 些战见让父皇见笑了。”</p>

  始皇看着赢丹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庞心中突然有了一阵明悟。</p>

  也罢尽管放手去做吧,若是有什么阻力,寡人会站在你这一方的。</p>

  这一日。始皇和赢丹聊了很多。</p>

  以他的睿智已经看出了些蛛丝马迹。</p>

  赢丹自从接任了储君。所行种种的事情都环环相扣,一时间,他心中满是慰藉也有些淡淡的失落。</p>

  曾经何时赢政也是雄心勃勃的想要改造这个偌大的帝国。</p>

  如今他垂垂老矣很多东西却还在起步阶段,</p>

  对他来说,这是很大的遗憾。</p>

  赢丹能体会始皇的心情但他也不好多说什么。</p>

  好在他手中有不少底牌不至于让始皇的生命突然走到尽头,留下遗憾。</p>

  始皇三十八年,八月上旬,东巡队伍在颍川逗留了大半月之后终于路返回了咸阳城。</p>

  对于始皇来说这一路可谓是收获满满。</p>

  而随着时间的推土豆和番薯两种作物已经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天下已经沸腾了。</p>

  亩产三十石!</p>

  完全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p>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在议论这两种作物。</p>

  也有不少人嗤之以鼻,觉得是谣言,可当一个个种植了番薯和土豆的百姓拿出真凭实据时。</p>

  已经由不得他们不信了。</p>

  这竟是真的</p>

  世上真的有亩产三十石的粮食!</p>

  整企大秦彻底沸腾了。</p>

  直了这两种神物他们还会在饿肚子吗?</p>

  百姓的好日子终于要来了!</p>

  土豆和番薯在全国掀起的热潮持续很久。</p>

  当看到这两种作物的逆天特性之后所有人都疯了,那些种了番薯土豆的农户自然喜不自胜。</p>

  总算可以过一个肥年了。</p>

  如今这两种作物虽然普及到了全国,但由于种种顾虑第一次种植的人其实不多。</p>

  所以土豆和番薯在价格上。第一年还不会被压得太低。</p>

  以他们的收成到了年底起码可以有了数百石的积累。</p>

  换算成钱财最少也是数万钱。</p>

  一夜暴富就是这么来的。</p>

  与这部分人相反的绝大多数的农户则是错过了第一次机会。</p>

  他们也知道错过了这次之后,以后番薯土豆的价值必然暴跌。</p>

  当供大于求之后,价格下浮是必然的。</p>

  到时候他们再种植这两种作物也赚不到大多的钱了。</p>

  只能说一句可惜。</p>

  至于其他的连锁反应。则是豪强富户家中的良田价值大大的降</p>

  如今只需不到十亩便可丰衣足食。</p>

  百姓对土地的需求减弱土地价值自然也是蹭蹭的下滑。</p>

  更别说赢丹正在初步推广中的摊丁入亩。</p>

  到时重新丈量土地取消人头税按亩收税。</p>

  到时候。这个钱他们是交还是不交?</p>

  头痛啊!</p>

  明明是利国利明之物在他们眼中却不亚于毒药。</p>

  底层百姓兴奋的不能自己,那些豪强富户们却是坐立难安。</p>

  原本他们还期盼这关中那些豪强们能够联合抵制一番。</p>

  关中的豪强们不仅有些在朝中身居高位,家中良田也是极多。</p>

  他们也是受损的一方。</p>

  然而一结果。</p>

  让他们失望了。</p>

  关中的豪族们无动于衷。眼晚睁看着朝廷在他们身上割肉。</p>

  这下子。那些有些小心思豪强富户们也偃旗息鼓了。</p>

  带头大哥都默不作声他们这些人怎么敢冒头。</p>

  可惜,。他们不懂。</p>

  赢丹既然敢做这些事情自然会有后手。</p>

  远征军的股份便是稳住这些大族的筹码。</p>

  自从番薯和土豆席卷全国的时候他们终于意识到海外究竟有多好。</p>

  别的不说就单单赢丹描述的那个名为玉米的作物若是能移植到大秦,他们都不敢想象那是一副什么样的场景。</p>

  基本不下于番薯而且亩产百石!</p>

  一年两到三熟还不需精心打理。</p>

  这样的神物放到以前他们连想都不敢想啊。</p>

  但现在见识了番薯和土豆的神奇。</p>

  玉米,也似乎距离他们不远了!</p>

  此时此刻。</p>

  胶州湾。</p>

  所有人心儿念念的远征军正操练完毕,由大将任嚣副将张文远带领着由胶州湾东出少海。</p>

  此行最大的目的地。便是扶桑。</p>

  至于大臣们期盼的玉米恐怕要再等上一些时日了。</p>

  任嚣自从百越谓往胶东之后很快便熟悉了此处的环境。</p>

  他本就是大秦少有的水军将领而且军中威望颇高再加上这些</p>

  远征军大多数也是从南征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算是他原本的手下。</p>

  在当地渔民的指导下,远征军也渐渐熟悉的出海的要领。</p>

  这些日子任嚣经常带着他们在近海驰骋,实地操练。</p>

  远征军们土气暴涨,他们这些日子食用的,全是自己扛捞上来的鱼虾。</p>

  从远征军组建至今也有近一年时间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 他们一个个脱变成出海老手。</p>

  捕鱼技能拉满。丝毫不亚于那些渔民。</p>

  任嚣和张文远身为将领。也没有闲着也撸 起袖子加入出海的行</p>

  任嚣觉得这种滋味才算舒坦。</p>

  八公子真的是太了解他了。</p>

  以往在南方带领的虽然也是水军但那些小河小舟哪里有驰骋</p>

  在王阳大海上来的痛快!</p>

  更何况他还有始皇号这样的庞然大物。</p>

  当第一次见到始皇号的那一刻。</p>

  任嚣着实被震惊的不轻他们打了一辈子水战哪里见过这样恐</p>

  怖的水上巨物。</p>

  震撼之后。他一眼便喜欢上了。</p>

  喜欢到什么程度呢?</p>

  他平时都不下陆地吃饭睡觉办公几平都在船上。</p>

  尤其这艘巨舰以“始皇”命名他当然知道意味着什么。</p>

  就算日后还能造出同等规格的大船,但名号也定然远远不如始皇号响亮。意义也会不同。</p>

  斩渐的。远征军对于舰船的操作越来越姻熟,甚至有心细的人,会提出一些需要改进的东西。</p>

  只有一次次的实地操练他们才能感受到船只一切的优点与缺点</p>

  而那些花了大代价雇来的工匠们,也是整日围着舰船 一步步记录改良。</p>

  远征军每次出海操练完回港时。</p>

  港口上都会爬满密密麻麻的百姓,非常热闹。</p>

  只要不影响远征军的日常操练也不会驱赶他们。</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