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皇帝的局,洪承畴的角色(第二…

  就好比一个高手,在野外被一群人围攻,高手眼皮子都不眨一下突围而去。</p>

  然后把众人全部吸引到人多的地方,再一起干掉。</p>

  为什么?</p>

  威慑所有人!</p>

  洪承畴就是这么玩的,在他眼里,叛军都是纸糊的。</p>

  而事实上呢?</p>

  也的确如此,叛军的战斗力的确在情绪爆发的情况下,有所加强。</p>

  但你一个十岁的小孩子,情绪再爆发,能干过一个二十岁身强体壮的小伙子?</p>

  洪承畴是这么想的,可是叛军们却不是这么想的。</p>

  那些叛军一看洪承畴居然跑到了仪真城下,好家伙,洪承畴脑子被铁锹抽坏了?</p>

  既然你都来了,那咱们就城里城外来个夹击呗!</p>

  于是啊,大家都兴高采烈往仪真城下狂奔。</p>

  魏国公一听洪承畴丫的居然跑到仪真城下来了,刚开始那是吓得差点没有尿出来。</p>

  但再一听,知道自己的主力军并没有被冲散,洪承畴是突围之后过来的,顿时高兴坏了,赶紧安排城里城外夹击洪承畴。</p>

  洪承畴啊洪承畴,这是你自己找死,就不要怪我了!</p>

  结果呢?</p>

  结果就是洪承畴将拱圣军分成两部分,前路军三千人,后路军七千人。</p>

  前路军负责攻城,后路军负责教那十来万叛军做人。</p>

  往往现实的战争就是这么残酷。</p>

  职业的军队和非职业的杂牌军的区别,就像充钱玩家和免费玩家的区别一样。</p>

  叛军从一窝蜂涌上来,刚交战,后路军五千兵部配合两千轻骑,便冲进了叛军中,硬生生撕出了一条条血淋淋的口子,杀得叛军是哭爹喊娘。</p>

  而前路军则在炮轰仪真城。</p>

  一个下午,就将仪真城轰出了一个大缺口,长达百米。</p>

  三千前路军开始往城里涌。</p>

  魏国公、保国公和安远侯很快就真切感受到了拱圣军的可怕。</p>

  那种整齐一致的脚步声,踏在地上,有节奏的响着,仿佛要将地面震塌陷一样。</p>

  还有有节奏的吼声,震天东西,半个城的人都能听见。</p>

  人们颤颤惊惊躲起来。</p>

  而叛军的反抗显得完全徒劳。</p>

  当城楼塌之前,魏国公等人就已经备好马,仓皇而逃。</p>

  后路军呢?</p>

  经过一轮厮杀,后路军已经如同一柄锋利的剑,撕开叛军,朝里面杀去。</p>

  人命在这一刻连草芥都不如。</p>

  即便是躲在城里的房子里,也能听到城外的惨叫声。</p>

  拱圣军用绝对的实力告诉了叛军,什么叫无敌,什么叫寂寞!</p>

  当仪真城被洪承畴攻下来的时候,应天府东北最后一道防线就被撕开了。</p>

  仪真县的西南,过了长江就是应天府。</p>

  从仪真县行军到南京城下,只需要三天时间,如果是急行军,只需要两天时间。</p>

  从表面的战局来看,现在唯一能拖延住洪承畴的就是前面的长江天险。</p>

  是不是非常顺利?</p>

  说好的叛军的群体愤怒呢?</p>

  在攻下仪真县的那一刻,洪承畴自己都觉得自己实在太牛了,他私下骄傲地说:换做是御林卫,也未必做得到。</p>

  他这话虽然有几分狂,可的确有狂妄的资本。</p>

  拱圣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震撼住了所有人。</p>

  就因为这件事,后来洪承畴的这些案例还被纳入到了军事学院的教材里。</p>

  并且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学生们甚至分出了好几派。</p>

  有人说是野战能力天雄军最强,有人则说是御林卫的铁浮屠,还有人表示是拱圣军的步人甲。</p>

  </p>

  总之,大家争论不休。</p>

  但这一战也的确证明了拱圣军实力之强。</p>

  可战争本身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绝对不仅仅是谁的战斗力强,谁就胜这么简单。</p>

  打下仪真城后,正是踌躇满志向西南眺望大明南京金陵城的时候,探子汇报了一件事,让洪承畴突然之间感到了局势的复杂性。</p>

  什么事?</p>

  仪真城在被攻克下来后的第三天,按理说,拱圣军之威势所向披靡,叛军闻风丧胆,南京城现在应该已经是人心惶惶。</p>

  但并没有。</p>

  不但没有,此时此刻的江都县竟然重新被叛军占领。</p>

  也就是说,原本溃散的叛军,被人重新集结,卷土重来!</p>

  在徐州、淮安,洪承畴都没有遇到这种情况,进入扬州府后,却遇到了这种情况。</p>

  说明了什么问题?</p>

  说明了叛军的凝聚力增强了!</p>

  洪承畴以为自己在那里大开杀戒后,会威慑住所有人。</p>

  但现在表明,至少江都县并没有被威慑住,他前脚离开江都县,后脚就有人将溃败的叛军重新凝聚起来。</p>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p>

  相当于一支孤军,深入到了敌人的腹地了,变得前后左右都是敌人。</p>

  在正统的历史上,崇祯二年年底,发生了一件影响大明气运的大事。</p>

  这件大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己巳之变。</p>

  己巳之变是皇太极的一次军事冒险,因为宣府和蓟镇外的喀喇沁部背叛明朝,导向建奴,从而喜峰口的防线打开,皇太极长驱直入。</p>

  自这件事后,大明君臣离心离德,江河日下。</p>

  这件事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点。</p>

  什么呢?</p>

  这是皇太极的一次军事冒险,己巳之变抢劫完顺天府后,皇太极就立刻北撤。</p>

  并且此后,皇太极定下了对明的战略。</p>

  什么战略?</p>

  疲明!</p>

  即使明朝疲惫。</p>

  为什么会定下这种战略?</p>

  历史上的八旗几乎将明军摁在地上摩擦,为什么不攻克后直接停在关内守住城池?</p>

  就是因为关内全部都是汉人,皇太极连自己的一丁点根基都没有,进来了守城?</p>

  这是找死!</p>

  同样的,洪承畴现在面临的局面就是这样。</p>

  拱圣军很能打,叛军在拱圣军面前不堪一击。</p>

  但是,现在的局面,却对洪承畴越来越不利了。</p>

  因为洪承畴也发现了,他在南直隶一点点根基都没有。</p>

  而接下来,因为他的高举高打,会有越来越多叛军向他逼近。</p>

  单纯从战斗力上来说,拱圣军不怕。</p>

  几乎每一场战争都可以压着对方打,可是粮食会吃完。</p>

  粮食吃完了就得去找老百姓征收,征收多了,就会竖立更多敌人。</p>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p>

  因为洪承畴现在面临的敌人,已经不是勋贵和官员了,而是南直隶的老百姓。</p>

  老百姓是无穷无尽的,你用刀子怎么杀得完呢?</p>

  要不然历史上的崇祯怎么会被李自成给干掉?</p>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朝中的大臣弹劾洪承畴,绝对是正确的。</p>

  但为什么崇祯还要强力支持洪承畴?</p>

  难道皇帝的脑子真的被门夹了?</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