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战后问题与总结会(三)

  解决了民族的问题,议程便继续下去。</p>

  外交。</p>

  “和高丽国的外交。”</p>

  骆永胜的精神头受不得熬夜,困得连打几个哈欠,但还是继续把会议进行下去。</p>

  “朕还没想好怎么面对这个咱们中原上千年的属国,王诵给朕派了个特使,还是他儿子,称臣纳贡,说什么仰慕天朝日久,还跟朕说狗屁血统,说他是唐朝后裔,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多少代玄孙。</p>

  还想着朕能下一道圣旨,准他复归祖姓李,呵呵。”</p>

  皇帝一笑,做臣子的当然得跟着笑了。</p>

  满堂笑声。</p>

  “高丽怎么处置,打不打?”</p>

  现在辽东那地方,大楚三路军加在一起足足有六七十万,要说打,携着北伐大捷的势头完全可以一鼓作气灭掉高丽,所以打也可以打。</p>

  “陛下,打自然能打,但是恕臣之言,这一场北伐,算是把咱们大楚的国家家底子给掏空了。”</p>

  寇凖叹了口气:“大元帅府给兵部通了气,这次北伐,阵亡将士九万三千余人,伤残两万余,仅此抚恤一项,便要国库两千五百多万。</p>

  </p>

  户部,拿不出来。”</p>

  为了治黄,大楚年年财政赤字,早已不堪重负,这次北伐,又动用上百万的民夫,征调了如四海之多的物资。</p>

  钱从哪来?</p>

  总不能强征吧。</p>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户部没钱,内阁也不会变钱,那就只能干瞪眼。</p>

  国家穷啊。</p>

  “嗯,这也确实需要考虑。”</p>

  骆永胜点点头,看向骆永捷:“军方的意见呢。”</p>

  后者苦笑一声。</p>

  军方能有什么意见,当然是想打了。</p>

  哪有军人不想打仗的。</p>

  但是现在大元帅府后勤司、兵器司、火器司加在一起都快欠户部四千万了,都还没想明白怎么还这笔钱呢,还怎么接着打。</p>

  “陛下,您是知道臣的,臣当然想打,但寇阁老的考虑确实有理,要不缓几年,等国家财政有所好转,咱们再说?”</p>

  “那就是不打。”</p>

  说来说去绕那么一大圈子,最后总结还是不愿意打。</p>

  “陛下,现在咱们刚刚雄吞整个草原,战后问题有太多需要处理和消化的地方,臣也不建议再打下去,而且,现在君卫队在压实地方行署建制的工作上已经有些人手短缺了,再打一场灭国之战,后续也跟不上,打下来也是废土。</p>

  臣倒是有个建议,既然那王诵满心想要贴近咱们,不如臣从中央挑一批精干出来,往高丽派驻一个使团,从思想和文化上先着手,试探下。</p>

  如果能用时间就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不更好吗。”</p>

  骆永胜嗯了一声,再次看向骆玉晟。</p>

  小家伙两次开口都得到了骆永胜的肯定,现在也有了底气,踏踏实实大胆发言。</p>

  “父皇,高丽本就是咱们千年属国,一直以来也是书汉字说汉语,与咱们根出同源,即使不用战争的手段,料想也可以争取和平统一,儿臣也觉得不打或许比打更适合眼下。”</p>

  你说高丽是国,他确实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p>

  但要说他不是国,他算哪门子的国家。</p>

  从国王到百姓,深入骨髓里的汉文化。</p>

  他们有文明吗?</p>

  或许有,但现在占据主流和主导地位的还是汉文化。</p>

  他们说的语系还是辽东官话呢。</p>

  没有那一嘴的棒子味和思密达。</p>

  搁着吧,总会解决掉的。</p>

  连续讨论完了三个问题,时间可就不早了,会场外甚至已经擦了亮。</p>

  但所有人的精神头却都很好。</p>

  一个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另外一个嘛。</p>

  今天这次会,他们都捕捉到了很多极重要的政治风向。</p>

  别看骆永胜今天啥都没说,全程在问大家伙的意见,但他要不点头,大家的意见算个屁啊。</p>

  既然骆永胜一个都没有否决掉,那就说明,寇凖的几个提议都说到了骆永胜的心里。</p>

  而骆永胜的同意,恰好就为大楚未来几年的大局指明了方向。</p>

  仗是不会再打了,那不打仗,干什么呢?</p>

  要狠抓文化和思想精神领域。</p>

  文化、思想精神,这两个词在之前出现了太多次。</p>

  那在现在的大楚政坛,又是哪方势力负责这一块?</p>

  君卫队!</p>

  换句话说,未来几年的时间内,君卫队的势力会迎来再次膨胀。</p>

  在权力的分配上,皇权将会着重照顾君卫队的工作。</p>

  这还不足以让这些官员醒困吗。</p>

  另外,再联想到今天晚上几件事,最终拍板的竟然都是太子骆玉晟,而骆玉晟又恰好在君卫队述职。</p>

  谁都知道骆玉晟去君卫队锻炼的目的是为了接严真的班。</p>

  那么这一系列发现结合在一起,大家就不难发现未来政局的变化了。</p>

  不出意外,严真会让位,骆玉晟接班,担任中央总署主任一职,开始领导君卫队全面工作。</p>

  继而再从这个位置上来接将来的皇帝宝座。</p>

  君卫队、政务、军队三套班子的顺序就算定了下来。</p>

  那便是军队服务政治大局,而政治服务思想大局。</p>

  以后为官的时候,就知道往哪个方向用功发力了。</p>

  “讲最后一件事,草原怎么处理。”</p>

  骆永胜才不管这些官员都在想什么呢,他都不用猜,打眼一瞧就能看出七分端倪。</p>

  这本就是他的有意为之。</p>

  要是这么明显都看不出来,这些人也就不配做到三品以上了。</p>

  “草原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历朝历代都棘手难言,不知道该怎么彻底的杜绝隐患。咱们灭掉一个民族,马上就会冒出新的民族。</p>

  一代代似那野火烧不尽的牧草,不彻底的解决掉,那咱们这次北伐灭亡辽国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朕这边有个想法,说出来你们讨论下,看看可行否。”</p>

  显然这到了最后一个问题,骆永胜没打算再征求这些人的意见了,直接说道。</p>

  “迁民实草原,变耕为牧。”</p>

  短短的九个字一经抛出,就如一记重磅炸弹般直接炸的所有人面容失色。</p>

  让传统的中国农民去草原当牧民?</p>

  如果只是变更生活习性,这些官员还能勉强坐住的话,那接下来骆永胜说的话,可就让他们彻底坐不住了。</p>

  “另外,朕决议再在长城现在现有的几个城关之外再拆建出几个大型的隘关,自太原、大同、北京修建三条通往草原的通途,用于统购草原的牛羊和皮毛、奶制品等物统销到国内其他地方。</p>

  供销总社在这件事上,统购草原商品的价格可以比计划价格高出两成,同时,国内的粮食衣服等卖往草原的在计划价格基础上减少两成。</p>

  计划实现,十到二十年内,吸引大量百姓迁往草原放牧为生。”</p>

  军方没有反应,而内阁几人却是齐齐色变。</p>

  这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啊。</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