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天子威仪与国礼

  对骆永胜来说,定皇后和太子不算什么需要烦心的事,后面的每一件事,可都比这定皇后太子要麻烦无数。</p>

  首要就是第一件。</p>

  太庙!</p>

  骆永胜自称是河北定州人士,那么好,父母是谁?</p>

  你骆永胜总不能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吧。</p>

  骆永胜没辙,只能把自己前世的父母名讳报出来,然后补上一句。</p>

  “朕自幼家中贫寒,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乞讨为生,许多记忆已是支零破碎了。”</p>

  这还真不是骆永胜咒自己的父母,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p>

  要说自己是正常成长的家庭,那父母的行踪一定有迹可循,哪年生、哪年死,有哪些亲戚故友,这些在定州都是可以查到的。</p>

  你就让骆永胜现在编,他也编不出一个完整的关系网框架出来啊。</p>

  索性就说父母早亡,自己自幼行乞。</p>

  负责记录皇帝一言一行的起居注非常称职的把骆永胜说的每一句话都给记了下来。</p>

  “那陛下的祖父祖母呢?”</p>

  “毫无印象。”</p>

  骆永胜吭哧吭哧的只能把自己前世爷爷奶奶的名讳报出来,其他的,无能为力。</p>

  好在他编不出来不要紧,史官可以编啊。</p>

  皇帝老子你放心,你只管提供一个名字,剩下的交给我们。</p>

  至于再往上倒的曾祖父、高祖父,那就更简单了。</p>

  开局一个姓,其余全靠编。</p>

  太庙的事商议好,寇凖又开始说起服饰的问题。</p>

  登基容易,定礼难。</p>

  开国之后最麻烦琐碎的就是这个礼字。</p>

  “天子威仪方面,礼部拿了个章程,一共为陛下准备了四套天子服,分别是衮冕服、皮弁服、朝服和戎服。”</p>

  寇凖很合格的喋喋不休起来:“衮冕服方面,礼部设计了两款,分别是十二旒十二章和传统的九旒九章服。</p>

  其中......”</p>

  “停停停。”</p>

  骆永胜大呼头疼,直接喊停:“一个衣服整那么麻烦,不是四套衣服吗,改成两套,保留衮冕服和皮弁服即可。</p>

  衮冕服留朕每年祭祖和太庙,皮弁服就当朝服来穿,至于戎服,朕要上战场就穿之前那身大元帅甲即可。”</p>

  “那衮冕服的规制?”</p>

  “朕十二旒十二章,王爵九旒九章,公爵五旒七章,侯爵五旒五章,伯爵无冠冕三章服。另外特赐首辅和天策上将军者,皆可穿九旒九章服。”</p>

  “谢陛下。”</p>

  寇凖作揖行礼,拜了这份殊荣,而后继续骚扰起骆永胜来。</p>

  “还有就是朝臣的朝服,我大楚以凤凰为表,那么官袍的品轶应该以飞禽为尊、走兽次之。</p>

  一至三品衔,着飞禽官袍,彩为紫、青、蓝三等。</p>

  四至六品衔,着走兽官袍,彩为紫、青、蓝三等。</p>

  七品衔己后,着素袍不绣禽兽花纹,亦为紫青蓝三等。”</p>

  “准了。”</p>

  骆永胜听的脑袋都快炸了,他是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商榷这般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可没办法,这些关乎礼序的事,都是大事。</p>

  礼部只有资格拟章程,寇凖也得拿来找骆永胜汇报商议,不敢自作主张。</p>

  说完了服饰,紧跟着便是其他几项天子与大臣之间规格上的区别。</p>

  天子威仪六班,都是有章程的。</p>

  分别是服装、车辇、仪仗、随扈、饮食、礼乐。</p>

  车辇方面,天子驾十二,分别为三黑、三白、三青、三红共十二匹马。</p>

  首辅、天策上将军与王爵驾六。</p>

  公侯驾四。</p>

  三品以上官员并伯子爵驾二。</p>

  余者驾一。</p>

  民间车驾除衙门、驿舍外不可拴马,仅可用驴、骡拉车。</p>

  仪仗方面,天子出行打赤、紫、青三色大纛旗,各四面,居中为赤顶黄色宝盖。</p>

  </p>

  首辅、天策上将军与王爵打紫色大纛旗两面,不设宝盖。</p>

  公侯爵打青色大纛旗一面。</p>

  余者出行不可打大纛。</p>

  天子出宫的随扈方面,有玺印官一人、侍中一人、起居注一人、文书十二人。</p>

  另设悬刀指挥一人、卷帘将军两人、殿前指挥使三人、四方将军四人、大汉将军六百、锦衣卫三千。</p>

  宫娥宦官各三百。</p>

  首辅、天策上将军与王爵仅有锦衣卫百人。</p>

  公侯爵出行可随扈府中佣人十名。</p>

  余者出行不可携随扈。</p>

  饮食方面就简单的多了。</p>

  天子早膳八菜、两粥、一汤。</p>

  午膳十六菜、四汤、两羹。</p>

  晚膳四菜、一粥。</p>

  除天子外,王公百官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但就一点。</p>

  “朕希望大家厉行节俭,永葆艰苦奋斗之心。”</p>

  说实话,骆永胜都纳闷,大早上的弄八个菜干什么?</p>

  一叠咸菜两个馒头,熬一锅小米粥,这不也吃的喷香吗。</p>

  但没办法,就这八个菜还是他和寇凖讨价还价半天才最终定下来的。</p>

  “陛下龙体系社稷安危,吃咸菜馒头虽然压饿,但到底营养不足,再说了,国家再紧,一顿饭紧不出几个钱来。”</p>

  “可是朕吃的如此铺张浪费,天下人就会有样学样,奢靡之风就会蔚然形成。”</p>

  这个时候就看出寇凖的担当来了。</p>

  “陛下宽仁,允许百官在饮食的规格上自行斟酌,可臣是内阁首辅,这百官吃什么、吃多少,臣到时候定个规矩。</p>

  臣的标准最高不过八菜两汤一羹,凡超过臣的,就叫越制!</p>

  届时臣以内阁首辅的身份来处罚他。”</p>

  这可把骆永胜逗笑了。</p>

  “阁老啊阁老,你可比朕还霸道。”</p>

  既然总要有个做恶人的,寇凖想想,自己这个内阁首辅最是合适。</p>

  黑锅不能让骆永胜背啊。</p>

  饮食之后,天子威仪六班就只剩下一个礼乐了。</p>

  这才是一堂礼议最核心的地方。</p>

  关于礼崩乐坏的解释,上本书说过。</p>

  古代人极其重视这一点。</p>

  那就是皇帝出行、上朝、班师、庆典、祭祀、国宴等一系列乱七八糟的事,都奏哪些乐,而在响乐的过程中,百官要踩着乐点走到哪、站到哪、吃到哪都有规矩。</p>

  比如明朝的八拜礼,要奏八个不同的曲牌。</p>

  每一个曲牌结束后,百官朝拜的贺词都不一样。</p>

  这就是礼。</p>

  如果说一个乐点踩错了,大家都放下筷子向皇帝致贺词,一个大臣还在那抱着猪蹄子猛啃,这就是御前失仪。</p>

  轻辙廷杖、重辙撤职。</p>

  所以礼乐这一块不仅麻烦,还很不人性。</p>

  一直为骆永胜所不喜。</p>

  现在寇凖提出来,骆永胜便直言态度。</p>

  “礼乐这一块,不要搞得那么繁琐,百官上朝,是来跟朕商议国家大事的,朕和百官的时间都很忙,没那么多功夫浪费在听鼓乐、唱贺词上面。</p>

  今后朝会,只奏一遍《太清之曲》,百官闻乐上朝,曲散站毕,朕出入座,百官作揖颂一遍万岁即可。”</p>

  至于其他的所有一切,全部取消,咱们得把时间放在正事上。</p>

  “陛下,这于礼不合啊。”</p>

  “朕是始祖轩辕黄帝之后裔,始祖那个时代,可没有那么多礼法,始祖在忙什么,忙着带领各部族创文字、建文明、兴基业、保繁衍。</p>

  这才是真正的大礼!是始祖留给咱们日益璀璨的华夏民族最大的一份礼!</p>

  别日子一好过起来,就闲着没事干,搞出那么多歪七扭八的所谓礼法,这些礼法严重糜耗了中央的行政效率,耽误了朕和百官的时间,拖沓了政务的处理落实速度,咱们讲礼的同时,其实是在坑老百姓亟待救命的宝贵时间!”</p>

  骆永胜一锤定音,在这件事上丝毫没有商榷的态度,寇凖无可奈何,只得拱手。</p>

  “既如此,一切皆尊陛下钦命。”</p>

  “好了,礼的事......”</p>

  “咕~”</p>

  正打算接着往下说呢,骆永胜的肚子却在这会不争气的咕咕叫起来,把寇凖都给逗笑了。</p>

  前者也笑。</p>

  “你看看朕这不争气的肚子,阁老也该饿了吧,先吃饭,吃完饭咱们接着议,把这开国要办的事,早点都定下来。”</p>

  “是。”</p>

  忍俊不禁憋着笑的寇凖拱了下手,然后就看骆永胜咋呼起来。</p>

  “都愣住干什么,让尚膳局抓紧备膳,要是饿到朕的阁老,朕就打你们屁股了!”</p>

  “咕~!”</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