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幂间“阴阳界”

  学过道术的陈圆圆,潜心研究过的她,岂能不知道教阴阳学中的阴阳互藏交感反应。道教“交感”即交互感应,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万物的化生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哲学思想始自先秦诸家,如《荀子·礼记》说:“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又说:“天地感而为万物化生。”从而指出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变化和根本条件,其中的“合”,“接”,“感应”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意。故又可以说天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肇始。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规律亦确是如此。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生出万物,并形成雨雾,雷电,雨露,阳光,空气,和谁相互交感,生命体方得以产生。在阳光雨露的沐浴滋润下,生物得以发育成长。在人类,男女构精,新的生命个体得以诞生,代代相传,人类得以繁衍。所以,如果没有阴阳二气的交感运动,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生命。可见,阴阳交感又是生命活动产生的基本条件。

  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正自宁神思考的陈圆圆,只觉得体内有一股清凉宁静之气从百脉末端散发开来,很快就遍布了整个身体。脑中更是清明一片,很多平时混混噩噩的问题就在刹那间明朗起来。活动几下后的她,这时感觉居然又奇迹般的尽数消失,身体里暖洋洋得仿佛充满了力量。

  昨夜与许大平的阴阳交合。被这许大平冲入体内,陈圆圆并非毫无所觉。那时的她,已进入了道家所说的“无欲”境界,正在精神世界中享受着无比轻松的状态,对身体的变化却没太过关心。实际上,阳气入阴体对陈圆圆仙身的损害也是极其可怕的。弄不好会爆发凝结的仙道的梵力,好的一面当然更是效用普通仙骨的数倍。

  才刚恢复神志的陈圆圆,不远处有七道强极的气已吸引了她所有注意力。从无缘无故的堕入道教妙境,到被与许大平的阴阳交合,许大平遗留下来的阳气入体,陈圆圆经历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变化。起身站起来的她,显然从未练过任何功夫。但她走起路来自有一股脱俗轻快的感觉,脊梁与头颈也挺的笔直,简直是修炼成仙道路上的又一进步。

  送回了“中阴身”的尸首,几人很快来到山口上立着一座小庙处。董青他们开始以为这是一座大的石头建筑物。其实不然,如果没有挂在庙旁树上的那些破红布,人们很可能从庙前走过而发现不了它。想想看吧,两块立着的扁石上横搭一块同样的扁石作盖,这就是庙!里面供着神像(粗糙的木版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