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重工产业

  “半导体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我虽然没有涉及过,但这个行业绝对是技术资金双密集的行业,尤其是从资本上来说,那绝不是几亿几十亿美元的事情,长期不间断的投入,能够拖垮任何一个科技巨头,你确信要从这上面插一支手?”公司的组建已经基本完成,前期的三个事业部是重点,但对于半导体事业部,傅瑜还是心存疑虑。

  别墅区建在石山的半山腰位置,风景很好,但秋风疾疾还是有一些凉意,用手搓搓凉的面颊,孙季初抱紧傅瑜,面朝着山下的园区,摇摇头:“从经济效益上来说,半导体产业是一个见效慢,投资大的行业,技术的风险性,市场的竞争,这些都是问题,甚至如果没有办法在市场占有一点份额,盈利都是问题,但我们看问题不可能仅仅从经济层面上考虑,金钱并不是利益的唯一考量。”

  国内的半导体产业从六十年代起步,这个时间是与西方相差不过短短,甚至于在大型机方面,国内的水平是难得的几个能拿得出手与美日相较的行业,但那只是军事应用上的成果,在芯片工艺和民用上国内与西方相差甚大,从80年代开始,更是因为行业发展决策的失误,导致了半导体行业的停滞,到21世纪,一个国家整个行业的生产总值甚至比不上西方一个中等规模的半导体厂商,我们的芯片需求绝大多数只能依靠进口来满足,而到2010年,甚至于整个中国90芯片市场都是由进口产品占领,小到电子手表、计数器、收音机、p3……大到电视机,汽车,电脑所有涉及到芯片的产品,很大一部分装的都是进口的芯片,而花了大量的资金我们能拿得出手,却只有一个中芯国际。

  芯片产业是一个高投资高利润的行业,风险与利益等量并存,但无论怎么样,孙季初都必须插上一手,一方面是后世芯片进口是中国消耗外汇的第一大户,过千亿美元的贸易额,这里面所蕴含的利润实在是太多太大,哪怕是从里面分块蛋糕都足以砸晕一大片人,虽然这里面风险很大,但这利益也是份外诱人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忽视。

  而另一方面,孙季初必须从国内的影响力上考量,半导体产业还有后续的电子产业和重工业,是国内技术欠缺最为严重的两个领域,要想在国内的商业领域占有一定的话语权,并且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的影响力,这两个领域就是最好的切入点。

  “我们是高科技企业,是一个商业化追求利润的企业,但钱是赚不完,我们首先是一个中国公司,一个企业要发展,我们公司要在国内扎下根,长久的发展壮大,就必须从大局着眼,顺应大势,电子产业和重工系统绝对是现阶段甚至将来国内企业发展的短板,这是我们的机会。”

  孙季初拉着傅瑜的手顺着山腰的路一步一步的向山下走去,颇有些感慨的说道:“论赚钱的速度和效率,股票和金融的投资无疑是最快,甚至于房地产市场也可以算一个,但这些东西撑不起一个国家的脊梁,它们扔在银行里,只是一串数字,拿在手心里,就是一堆废纸皮,只有实业,只有重工业才是,只有未来的电子产业。所以整个科研园区,我拿出最大的两片区域作为研发基地,重工业更是重中之重!”

  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是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所建立的,其发展模式和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带着苏联工业的印记,这一点在重工业的系统中尤为明显,在骨子里它走的是苏联的那一套。皮实,耐用,专业化生产线,成本低廉,大产量,大规模,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苏联的重工业体系是世界先进水平,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技术水平上都是名列前茅,这一点毋庸置疑,哪怕是苏联解体之后,靠着红色帝国遗留下来的老本,那一整套重工体系依然撑起了俄罗斯联邦世界强国的威风。

  重工业是国家脊梁,是一个大国地位的地位之基,没有重工业的基础,一个国家就注定称不上大国,称不上强国,一五计划,二五计划,中国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初步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基础工业体系,已经接近了西方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60年代中苏交恶,双方之间的关系断绝,中国的重工业体系不得不走上一条自主摸索的道路,可随之而来的十年变乱却是极大的打断了这一进程,直到改革开放以前,在这十年中中国的重工业体系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直到改革开放以前其发展依然处于60年代的水平,其西方发达国家的重工业水准的差距已经被拉大到近二十多年。

  而更为要命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于重工业这一块国家也没有重视起来,甚至从一定条件上说还是放松了,军队的几次裁军,大批的三线工厂停工停建,以军工为主的重工体系,无论是从人才建设,还是从产品生产研发上都遭受了极大的打击,期间虽有宝钢,中国重汽斯太尔等项目的建设引进,但总体来说,改革开放开始到80年代的中后期,中国的重工体系一直处于震荡调整中,这是一个十年,又一个停滞的十年,从60到80年代的末期,中国的重工行业经历了一个将近三十年的停滞,这场停滞铸造了中国于西方国家近二十多年的水平差距。

  这二十年的水平差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格局,以市场换技术成为了当时甚至今天中国吸引外资的最重要的砝码,至少在重工领域的汽车,轮船,航空,化工……等技术密集的行业,这是一个被长期执行的政策,在这些行业的国内市场中,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占有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宝钢的第一代轧钢技术是从日本引进,用的是日元贷款,直到今天宝钢的技术很大一部分还是来自于日本的支持,中国重汽的发动机、变速箱是从斯太尔引进,底盘技术是舶来品,中国造的车体,大型船舶的低速柴油机核心的曲轴是日本韩国生产的,我们造的船壳,其上的很多电子设备都是进口,民航业绝大多数飞机用的波音空客,发动机、机体、航电系统我们一个也造不了,甚至于我们连机体所用的专用铝合金都生产不了,我们的汽车产量增长很快,但从时至今日,无论从发动机,底盘,变速箱,车体平台,乃至于汽车的电子系统,这些核心的东西,又有哪一个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的工程设备发展也很快,徐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牌子很多,可最为核心的配件,说到底还是日本美国的……

  中国的重工行业很让人纠结,从8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虽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最核心的一块依然没有掌握到位,动力系统的心脏病更是成为整个重工业的通病,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啊!

  市场换技术是不可能掌握到真正核心的东西,真正的技术先进性不是花钱买来,只有自己掌握的技术才是真正的技术,这一点上孙季初看的很清楚。

  这两周,推荐票都过一百,谢谢大家了,希望大家再多多支持一下,看能不能捞个a签,拜谢!!

  ahref=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