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提前应对

  花了三天时间,孙季初领着傅大美女往北京的大小名校跑了个遍,在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下,一共招聘了近两百名各个专业的大学生,这些人是他们两个在三天从近千人的面试队伍中挑选出来,可以算是各大名校颇有才能的一部分,这些人的招聘极大的解决了孙季初公司一直所面临兵多将少的空壳问题,同时也为孙季初公司未来的快速打下了一个深厚的人才基础。

  在80年代,中国的大学还未大规模扩招,大学生那是真材实料的高级知识分子,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学校的氛围都是非常的正统和纯正,而任教的老师教授也大都是经历过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洗礼,老三届的老大哥老大姐更是引领了中国改革发展的一个黄金年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大学教育美好的一段,而其国家全资培养的人才教育模式更是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急需的黄金血液,“大学生”一词那绝对是个响当当的名号,那是光荣和知识的代名词。

  在有关部门的热心“配合”下,这些大学生的相关手续办理的极为顺利,当然这些大学生中也不乏表现极为突出的优秀“人才”,面对这些担负特殊任务的人,孙季初心知肚明之余也是照单全收,一方面是这些人的能力确实相当突出,他无从拒绝,而另一方面他既已经打定主意要在国内打下一个基础,那么这方面的注视目光就绝对不可避免。

  “合而不合、分而不分”,事无绝对,孙季初想要在国内打下一个基础,同时要依托这个基础进行一系列的合作,那么就必须与国内方面取得一定程度的相互信任,那个科研园区是一部分,而公司内部这些能够促进“交流”的特殊人士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日头当空,巨大的训练场上,秋日的爽阳在放射着光热,一片身着绿色军装的身影静静的耸立,散立成一个个绿色的方阵彼此间隔着,男女不同高矮有序,在生涩的站姿中隐隐地透出一股军旅所独有的气息,他们在努力的保持站姿,努力的不使身体产生晃动,更努力的挺直他们僵硬的腰身。

  这是一场考验,是一场考验意志力的角斗场,但对他们来说更是一场触手可及的机遇,只要他们坚持下去。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北京城的各大名校,是站在这个时代的先锋骄子,他们也是孙季初所招聘的第一批高级员工。

  而这场别开生面的入职军训就是他们踏人工作岗位的第一堂课,同样也是他们的第一个舞台,优厚的待遇,宽大的展示平台一切都要从现在开始。

  “这些人素质都不错,忍耐力和团体协作能力极为出众,我已经发现了几个很好的苗子。”树荫底下,一身绿色军训服的傅瑜面色极为欣喜。

  孙季初用力的摇了摇手上的扇子,替檫着汗的傅大美女送着风,笑道:“那是,我给你的那份名单是精心挑选的,里面有一大半都是从农村出来,过惯苦日子的人这点辛苦算得了什么,况且那厚厚的一叠票子,那也不是一般的诱惑,换了谁都一样。”

  为了这批大学生,孙季初这次是出了大血本,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加起来整整比北京市同等级的公务员高出了半倍,这样的工资待遇在这个贫富差距还未大规模分会的时代,绝对是令人眼花的好去处,虽说铁饭碗很诱人,可这一个月多出几百块钱,对于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那金灿灿的一片足以晃花了他们的眼睛。

  况且没有这份工资,在这个“打工仔”被蔑视的年代,又有什么能够打动这些大学生呢?哪怕有学校的组织配合那也不成,铁饭碗那才是时代的主流!谁理你个资本家啊!

  傅瑜莞尔一笑,小心的用手绢在额上轻轻一抹,白了孙季初一眼,脆声道:“孙大老板财大气粗,运筹帷幄之中,小女子甘拜下风!”

  “我这哪算什么运筹帷幄,就是一偷奸耍滑的懒主意,以势压人罢了,说到底这公司的组建还得靠我们的傅大小姐不是,真要叫我去拾掇这些大学生那才是抓瞎了。”孙季初嘿嘿一笑,手上的扇子摇的更加殷勤。

  傅瑜轻轻的瞥了孙季初一眼,转头看向那战列的绿色方阵,嘴角含笑道:“没想到我在你心目中还挺有价值的嘛!”

  “行了,你也别在这挖苦我,我这两天实在是没空,工地上一大堆事,公司的办公大楼,还有那渣土路的改建……对了你那个公司的架构方案搞出来了没有?”孙季初摇着扇子,顺着转移话题。

  大有深意的盯了盯孙季初,傅瑜没好气的说道:“搞好了,老娘我花了三个通宵搞出两个方案,就等着你孙大老板过眼呢!”说着就从身边的女士款包里拿出两个厚厚的文件夹。一边说道:“两个方案,一个是比较传统的职能型架构,一个是目前各大跨国公司所普遍采用的事业部型。”

  “前者是目前大陆地区的惯用模式,你们这边的国有企业大都采用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中比较有优势,能产生较大的规模效应,如果你想要在国内市场扎根的话,这种模式还是比较合适的,缺点就是对市场反应较慢,应对风险的能力较低,并不适合市场化的竞争。事业部型则适合那些拥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较好的统合资源,并迅速的对市场产生反应,能够较强的抵御各种风险,但相对的就弱化了规模效应,而且它扁平式的结构也极为考验总公司的掌控能力。”

  “就选第二个方案吧!“孙季初随手翻了一下两个文件夹,迅速的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傅瑜应该是不知道国内的大势发展,所以才搞出两个适应不同经济制度的架构模式,对于目前国内的计划经济模式而言职能型很适合,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积聚起各种资源,同时迅速的产生一种令人炫目的规模效应,但熟知未来经济发展走向的孙季初知道,这种公司架构就算能够一时取得“辉煌”的成功,但面对未来逐渐放开市场竞争的中国经济,绝不是最适合的,与其将来花费代价进行改组,还不如一步到位的提前应对。

  看书投票了,大家要积极点啊!看看那数据,这也太少了点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