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 较量的开始

  1661年8月8日

  这一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绝对是个好日子,特别是对于华美的小商贩来说,这一天预示着八八发,要发财,但对于大明首辅钱谦益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日子,自从永王朱慈照拍拍屁前往华美留学后,形式对于改革派来说相当不好。

  自从史可法的小女下嫁于太子之后,保守派内部发生了相当大变化,原本摇摆不定想要两边都讨好者,被史可法与太子联手打压,彻底的挤出了朝野,这种带有强制性的让大臣选择站队,崇祯帝居然一反常态没有过问。

  原本因为改立太子的谣言随着永王留学华美,也渐渐的不攻自破了,现在谁都知道,老皇帝的身体是越来越不行了,而永王的去留学可是要三年,这三年可是足够太子掌控朝野,彻底将永王系挤出权利核心了。

  要想将永王系彻底挤出权利的核心,就必须将改革派彻底击败,说到底,改革派就是支持永王登位的最大支持者,其余中间派虽也有少部分支持永王,但和改革派比较起来就相对弱的多了。

  史可法与太子翁婿二人一合计,是该动手了,虽然永王刚走没几天,不宜过早的对改革派进行下手,料想改革派众人也不会想到他们在这时动手,正因为这样,才能打改革派一个措手不及。

  太子朱慈烺与史可法联名上奏,介于北方几部有可能大规模袭边,朝廷应该做早打算,将驻扎在长江以南各城的新军抽出五万人调往北方长期驻守,已补旧军兵力不足。这个理由看似合情合理,任随都知道这是要削弱改革派的军事力量。

  让钱谦益郁闷的是,这个看似有点荒唐的理由皇上居然同意了,众所周知新军的将领可都是在额头上刻着改革派的大字的,从建军至今也是有分工的,除非战事,新军不长期驻扎北方,这也是当初两派谈妥的。

  现在保守派显然是不遵守当初的协议了,想要减弱改革派的军事力量,调五万人去北方,这胃口可真不小,整个大明新军也不过20万人,显然史可法与太子为了避免改革派提议调旧军到南方驻守,连路都给堵死了,人家的理由就是兵力不足才要调你新军过来的,甚至人家连兵力不足的原因都写的一清二楚,让人看了还真的不能早出什么原因来。

  一时间改革派众人被打了个不冷防,连老谋深算的钱谦益当时都没想到什么理由出来拒绝,只是面露难色勉强的早了个理由:恐有不妥,新军大多为南方人很难适应北方的天气。

  老钱这么说其实也是实在没有办法,要说不适应,几次对北方领土的收复作战,新军都有参加,那时怎么不妥啊,能立功时就妥了,调你去镇守边防就不妥。

  史可法冷哼一声:恐怕是首辅大人把新军当成自家军了吧,新军士兵的适应能力众所周知,首辅大人不想让新军调往北方,主要原因还是怕失去对新军的控制权吧,史可法大帽子一扣钱谦益也只能冷哼,虽说新军不是由自己直接统领,可是谁都知道新军统将可是清一色的改革派,就是新军统帅孙传庭和老钱的关系也不一般。

  最终崇祯帝还是同意这个调令,虽然知道此举是保守派打压改革派的一个理由,但是历来统治者最忌惮的就是朝中文官能够调动武官,而且事实也的确如此,钱谦益然没有那个野心,但难免底下人会来个龙袍加身,这种事不得不防,崇祯为了他老朱家能够继续统治这万里河山也不得不防啊。

  经过此事之后,钱谦益一下子像老了十岁,下朝回府的路上脸上的表情别提有多难看了,其实调兵这事也不算什么大事,让老钱担心的是,皇上对自己也有了忌惮,那么接下来改革派的日子就真的要艰难了。

  说到底这也不能怪皇上,而是史可法掌握了很好的点,历来文官重臣与武官关系太好就是大忌,是老钱这些年来没有掌控好,相反在看史可法等人却是与旧军统帅们保持着一定距离,这就很难让人早出理由,而旧军统帅为了自身利益,本来就是与改革派新军等不对路,自然会站到保守派一边,史可法根本不用过多拉拢人家就会自愿的站过来。

  庭院内,钱谦益端起茶杯喝了口茶,叹道:“瑶草啊,今日朝中之事给你我都提了个醒,这日后与新军统帅尽量还是保持一点距离吧,尤其是近期,你也给其他人都通通话”。

  “马士英随声应道,受之兄我会注意的,依你看新军调往北方能否有变”。

  “有变,恐怕是不行,钱谦益摇摇头,此次调令新军统帅如若不听,你我和整个改派都必将遭到强力的打压,这恐怕保守派众人最愿意看到的,皇上已经对我有了疑心这时要是新军还不听调你觉得皇上会怎么想,难道我堂堂大明天子都调不动你们新军了,你们只听钱谦益的调令。

  其实老马同志哪里不知道钱谦益说的这些,只是他想这五万新军培养出来不易,这调往北方恐怕是在也难以调回了,这次调军皇上甚至特别提到,新军营级以上军官占不调整,转入当地民兵营担任教官,这就是很明显皇上不想让这些士兵在回南方了。

  营级以上军官转入当地民兵营等于就是做冷板凳了,在大明的军队编制当中,南北两地的大有不同,南方是改革派控制的地盘,学习了华美的民兵制,这些人大多以退役新军士兵或者是一些工厂的工人组成每年都有定期的训练,他们不在大明军队编制之列,训练费用完全由地方财政拨款,当时朝廷之所以会同意,也是考虑到在战时可以迅速募集到一批经过训练的士兵作战才同意了这个民兵制,而那时又是改革派最强盛时。

  听了老钱的话,马士英心里那点最后点的希望也放弃了,也在内心彻底赞成了调军了,五万士兵虽然培养不易,但是与整个改革派的命运来比较那就相差太大了,如果不调,可以想象改革派会遭到朝廷的强力打压,这种情况下,要不反,要么就坐以待毙,显然改革派众人并不想反,虽然大家接受华美文化,但并不代表他们就能接受华美没有皇帝的制度,几千来根深蒂固的思想不是几十年就能改变的,就算他们能接受,并不代表南方的所有百姓也能接受。

  最后老马还是说了句,“受之兄:说实话永王殿下此番游学华美对我们很被动,史可法与太子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在朝中开始布局,在观皇上的身体却是”···

  “想必瑶草是担心出现太子监国,一旦皇上····那太子就是名正言顺的登位,这种可能不是没有,皇上何等人,又怎会没想到,想必早已安排妥当才会同意永王留学之事,你我也就顺其自然吧,我是老了朝中之事日后就要多靠你了改革重担也会越来越压在你的肩上,等过些时日我就像皇上进言封你为副首辅”。

  马士英在心里叹道,看来此事对老钱影响不小,为了消除皇上对自己的忌惮甚至有了足部退出朝野的举动,看来新一轮的两派较量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较量,虽然知道接下来自己这个副首辅不好做,但为官之人有谁不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老马与老钱交往多年能够听出,这次恐怕是要他来扛起改革派的大旗了。

  不管如何,老马想到自己多年的梦想就要实现,心里还是挺开心的,暗自对自己说,就让我老马来带领改革派与保守派接下来的较量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