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分云中开新疆

  “不知大公子要怎么赏这逞着一时之勇,给你添乱,更不足以谋事的竖子李牧?”庞援也是个过来人,听赵括的回答有几分暧昧,心中自然塌实不起来,于是更为直白的问道。</p>

  “赏吗?那还要看邯郸那边,怎么赏你我两人了――如果王上、太后怪罪我们破坏秦赵两国的兄弟之盟……那我看我们所能做的事情,恐怕只有尽力保全这员智勇之将了!”对赵王丹,赵括并不抱太大的希望。</p>

  毕竟赵括心中知道他的王上是一个醉生梦死于安乐,而能振作于逆势的主儿――他不能保证身于顺境之中,便得意洋洋地昏招连出的赵王丹。面对这次意外的大胜,赵括不知道赵王丹又会不会被一时之胜弄得头脑发昏,定下什么不理智的国策,害人害己使出什么败招。而已经隐居于赵王城中的威太后,虽是老沉谋国的一代女主,现在却不愿意过多的干预朝政――或者说,威太后选择了不到关键时刻,决不出手的剑客战术;而当下边郡新胜之后,赵国朝中势力的角力,显然不是威太后眼中的关键时刻……</p>

  “大公子是说……”察觉到赵括微笑之中所带着的那一丝无奈,庞援也明白了过来。</p>

  “我帅大军北进之时,朝中众人――连我自己都以为不会上三两年时间,才能使边郡有所治理,才能扼住北方诸戎狄部落都我中原之地的觊觎之心。可没有想到……不过八、九个月时间,我赵国边郡已经出现了大定之势。</p>

  这份功劳……在某些人的眼中,是不是太大了点!可是你我心中知道,现在的大定,不过是个迷人眼睛的假像表像――北方的匈奴还是对我边地虎视眈眈,东北面的燕国又有与西南面的秦人联合起来,大有侵吞我赵国郡县的野心。我们当前的胜利,不过是暂时延缓了这种驱使罢了,距离正真的边郡大定,江河清晏,还遥遥无期……”说话间,赵括向窗外望了一眼,看着窗外的小树枝丫上,萌发的春芽,鼻子嗅到的不是春天的气息,而是新的,更大的乱像在萌动。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美景良晨,对如今的赵括来说,不再是伊人相伴,风花雪月般的惬意,而是时间的紧迫――因为广义上的长平之役,就要在这一年中展开了,而自己确还身陷于边郡诸之事中不能脱身――如今的边事不过是有一点改善,并不能保证在为期三年的长平之役中再生变数――特别是在战争中关键的最后一年――他将做为大将军统领赵国全军之时。</p>

  他现在甚至有一丝怀疑当时是不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才定下了以推为进,先北后南的战略……</p>

  “大公子怕什么,我们行得正,坐得端,哪怕那些个朝廷中的小人们嚼舌头!”庞援看赵括喜中带愁,以为赵括只是担心赵廷中奸佞之臣的诋毁,居然也善意地学着年少意气的样子,宽慰他的上司与后辈道。</p>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自然生养之物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世间之人了……咱们在这里干着急也没什么用处?不如顺其自然吧!”赵括看着老将一张正气凛然的面孔,那双深邃而沧桑的眼睛,还与之对应的那句慷慨激昂却又在政治上幼稚得可笑的;种种相互冲突表情、语调放在一起,赵括心中已经领会了老将的好思;面对当下的局势,他还能做什么呢?他只有故做轻松地对老将军报之一笑,说上两句道家隐士的无为之言,反而去安慰老将军一番。</p>

  按在赵括原本的计划,在他引大军震慑住匈奴,稳定了代郡与雁门之北的边事之后,下一步,他要做的就是开发产铁又产粮,却人口稀少的云中郡。他甚至为此而定下了一个腹案,只等一切准备就绪,在一个恰当的时候,拿出具体的方案与众人商议完善之。</p>

  在这个腹案中,赵括准备以优厚的土地政策引导人口相对稠密的中原之民迁徙到土地肥沃程度不逊于关中的云中河南地一带,并在那里设立五原县;又用自己兼任守相之便利,引邯郸城中百工之人开发九原城西的优质铁矿,在九原城建立新的匠造工厂,同时设制九原县――如此,便在距离赵国统治中心最远的地方,悄然进行当时还是先进制度的郡县制改革。(注:此时赵国虽然也是实行郡县制,但于秦国的郡管辖县制的郡县制不同。在赵国,郡与县是同级的行政单位。赵国在邯郸周围等中原人口较多的地方设县,县下有乡里等更小的行政单位。而在边地人口稀少的地方设郡,郡下设城,而城的辖地与中原的县的面积相当,也有乡里等行政单位,只是数量比中原的县要少――因为边地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得到开发。简单的说,赵国在人口多的地方设县,而人口稀少的地方设郡,真正类似秦国的郡县两级的行政区化制只是在很少的地方执行。)</p>

  “大公子脸上好像有几分失落之色……不知有什么难处……可以对我这个把老骨头说道说道吗?”赵括的一脸无奈,自然逃不地经历丰富,阅人无数的庞援的双眼;处于部下对上级的关切,出长辈对后辈的关怀,于是对国家之事的那一份责任感,老将军还是决定不安守本份的地问上两句。</p>

  “庞伯父在楚山之中,向蝎冠子老先人所学的黄老之学中,老子曾经这么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军近日一胜,对我们下面的安排……又不是是福是祸啊!”对于一心为国的老将军庞援,赵括自不相满,一五一十地向他说起了自己原本的打算。</p>

  几句话说完,赵括轻声叹道:“如今五原一城的辖地都有近千里地方,比魏韩两国的郡都要大出去不少,不要说设县,立个郡都可以了!”</p>

  “那就所幸,奏请朝廷,将已经大得过了头的云中郡分而治之,新设五原、九原两郡不就成了!”庞援将手一拱,做出庙堂参拜的样子。</p>

  “设新郡?”赵括双眸一亮,看着看似信口开河而言,却又是面色严肃的庞援,再次重复着问道。</p>

  “大公子心中的忌惮,我心中清楚得很――无非是怕那些个嫉妒贤能的小人,还有那两派人马借题发挥,诬陷大公子!”庞援一话道出赵括心中所忧;他口中的那两派人马便是宗室贵族与官僚们。</p>

  在赵国的政治版图上,一直有两大势力,一支是王室,一支是非王室的宗室成员;王室行政为事,一直受到做为即得利益集团的宗室成员的肘制,以置于赵国的种种改革缓慢,更不彻底。于是王室中出了赵武灵王这位英主,一手扶持起官僚势力与室宗政治相抗衡,可是又搞出了权臣李兑**的王室危局……而新兴的官吏们又结成了赵国政坛上的第三势力,这便官僚权臣集团。</p>

  置于赵括与他的父亲赵奢他们这一方,算是夹在这三大势力之中的中间派系――他们与三方都能说得上话,却又与三方都不沾边儿。</p>

  赵奢是宗室出身,天然的就成了赵氏宗亲的一员,却又是与王室间隔了数房的远亲,只能算是远宗――这便与在赵国享有大权的平原君之类的王室近亲宗族大不相同。也正因为是这个原因,当重视扶持平民、族外官员武将的赵武灵王才会像重用乐毅、廉颇一样,重用他这个不算是宗亲近族的宗室之人――赵武灵王打心眼里就把他赵奢当成了一般的可用之材,而非阻碍他改革的守旧宗室。当然,正是因为如此,也使得赵奢与兴起官僚权臣们搭上了关系。</p>

  到了赵惠文王、威太后的时代,也就是赵括所活跃的时代,他马服家这一支与各派都有关联的中间力量,灰色地带更是成为了赵国君王、女主们平衡朝野势力的重要工具。</p>

  “我们做事,那些人自然是要说的……反正我们少做,他们要说,我们多做了,他们也要说,如此,不如做得过一点,更为光明磊落一些!如果是在云中郡下设县,那这新设的县还是在原来的制下,受大公子节制――那些人自然要说大公子功大自大;可是我们请求设立新郡,那可就大不一样了!”庞援到底是看了很多朝野攻防,庙堂角力,有着丰富的经验让的老人,他的行事之道,谋略之深,都是赵括所要学习的。</p>

  “怎么个不一样法,如此一来,边地三郡,成了五郡,更是树大招风……”赵括虽然听出了些端倪,可还是有些蒙胧之感,于是问道。</p>

  “新设之郡的奏报之中,可以向王上、太后言明,让他们新派郡中诸官――这就是说,把新设边郡的权力交了出来――这样一样,就断绝了那些好嚼舌根的小人们的话由。</p>

  可是以现在边地的情势,新郡自然还是要大公子来统辖,才可能稳定……于是再经王上这么一转手,又把两郡之权限交还给大公子。就算是朝中真有什么人从中作梗,使王上、太后再命新官,咱们还可以用军囤的名头,占住战略要地,在关键的地方新建新的屯垦小城――新设之郡的军事防务大权,还是在我们的手中!”庞援又向赵括细说道。</p>

  “对啊,如此一来,果然是大不一样了――虽说有一点以小人之风,为国家行之事的虚伪之嫌,像是个伪君子,可当下之事,也只能说是大丈夫行事,当不拘泥于小节了…….”赵括心中想了想,虽然不能完成郡县制改革,可是当下的局势,还是先巩固自身势力,以求在将来一战中赢得先机为重,于是也就就在心中赞同了庞援提出的以退为进,分治云中的新法安,不再计较这一点得失之事了。</p>

  “其实大公子可以设想一样,过去列国之间发生战争,都是行毕礼仪,然后开战;于是才有了世人只知笑话的宋襄公迂腐地行仁义之事,被那不讲仁义道德的楚成王在泓水之战狠狠戏耍了一回,却不知道那宋襄公不过是在不何时宜的地方,对不何时宜的人,行了不何时宜的仁义――宋襄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他毕竟还是以仁义之名,当了个有名无实的霸主,也算是成就了一时的功名;宋襄之过,不在于迂腐,而被名与利蒙蔽了两目,进而不知变通行事……</p>

  我在这里说点不怎么好听的:大公子总是想着事事都尽量做得完美漂亮,那就是与宋襄公一般,要了名份又想要实惠――名利是好东西,可是要求得名利的好事,天底下就没有那么多。大公子是聪颖多谋之人,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如今定下了计策,那就全力行事好了,至于事情做得成,做不成,又会收到什么效果,别人又怎么说我们――只要我们这些为事之人做得坦然,又有什么好顾虑得呢?”见赵括已经默许自己提出的新方案,庞援也不失时机地在一边,用自己的方式给赵括以鼓励支持。</p>

  “庞援老将军,我的好伯父,您这到底是在夸我,还是在骂我呢?”赵括轻轻地对着父辈的老将报之以一笑,做出结开心节,依然释怀的样子。</p>

  “自然是不知老脸得当大公子的伯父,又是骂你,又是哄你了!”平时总时蹦脸面,作出老成之样的庞援面对赵括“无耻”的明知故问,半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半是善意地调侃道。</p>

  “哈哈哈……”赵括的笑声依然爽朗,却又有一丝作做。</p>

  “对了,庞老将军不是‘老脸不要’的为那不知天高地厚的李牧讨要奖赏吗?依庞老将军的计策行事,晚辈突然想到怎么赏他了!”与老将对笑过后,赵括又是灵动一笑。</p>

  “怎么赏?”庞援急忙问道。</p>

  “留他在将要设立的五原郡中,做一有名有实的俾将军,你看如何?”赵括又一次收起了笑面,郑重其事地向庞援征求意见。</p>

  “可他在收河南地时,已有俾将军的实权了――他的手中除了原来给他的三千骑外,还有五原城一带的守军借调给他的二千战兵,更不说后勤辎重了,依他现在的本事、实力,就算是把我这个左将军让给他做,我看,他都担得下了!</p>

  大公子这样哪是赏人,分明就是在毁人啊――毁了李牧一人是小,毁了我赵国一员良将才是大啊!”老将军果然是个惜才之人,甚至不吝惜自己半老之时,才得之不易的将位。</p>

  “既然庞老军认为李牧是为将之才,那我们现在就要保全他!”面对老将军失望的表情,赵括只有更加严肃地说道。</p>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即是是变换了时空,赵括依然是以李牧的发掘者与最初的保护者的身份来面对这员名将。</p>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CMFU.,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