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随波逐流又何妨

  “过失吗?我倒是很愿意听听姑娘是如何数落我的过失的!”赵括看赵姬一脸认真,绝不像信口开河,于是拱手拜道:“还请姑娘不吝赐教。”</p>

  “赐教之言,小女子是不敢当,大公子的老师是当世大儒荀子先生,小女子不过是身为大公子的侍婢庶人,在大公子身边,大胆地给您提个醒罢了。</p>

  赵姬自谦两句后,便向赵括言道:“大公子这数月来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练兵士、筑堡垒、开军市、行军囤、制新规――这些事情一笔笔一件件都是大有为之举,放在哪里都是大好的政绩,更值得向邯郸的赵廷大肆宣扬一番,谋求王上、太后的褒奖。</p>

  更不说大公子遣派庞援老将军支援云中郡军民与匈奴义渠部之战――我虽是个女子,不知争战之事,但也听家中长辈说起过庞老将军行军打仗的本事,不逊色于先马服君,更不在那威名远播的廉颇之下。大公子启用这样的老将出山,想来这庞老将军定不会辜负大公子重望,胜了义渠人。于是大公子在治郡有力之外,还有了个外战的大功!</p>

  那么,小女子先要在这里恭贺大公子了!”</p>

  说着,赵姬便把身子一伏,行了个顿首叩头的大礼。</p>

  “不是说过失吗?怎么全是功劳呢?”赵括笑了笑,心说这赵姬到底是从豪门走出来的女子,纵然沦为娼妓之流,可逢迎上位者的本事却比那驿丞要高明地多,何况现在赵姬是要向他谏言。</p>

  “《老子》第五十八章中,有这样的句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便是所谓的祸中有福,福中有祸,福祸相依。大公子才到了边郡数用,便可以通令一方取得如些文治武功,这能不让人嫉妒,能保证邯郸城中、赵王城内没有人会刻意诽谤上大公子两句?”赵姬提示赵括,什么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p>

  “我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才打算在澈底解除匈奴对我赵国北方的压力之前,是不会向邯郸的朝廷表任何一件功勋!”其实赵姬之言,赵括不是没有思考过。</p>

  赵括对可能的诽谤之词的处理方式便是不向赵王丹与威太后具体说明自己做了什么,只是用最后的战果来说话,用此来堵别有用心之人的口――当然,赵括敢于这么做,是因为他来边郡赴任之前,分别向赵王丹和威太后说明过他在边带兵的“真正目的”不是打击匈奴,而是一旦赵宫中有什么变故,好搬师勤王(或者是勤后)。而这些赵国朝廷的机密之事,赵姬自然不会知道。</p>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三个边郡,千里之地,领民不下数十万户,而来往客商更是不计其数。大公子的政绩有不少都是针对一些违了王法又受朝中重臣庇护的大商人的。他们一定会把大公子在边郡的行事之风从正说到歪,从好说到坏,更会说白说成坏……然后对大公子有所嫉妒的朝臣们又会做什么呢?还不是整日在王上、太后耳边念叨……</p>

  大公子越是对自己的种种功劳藏着捂着,不想让人知道,便是越好被人拿来做文章。大公子可知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言可畏这一词不是先人白白造出来当摆设的!”赵姬很快为赵括做出了一个是不利的假设:因功受过。</p>

  赵姬这份忧心重重的假设不是没有道理。那三人成虎的故事,还有已经不可能发生的赵括赶鸭子上架似地接替廉颇打长平之战的事情,都是因为耳根子软的赵王丹听信他人的不实之言,才发生的。</p>

  以威太后老道的政治经验,她不可能分不出什么是诽谤之言,什么是真心进谏。可县官不如现管,如今赵国明面上主政的人是赵王丹了;这个好偏听偏信,又任人为亲的赵王丹会不会老毛病犯了,是赵括所不敢保证的。</p>

  赵王丹真要是听了哪个小人的诋毁之词,把赵括从边郡调回邯郸,那么,赵括已经实施了一年的“长平求生计”可就被全盘打乱了――这个结果,才是赵括最害怕看到的。</p>

  “这个……是有一些棘手……”赵括想了想,然后又说:“一位君王,最忌讳的事情,就是手下将将手握重兵,又把持地方上的大权,成尾大不掉之势。而包括代郡在内的三个边郡因山峦阻隔,与朝廷之间的通信又多有不便,这更成就了一些耍嘴皮子的大做文章的好题材!”</p>

  “还有大公子您的婚姻……”赵姬欲言又止,毕竟她现在的身份是赵括还没有决定是否收纳的妾室,当小妾的人现在就议论起了正房夫人,这可是大不敬之事。</p>

  “是啊,我的婚姻,婉儿是代安阳君的后代,我最然没有继承安阳君的爵位,可是也算是他的少数亲族之一……看来还是太后高明啊,用婉儿与我的婚姻把我死死的绑住,只要我稍微有不臣之心,她便可以是我为安阳君的召魂,意图自立为代王的由头治了我的罪……”赵括眉头一皱,还是感自己纵有天大的才华、未卜先知的本事,即使是身在了距邯郸数百里之遥代城驿中,可自己的命运好像还是攥在行事老辣的威太后手中。</p>

  这时赵括又看了看赵姬,只见她含首低头,顺眉明眸地跪在席上;这一瞬间,赵括似乎听明白了赵姬想说又没有说出的一些话来。</p>

  赵括在边郡为一方大员,不过数月时间,便是小有成就,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他现在所烧起的火可不只区区三把,而是把边郡军民的心都烧得亮堂了起来。赵括为官,不是做地为够好,而是相对于他的前任们来说,做得太好了。</p>

  如果现在假做收手,装做懈怠,那么世人便会只当赵括先前的种种做为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而非有更宏大的计略。再说当前的敌人匈奴,更为因为他的“懈怠”而放松对他的警惕――这样一来,将来真要主动进攻起来,便更能起到突然发力,打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做战的突然性更强,所能达到的效果也就更好……</p>

  当然,赵姬对赵括说这些,也有她的目的,一方面是大胆的向赵括展示“实力”,让赵括认定她才是自己真正的“贤内柱”,另一方面,便是要赵括学着别的官员们那种随波逐流、及时行乐的样子,收她入室。</p>

  可是赵姬并不知道赵括对她的了解,远远超过她对赵括的熟悉。她越是向赵括展示她的本事与心计,赵括对她反而是越不放心。</p>

  赵括现在已经不怀疑赵姬是吕不韦设下的美人计,他所担心的是赵姬将来会做出什么事情……</p>

  “随波逐流吗?”赵括看着赵姬微笑不语的样子,把心一横,对赵姬说道:“今夜已深,我就不走了!”</p>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CMFU.,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