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章 惊闻佛理

  “一步三震大至什!好厉害的北宗佛子!”</p>

  高英杰居然也置身在南宗纳迦兰这座高台之下,就站在苏破身旁,他口中发出惊叹。</p>

  “此话怎讲?”苏破愕然,对于这南瞻部洲的佛子动静之间竟然会有如此异状感到震惊。</p>

  高英杰看了苏破一眼,有些疑惑,心道那南宗的纳迦兰难道没有说起过这大至什的来历么?不过看到苏破的样子,显然是不知道的。</p>

  于是他低声说道:“南瞻部洲婆娑世界,删提岚国的无诤念王有一千个儿子,次子名尼摩。这尼摩太子拜入金光北宗,法号为大至什。便是这西来佛子!据传闻,这大至什佛子修的是金光北宗的【至高无量寿经智慧法】,大成之日,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保护众生,免受邪魔所害。可以将智慧之光遍照世间众生,使众生能解脱血光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量,威势自在。如今这大至什虽然没有那佛经传说中的威能,但是一举一动之间,已经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等产生幻觉。可见他修为之高。玄衣,故此我极不看好那南宗的纳迦兰。”</p>

  见到苏破目光炯炯,高英杰也不讳言,他说道:“北宗这大至什,能这般快的将力量扎根大周,既有国主授意,也有宫家,轩辕家的不遗余力的支持。佛宗若真个昌盛,他们两家自然可以借助佛宗的推广而牟利。而我高家,既然不能从中分一杯羹,便要另辟蹊径,改而支持这南宗的纳迦兰,就算不能合作,至少也不能让他们两家太过猖狂。”</p>

  “玄衣,你是苏家目前在京都最大的男丁,苏家既然接待了纳迦兰,那便没有别的选择,唯有一争。可惜,这大至什智慧之极,佛法精湛,看来我们一开始就要落在下风了。”</p>

  高英杰面色凝重的说道。</p>

  苏破稍一沉吟,突然笑了,云淡风轻的说道:“我看未必如你所想那便不济。”</p>

  高英杰摇摇头,心道这苏家玄衣哪里来的莫名其妙的自信呢。双方的名头,实力,都摆在那里。大至什名动八方。而那纳迦兰默默无闻。大至什一动震八方,那纳迦兰黯淡无光,就如大悲寺一个扫地僧。</p>

  “但愿如此。”他口中如此说,但心中对于这场论法会,并不抱什么希望。为今之计,当是找好立足点,看看能否让老父上言国主,陈以利弊,不使那北宗一家独大。</p>

  ……</p>

  ……</p>

  一步十震,仿似这广场都在摇晃震荡中。大至什在动静之间,凌空而渡,一步便跨越到那十丈高台之上。他右手屈中间三指,置于胸前,坐于高台上的赤莲花座上。头上宝冠有定瓶为标志,熠熠生辉,宛如西天佛陀下凡。</p>

  坚力功德,今可还起,大地震动,雨须曼华。</p>

  十方诸佛,已授汝记,当来得成,人天梵尊。</p>

  大至什一坐上那高台,下方便有三百僧人齐声吟唱,一时间,梵音缭绕,香火鼎盛,这方圆几十里的广明广场,嘈杂声一瞬间便低沉了下来,只闻此声,只观此状!</p>

  梵音骤停。</p>

  大至什头上佛光大盛,口中吟诵道:“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p>

  映着佛光法相,佛音隆隆,在这高台上鸣响,声动四方,涤荡众生心灵!</p>

  此言一出,下方大周京都或是四方赶来的权贵或是官吏商人百姓们,无不颂声大起。</p>

  他们满面荣光,口中交颂着。</p>

  一方檀香木椅上,只坐着寥寥三五人,与四周的拥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对于这几人的特殊,上至权贵,下至官员,末至百姓,却是无人质疑。</p>

  因为这几人便是大周国主之下,屈指可数的那几个人物!</p>

  “难怪人说这大至什是那南瞻部洲婆娑世界千年一出的人物,你看这箴言经意,浅显中透着真意,便是我们这些不懂佛理的,也能听的明白。您说呢,宫老?”</p>

  </p>

  拂着颌下银白有若丝缕的美髯,轩辕太尉高声赞叹道。</p>

  “嗯,老朽前些年曾经听一位大师说,婆娑世界有毕钵罗树,因佛祖在其下悟道,才得名为菩提树。据说佛祖成道后,在那菩提树下踱步七日,异花随迹,放异光明。为报树恩,目不暂舍,故此瞻望。这时有五百青雀飞来,绕树三匝而去,十分殊胜,人天欢喜。佛祖说:“世间有三种器物应受礼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树。所以在佛门中,菩提树是圣树,见菩提树如见佛。这大至什佛子,有如此真知,如此大魄力,真是不愧为千年佛子。”那轩辕太尉口中的‘宫老’,连连点头,目光中满是欣赏之意。</p>

  “不错,不错。不知道那南宗佛子,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啊。”</p>

  轩辕太尉轻笑声,面上露出一丝不屑。那纳迦兰的名号,在南瞻部洲也不响亮,也不知道如何成为的南宗佛子。那南宗比之北宗,无论在格局上,还是在气度上,徉或是手段上,都太小,太温吞,不值一顾。</p>

  “南宗佛子?南宗也有人敢称佛子?”旁边几人哈哈大笑。</p>

  就在这笑声中,那平凡的僧人,满面虔诚,一步一步登台而行,步履轻快中,却给人以沉稳郑重之意。</p>

  那一步步,仿似走的不是高台的台阶,而是礼佛的大道。那面前耸立的不是高台,而是他十万八千里的坚持。</p>

  苏破看的很清楚,他虽然不信佛,但是,他知道,在他心中,这纳迦兰才是真正的佛子。</p>

  ……</p>

  ……</p>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p>

  一声佛偈,平平淡淡,声音不大,仿似便是在禅房与沙陀交谈。但是,这方圆几十里的广场,所有人的耳中,都是听得真真切切!</p>

  与大至什所言的震撼人心,这纳迦兰所言,就如一股清泉,润物无声。</p>

  这广场之上,人数虽众,却无人敢大声喧哗。此刻,虽有小声的骚动,但是并不能掩盖这广场的沉静。</p>

  吟诵这箴言之后。</p>

  纳迦兰静。</p>

  大至什惊!</p>

  他自然知道,所谓“菩提”即真实本心如来藏。因为“菩提”确实有空的体性,是无形无相的,无觉无知的,是“诸入不会”的。所以,并无菩提树、明镜台等实物可供人“勤拂试”。但佛法不是如虚空一样的空,不是断灭空,不是世俗认识所能了知的。故此,他以此谓之。</p>

  但是此刻,竟然被纳迦兰一言而破!</p>

  顿悟本不需要树的帮衬,台子原本就不存在。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身是菩提树”着了有相,这“菩提本无树”才是空的境界。所以,这纳迦兰箴言的境界比他的境界要高!</p>

  “哈哈哈哈。”一直沉默不言的高中堂仰天大笑。他扭头对着那轩辕太尉,宫老,这两人笑容满面的言道:“纳迦兰此言大善,看来佛理亦如百姓争斗,所谓有理不在声高,就是如此吧!”</p>

  长笑一声,这身材高大的高中堂竟然仰头而去。</p>

  纳迦兰的箴言,还有这高中堂的如尖刀般的笑声,就如一记重重的耳光,打在轩辕太尉跟那宫老的脸上。两人的面色顿时阴沉了起来。刚刚那称颂之言,更是如一块骨头,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去,吐不出来。</p>

  随后,佛理之辩,虽然精彩纷呈,尤其是那大至什,舌灿莲花,说到奥妙处,道理深入浅出,头上佛光四照,诸般光彩闪烁,如天花乱坠。令广场之上的大周百姓如痴如醉。但是在大周高层真正决定这场纷争的权贵眼中,这争斗已经是无疾而终了。</p>

  先不说,那纳迦兰步步为营,虽然口舌不利,但胜在一个稳字上,只讲佛理,不言其他。大至什虽然占了上风,但并没有办法真正的将其驳倒。</p>

  而开头那两句箴言,已经在众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p>

  那大至什确实是千年一出的佛家奇才。但是,那貌不惊人的纳迦兰表现的却是更加惊艳。</p>

  故此,这场三乘论法,已经失去绝对的意义了。这样一来,金光南北两宗,将陷入到一场长期的拼争当中。</p>

  清平公主眼见这两佛子斗法,竟然精彩只在一瞬间,即告完结。心中有些惊诧,想道,这结果虽然出乎意料,但是,想必也不会坏了国主的计划。</p>

  但就在此时,那高台之上的纳迦兰突然宣了一声佛号,说道:“我佛慈悲,此番来到东元大周,往往有叹息更有惊喜。前几日更是惊见一少年,交谈之际,感悟良多。悟发菩提心的真意,真正觉悟世间苦空无常……”</p>

  “菩提非树,所谓一切真无真如之透彻,皆归于苏家施主之一言!”</p>

  此言出,顿时万人震动。</p>

  ……</p>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