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书

  )因出了国泰这一档子事情,皇帝陪着太后在江南几个名胜古迹溜达了一圈之后最终决定还是快点回京城,至于老五说的白莲教的事儿他实在是懒得管,试想这个小白花教从宋朝开始就始终活蹦乱跳了这么多年,自己绝对没有办法一下子彻底根除。89文学网想在自己那时候几乎全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时候还不是有个李X志教主弄了个**可以蛊惑这么多人,更别提现在这种宗教迷信思想兴盛的时期了。

  当然这种放人一马的思想并不是针对小燕子,而是这个国家成天事情这么多,比起其他的事情来说小燕子的就显得小之又小,因为在他一回到京城不多时,他等待已久的来自英国的使团来了。

  整个京城都能感觉到皇帝陛下的心情愉快,善保皱着眉头看着皇帝整天满脸兴奋的样子不解其意,他不认为那群黄毛蛮夷到底有什么可以让皇帝如此郑重其事的。善保不是没见过国外的人,只是作为一个中国古人他对外国人身上那股子味道实在是有些难以承受,“皇上,不过是一群蛮夷……”

  “什么蛮夷,那是英国人。”皇帝转过头郑重其事的看着善保说道,“朕不但要亲自接待那群人,还要和他们做生意。”

  可怜善保当场就愣住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位爷从小好歹也是四书五经读遍了的,却能开口闭口就是做生意,“蛮夷之处有何可易之物?想我天朝大国,方圆千里,万民朝拜,哪里需要他们?”

  “所以说这就是善保你的局限了,”皇帝转过头一本正经的说,“朕还能活多久?难道真能活到千秋万载?想要一个万世永固的大清可不能只靠自己的国家,若不能发展迟早就只有毁灭一途。”所以闭关锁国是绝对不行的,像11区现在的情况,看起来至少已经有一半的经济掌握在了善保手中,若是等经济全部被善保控制,那么11区离灭亡不远了,“现在的大清虽然是日照正盛,却也迟早有一天走下坡路,朕要防患于未然,而且大清也有很多毛病,不如看看别的国家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才是啊。”蒸汽机你快点来啊,老子要指望着你工业革命呢!这位爷恨不得先一步写信给英国的乔治三世,客套话啥的就别说了,让他们直接拖三个蒸汽机送来先。

  不光是善保觉得这位爷热情过头,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觉得,在接到英国使臣到达京城的回报时,哪怕连太后都能觉得这位爷是脚上带着飘冲出去的。

  使者一来,先上国书,第二天才是见面,只是那群英国人不懂中文,中国人不懂英文所以也就只能依靠中间几个意大利、葡萄牙传教士在里面当翻译,只是这一次皇帝急切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一看到国书也不等郎世宁接手,就一把抓过来,只是……在下一刻他囧了……

  这是英文吗?

  好吧,这位爷承认他自持自己六级已过,在英文阅读这一环节理论上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谁能告诉朕,为什么这信上自己连最基本的ABCDE都看不出来呢?这该死的为什么要写的这么花体?他拿着这张国书上上下下看了几遍最终确定自己的确是什么都看不明白之后,只能长叹一声,把心里那无限的郁闷给压了下来,得,自己唯一可以指望的事情彻底破灭了,他原本想的好好的,怎么着都要在善保面前显现一下自己的博学多才,现在……“郎世宁,信上说什么?”他故作镇定的把信递给身边的这个意大利传教士,“你们的字还写的挺多的。”他嘴角抽搐两下,最终扭过头把心里那股子纠结给压了下去。

  “回皇上,这信的意思是这样,英吉利国王热沃尔日敬奏中国大皇帝万万岁。热沃尔日第三世,蒙天主恩英吉利国大红毛及佛朗西依拜尔呢雅国王、海主,恭惟大皇帝万万岁,应该坐殿万万年。”郎世宁这一翻译,让皇帝一口茶都没来得及喝下去就全喷了出来,“郎世宁,这什么鬼东西。”

  “回皇上,这是国书……”郎世宁觉得很奇怪,他是严格按照中国折子的语言标准来翻译这篇国书的,但是在皇帝听起来怎么着就是一个别扭,当然这位爷不指望翻译可以达到后世“信雅达”的要求,但是这种大红毛都能够出来实在是让他顿时有种失意体前屈的感觉。他硬着头皮听完了郎世宁自创的清朝翻译**,总算是听明白了些东西,撇开里面不知是郎世宁自己加上去的还是本来就有的华丽辞藻,英国人提了几点意见:1、通商;2、英国派大使进驻中国;3、邀请皇帝去英国。

  前两个没有太大的问题,但第三个很成问题。

  在当时除了船皇帝暂时想不到有其他可以去英国的途径,但是海上风大浪大谁能保证绝不出事?所以最后一点皇帝是绝对不会同意的,“通商没什么问题,互派大使也可以,郎世宁,朕指派你件事,把英文和意大利文整理整理,培养些会说你们那边语言的人,朕……有大用。”丢下这话,让郎世宁等人先走留下了傅恒、善保、刘墉、纪晓岚和兆惠。

  “英国人来了,兆惠你去接待,记得八个字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他们说什么你别都答应,他们说要去哪里你斟酌着带他们去,只一点你记住,别再礼仪上和他们多加纠缠,那群英国人和我们区别很大,勉强让他们适应我们大清的习惯有些困难,若他们看到有人跪了你表示惊讶的话你斟酌着却解释一下就行,不用指望他们彻底明白。”之所以选择兆惠,皇帝很大程度上考虑到的是这个家伙的脾气直来直去,可能比较对老外的口味,换做是纪晓岚、刘墉这种说话爱掉书袋的,绝对会沟通不良。

  “奴才遵旨,只是皇上,奴才对此事有一事不明,若是那群番鬼不肯下跪行礼,该如何?”这种事情以前曾经出过,康熙那会也有葡萄牙使臣来过,就因为没有给康熙下跪行礼所以才被请了回去,兆惠自认为和郎世宁关系不错,应该可以和那几个番鬼维持稳定关系,但是维持关系不等于可以坐视他们不给皇帝行礼,“若是不下跪,岂不是有辱……”

  “兆惠,他们不行礼就不行礼,朕要的是他们带来的利益,而不是那群人到底跪还是不跪。”皇帝想了想眼睛一转就盯上了刘墉,“你去刑部给朕挑两个通晓大清例律的人明儿个候着,朕有用处。”看着刘墉忙不迭的出去,这位爷又盯上了傅恒,“那群洋人送了什么来?可有枪炮之类的东西?”

  “回皇上,的确有。”

  “爱卿觉得是他们的好一些还是现在朕这里的好一些?”

  “……依奴才浅见,好像是他们的好一些。”

  “送几把去工部,让他们仿出一模一样的来。”盗版的确是不对的,但武器这个东西拼命进口只会让资金外流,趁着他们现在还知道送来一些当礼物的时候先下手为强,“对了,听说还有地球仪?也给朕拿来。”

  “皇上……现在?”傅恒呆了,哪里有使节还没走皇帝就拆礼物的道理,但是看着那位爷好像异常认真他也就只能转身去搬那个听说沉的要命的地球仪。

  看着傅恒离开,皇帝转头看向了纪晓岚,“纪晓岚你如何看此事?英国人来是好?还是不好?”

  纪晓岚顿时犹豫了,这两天皇帝的表情显然对那群英国人的到来是出乎意料的高兴,但是皇帝现在这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微臣觉得,来是好也是不好。”他想了想决定走中庸路线,“就如同皇上所说,若是不来大清日复一日闭关自守迟早会有问题,只是来了……微臣担心他们带来的那些东西。”

  皇帝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纪晓岚,没错这也的确是他担心的问题,英国人来了按照自己的脾气势必会带来工业革命,只是所谓的革命到底会革了什么呢?是千百年来中国的那些残留的腐朽还是自己的这张王位呢?

  他永远记得在自己上高中时,老师要求画出来的那段关于工业革命的句子: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提前用一种和平的方式引入英国人对清朝到底是好还是坏?皇帝犹豫了。

  在欧洲各国轰轰烈烈工业革命的时候,大清若是不进步,那么等待着大清的就是*片战争,但若是进步了,等待着大清的很有可能就是内战,“英国人就如同一把剑,左右都是刀刃,纪晓岚,朕也不知道让他们进来到底是好还是坏。”至少……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没有后人道功过,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只是皇帝觉得清朝这艘大船在自己的掌握下已经逐渐偏离了未来属于它的航道。<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