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辟五兵、镇凶邪

  至于那一批"唐三彩"是怎么通过仪器测试的,一直众说纷纭。最终,还是有个卖主揶揄说:"仪器不管用,专家更不灵。蒙专家太容易了,无非就是掌握好胎、釉、型、工、旧这几个方面的诀窍,做得和故宫里面的一模一样,他们就认。过检测关也不难,让唐三彩和陶俑坐坐飞机就行了。"</p>

  这话听起来好笑,可是后来经有关专家证实,的确如此,那些农民带着这些高仿品在机场登机时必须经过X线检查,而实验证明,经过X线照射的陶瓷,每一秒钟会将釉面老化程度提早00年左右。这一来二往的,一件新仿品便变成了通过仪器检测的"文物"了。</p>

  沸沸扬扬的"北魏陶俑"事件总算水落石出了,可是回想起来这事儿多少还是有点儿悬,假若找不到始作俑者,那两个盗卖国家"一级文物"唐三彩的农民还不掉脑袋作屈死鬼?联想之,目前还没有什么手段能对文物年代做出百分之一百的无误差鉴定,在这种情形下,《刑法》有关这方面的重刑条款实施起来还真得要加倍慎重,毕竟人头不是韭菜苗,割下来不会再长"</p>

  "真是太神了,我就喜欢你说的这些故事,"李梅拍了下自己脸,想让精神清醒下。神色冷漠的依旧看着吕涛,心中不觉有些愧疚不安,很多事情方面,自己真的还不如眼前这么小男人。</p>

  "这些故事太多了,有时候想得起来,有时候想不起来,"站起来的吕涛,慵懒的伸了个懒腰,精神大为放松道:"起来吧,我们还得向前走,今天好像还没走出多远呢..."</p>

  扶起李雪的吕涛,还是有些恋恋不舍的又看了一眼走过的坟地,无奈地摇摇头,大约从殷末周初,在墓上开始出现了封土坟头。春秋战国以后,坟头封土越来越大,形状好似山丘。特别是帝王陵墓的封土,工程大,发展变化明显。一些帝王陵墓的封土相继出现:一种称之为"方上"的陵墓。其做法是在墓穴之上,用土层层夯筑,使之成为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因其上部为一小的方形平顶,好像方锥体截去了顶部。故日"方上"。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的坟头,望上去好像一座土山,它的形式就是典型的方上。汉代帝王陵墓的坟头也多采用方上形式。别一种"以山为陵"。即利用山丘作为陵墓的坟头,唐代帝王陵采用了以山为陵的形式。唐昭陵就是以九蝬山为陵,凿山建造的。这种"宝城宝顶",即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添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这种城墙称之为"宝城",高出的圆形坟头,称之为"宝顶"。在宝城之前,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方形城台,台上建方形明楼,称之为"方城明楼",楼内竖立皇帝或皇后的谥号碑。明清两代的皇帝和后妃皆采用了这种以宝城宝顶的方城明楼构成的坟头。</p>

  这或许是一个没有记载的王国,就这样被历史彻底摧毁了。这里的古人完全消失了,它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宏伟建筑、宗教与政治传统也随之湮灭。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的一切将永远成为华夏古代文明史中不可磨灭的一页。</p>

  "等一下,"刚要动身时,心细如发的李梅,在岩壁上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这一处岩壁上的外观都相差无几,似乎是人工砌成的,虽然处处结结实实牢不可破,但一些地方的一部分却显得有些特别,岩石的颜色虽然差不多一样,但这一片岩石却显得与其它岩石整面不太协调,似乎新旧程度稍有区别,若不是李梅眼尖心细,确实难以察觉,这片岩壁是曾经被人扒开过又回填上了,还是在实心岩壁上故意留下的秘密通道?</p>

  走上前去的吕涛,在岩壁上反复看了看,又用刀鞘在上面敲了几下,但这些岩壁的壁层太厚,从声音上难以判断岩壁的另一侧是空是实,但确实有几处是空洞的感觉。爱动大脑的吕涛,咬着嘴唇犹豫了一下,眼下已陷入僵局,若不把这带有一些空洞感觉的石壁拆了看个究竟,终究不是了局,而且最重要的是,石壁里面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吉凶...</p>

  "有感觉吗?"秀目圆睁的李梅,看着动作似乎有些值得怀疑的吕涛,露出了一副吃惊的模样。</p>

  此时的吕涛也是大感刺激,虽然地下世界的宝藏早已对他失去了吸引力,但一些不解之迷,却从来没有人了令他放弃好奇之心。先是楞了一下的吕涛,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冲着李梅神秘地笑了笑道:"有点感觉这是一处封洞。"</p>

  "封洞?"李梅情绪受到吕涛的感染而放松了许多。看看周围后,迟疑了一下,终于鼓起勇气向吕涛问道:"会不会是埋死人的?"</p>

  李梅这一复述,三人的脸色更阴沉了。时间仿佛在瞬间凝固住了,黑洞洞的窟窿又一次的出现在众人面前,顿时众人的心里都有一种隐私被窥视的感觉,这感觉让他们觉得恶心,却又无可奈何。</p>

  吕涛心里多少有些也疑惑了起来。顿时也没了办法,心下不由得是乱七八糟的没一个头绪。神色有些复杂的看着李梅强颜欢笑道:"有这可能。"</p>

  "怎么能把它打开呢?"李梅猛地住了嘴,暗骂自己有嘴无心,把什么都说了。</p>

  李梅语气微重的又重复了一遍,气得吕涛眼睛都放光了。吕涛脑子转了一下,这个外表看着坚强的女人,内心里有一种很可怕的力量,她能让男人疯狂,可是那强烈的征服欲望也让任何一个男人胆怯。吕涛想到这对着李梅满不在乎道:"这不难,或许一包炸药,就可以将它炸开。"</p>

  "那就炸开它吧,"李梅故意眉头皱了起来,疑惑的问道。</p>

  炸就炸吧,爆破作业,对于吕涛来说,仅限于特种兵种中的一门必修课。等姐妹俩走出二十米左右躲藏好时,吕涛从背包中取出炸药,找到一个相好地方安置好后点燃导火索的他,迅速向姐妹俩跑去...</p>

  "轰..."地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了。爆炸在大厅中回响,由于大厅的宽度属实圆形,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大音箱,爆炸声,在大厅中击起一波又一波的回声,久久不绝。</p>

  直起腰来的李梅,一对贼眼上下打量着吕涛,装出了一副吃惊的声色:"够响的!"</p>

  "这还用说,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带着姐妹俩走回来的吕涛,用工兵铲轻轻的挖掘地上爆炸时从上面滑下的泥土,挖了没几下,泥土下居然出现了石砖...</p>

  "古人在做什么?"李梅眼中露出了一丝恐慌。</p>

  吕涛差点给李梅的话噎死。从天坑走到这里,类似于这种地方,除了安葬死人,还能做些什么?吕涛收住了笑声,一对贼眼上下打量着李梅道:"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是什么好事。"</p>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十二分的努力,吕涛坚定了决心,便开始同胖子动手抽掉石墙砖,一旁的李梅也伸手帮忙,接过拆下来地石砖摆在一旁。</p>

  能活动的砖头只有几十块,吕涛和李梅抽掉几块砖头,看见里面还一层可以活动的砖,两层砖墙后面,就不再有砖了,好象黑乎乎的有什么别的东西。吕涛拿手电筒照上去也看不太清,用工兵铲一戳,有沉闷的金属音发出,李梅焦躁起来,不耐烦再一块块往外抽了,伸进手去把剩余的两层砖头一齐扒塌了,于是走廊的砖墙上,出现了一个不到一米见方的窟窿。好奇的李梅,用手电筒向里照了照,神色惊疑不定的看着吕涛问道:"进去吗?"</p>

  "进去..."吕涛点了点头,仿佛这窟窿有一段不可告人的秘密。</p>

  三人转眼间已经清理出小半块石台,只见下面没有什么机关石匣,而是一副接一副的浮雕,而且构图复杂,包含的信息很多,但是只看一眼便会知道,这些浮雕记录的是古代某种秘密的祭祀仪式,这是个他们从未见到过的,十分离奇,并且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古老仪式,仪式就是在这个洞穴里进行的,而这块石台,是一处特殊的祭台。</p>

  石室里出现了尸骨,有的躺在石床上,有的躺在地上,有的靠在墙角,尸骨多数被水草包裹或者半埋在淤泥里看似都很完整,没有挣扎的痕迹,安详地保持着死亡时的样子,没有恐惧,没有逃离,少的石室里仅有一具,多的石室里靠墙围坐着十几具,集体死亡。走着看着,不免陡生畏惧。大部分人天生对死亡是畏惧的,即便知道它们仅仅都是骨骸,可这种预示死亡的压迫,始终笼罩在心里。</p>

  这个情况并不意外,这个向下的山洞,整体上虽然是浑然天成,极有可能是在远古时代,地质环境发生强烈变化而形成的,但是在洞内的化石森林里,有许多古人留下的遗迹,凭着化石祭台上显露出来的古老雕刻,几乎可以断定,早在"献王墓"修造前,这个神秘的洞穴,就被当地原住民视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场所。人类的祖先,在鸿濛初开的石器时代,便有了结绳记事的传统,随着文明的发展,石刻与岩画、浮雕等直观的表现形式,成为了传承文明最有效的途径,在一些举行重要祭祀的场所,都会遗留下大量的图形信息,给后人以最直接的启示。</p>

  古代先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图形或者符号,它记录了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他们在这"大厅"下的洞中所发现的化石祭台,就记载着古人在这里祭拜山神的秘密活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片祭台上保存最完好的一副,说是完好,只是相对而言,几千年的岁月侵蚀,很大一部分雕刻都已经模糊不清,石刻图案采用的是打磨工艺,磨制法就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有些地方甚至还保留着原始的色彩。</p>

  大致还可以看出,这块石刻的图形中有一个身材高大的黑面神灵,大耳高鼻,脸上生有粗毛,口中衔着一枚骷髅头,面相简单奇异,很容易就会令人过目不忘。</p>

  李梅指着化石祭台上的黑面神氏说道:"哎,这黑脸儿,象不象在天坑崖刻上见过的供奉神像?只少了两个跟班的夜叉恶鬼,原来这葫芦洞是他的地盘,不知道这孙子是什么来路。"</p>

  吕涛撇了撇嘴说道:"形象上略有不同,但骨子里却如出一辙,多半就是同一人,不过山神殿中的造像,具有秦汉时期的风格,形象上显得飘逸出尘,颇受内地大汉文明圈的影响,而这祭台上的石刻,却处处透露出原始蛮荒的写意色彩,应该至少是三四千年前的原始古迹。大约是战国时代之前,南疆先民留下的遗迹,可能入口处的山神庙,是建造献王墓之时,根据这附近的传说另行塑造的神氏形象。另外暂时还不能确定究竟是山神还是巫师,再看看其余的部分。"</p>

  李梅用工兵铲继续清理其余的石刻,她清除一部分,吕涛便看一部分,但是大部分都已经无法辨认,而且顺序上颠三倒四,令人不明所以,看了一阵,竟没再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吕涛定下心来仔细观看,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但是写意性较强,那是一幕诡异无比的场面,在化石森林的水面中,一群头插羽毛的土人,乘坐在小舟之上,手中都拿着长长的杆子,那些杆子和木舟,他们在天坑崖刻上都曾经见到过,当时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p>

  只见那些木舟中捆绑着很多大只的蟾蜍,可能大蟾蜍都是被这些古人在附近所捕获的,用绳索捆扎得甚是结实。那些大蟾蜍张着大嘴,表情显得十分惊恐,似乎是在为自己即将面临的命运极为担心,都在尽力挣扎,刻画得虽然简单,却极其生动,让人一看之下,就能体会到石刻中所传达的景象,其中充满了一种古时候大规模牺牲杀戮的悲惨氛围。</p>

  数名头插羽毛的土人,在一位头戴牛角盔的首领指挥下,同时用长杆吊起一只大蟾蜍,把它举到半空,伸进化石森林石壁上的一个洞中,洞中冒出滚滚黑气。</p>

  后边另有一艘木船,摆放着几只变小了的蟾蜍,显出一副死不瞑目的表情,圆滚滚的身体也变得干憋,而那些死蟾蜍石刻的颜色上,与那些活蟾蜍也有所区别,显得毫无生气,悲凉而又可怖,充分体现了生与死之间的落差。</p>

  "老公,你能看懂这些刻画的意思吗?"李雪先开始张了张嘴,本想说话,但见吕涛那很认真的眼神,心头没来由的一缩,最终还是说了出来。</p>

  吕涛呵呵一笑的走过去,扶了一下李雪。语气难得的温柔无比道:"古人思想很简单,只要了解当时一些社会历史,可以很轻松的猜出来。"</p>

  "你看这上面画的蟾蜍,"被吕涛这么一搀,李雪顿时娇躯紧绷了起来。芳心加剧跳动了起来。耳中传来吕涛那霸道的话,而鼻子中,却掠过那淡淡的烟草味道。不知是否因为吕涛话中的内容,以前向来讨厌烟味的她。此时却奇迹般的没有产生反感。反而有一种深沉,霸道,成熟的味道。虽然李雪已经不是第次见到吕涛平常涣散的眼神如此集中,犹若一片汪洋般的深不可测。</p>

  "一点点的解释吧,"吕涛语气一松,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眼睛滴溜溜的转了起来。蓦然闪过一丝狡黠之色:"先看看木舟上捆绑着的这只大蟾蜍。古代寓意纹样,战国、秦汉直到魏晋,蟾蜍一直被人们视为神物。《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九引《文子》曰:"蟾蜍辟兵"。《抱朴子》,肉芝者谓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再重以五月五日中时取之,阴干百日,以其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太平御览》引《玄中记》云:"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千岁,又能食山精。"还有《水经注?榖水》条引《晋中州记》曾云:"先是有谶云:'虾蟆当贵';",由此可见当时人们相信蟾蜍是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之物,所以到处用它作装饰。但到魏晋以后,除了南方越人、蛮人的铜鼓仍经常以蟾蜍为饰外,在中原地区就不多见了。"</p>

  李雪一听,差点没把之前那口水给喷了出来,急忙嘟嘴摇头又好笑又好气道:"不会吧,如果有人相信蟾蜍是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之物,为何这幅石刻画上,被绳索捆绑的蟾蜍,捆扎得这么结实。除非只有一个答案..."(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