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能燃烧的石头

  陨石在大气中燃烧磨蚀,形态多浑圆而无棱无角。熔坑:陨石表面都布有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凹坑,即熔蚀坑。不少陨石还具有浅而长条形气印,可能是低熔点矿物脱落留下的。比重:陨石因为含铁镍比重较大,铁陨石比重可达8,石陨石也因常含0铁镍,比一般岩石比重也大些。磁性:各种陨石因含有铁而具强度不等的磁性。经风化的陨石没有磁性,因而也就不算陨石了。条痕:陨石在无釉瓷板上摩擦一般没有条痕或仅有浅灰色条痕;而铁矿石的条痕则是黑色或棕红色,以此加以区别。"</p>

  "说啥呢?"李雪的脸绷的紧紧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但却隐忍着没有发作:"说的是古人是如何开凿洞体工程,怎么又扯到陨石身上去了?"</p>

  "对...对..."吕涛突然感到背后一阵凉嗖嗖的,悄然回头一看李雪,神态冰冷的看着他。吕涛一笑,一脸贼笑得看着李雪忙转了话题道:"刚才说到哪了?好说的话题,一说起来总是没完没了的。"</p>

  听得津津有味的李梅,先是一愣,本想说些什么。但却张了张嘴后,什么也没说出来。将自己手中的手电筒照向远处...</p>

  "刚才说的是古人是如何开凿洞体工程,"</p>

  "对讶,以科技落后的古代,开凿这么大的洞体工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现在吕涛既然提到了这个问题,也正是李雪想说的,但李雪还是想先听听吕涛怎么想,于是李雪不动声色,继续等下去。</p>

  吕涛稳定了一下情绪,若是让他现在去想,满脑子都是陨石的他,岂能想得起古人是如何开凿洞体工程的,好在记忆中还有专家学者的典故,忍不住顺口说道:"这里的石质,按今天的话来说,确实是一个石料加工基地。你看洞顶,也有开凿的痕迹。这么大的洞体,如果说全是开凿出来的,以古代手工开凿的话,以一万人的工作量来计算,少说一百年。"</p>

  "一百年?什么工程如此浩大?需要一百年来完成,"听吕涛一说,李雪感觉有点泄气,使劲地看着吕涛的眼睛,缓缓地问着。</p>

  吕涛感激地看着身边的女人李雪,伸手搂住她的肩膀道:"凡事不能多想,看看而已。这古人年代,古人除了深研石头艺术,他们也没别的爱好。"其实吕涛很喜欢与李雪说说心里话,吕涛这个人确实没什么雄心大志,他的理想就是吃穿不愁,与心爱的人开开心心地过一辈子,此外别无他求。不过,眼下这个实现这个理想,还不太现实,所以吕涛愿意暂时为李雪而改变,为李雪而奋斗,去创立自己的事业!</p>

  "可这都是亲眼所见,"听了吕涛的话,李雪脸上显出了疑惑的不解的神情,她忍不住在吕涛的额头亲了一下,希望吕涛能给予她更多的力量,李雪又继续说道:"对了。你刚才说这里应该是个石料加工基地?"</p>

  吕涛不想在想下去。怀着沉重的心情,点燃了一根烟,阖上双眼,颓败地倒在石条上,希望这种肺细胞的消费能让他得到暂时的安宁:"可以这么认为,古代建筑大多以石料、木料为主。石料占据了工程很大的一部分。"</p>

  "如果是石料基地,那么这里至少要出100余万方石料。既使这洞里开凿了一百年,那100余万方石料哪里去了?就算是用于咐近的民间建筑,用得完这100余万方石料吗?"李雪侧身走到石条边。坐了上来看着吕涛,脸上是融融的笑意。</p>

  "只是这么一说,事实是不是这么一回事,还是个未知数,"没完没了的问题,问的吕涛鬼火在冒,他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抬起头看着脸色刹白的李雪,勉强笑道:"我说了,凡事不能多想。"</p>

  </p>

  吕涛感觉心脏突然一紧,这种骤然的收缩让他心里、嘴里到处是苦苦的滋味。他很想哭,却哭不出;很想喊,却发不出声音,巨大的痛苦让他眼前发黑,大脑一阵眩晕。</p>

  "100余万方石料又是怎样运往洞外的?这里一定有一条庞大的与外界相通的隧道才合乎情理,"听完了吕涛的分析和看法,李雪心里很是感动,也不由得不对他另眼相看了。自己从事写作这么多年,对于写作玄幻小说并不稀奇,可与吕涛下至天坑一个多月的时间,却能把玄幻小说看得这么透彻。作为一个作家,对吕涛的评价又能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这就让李雪不能不由衷的佩服了!</p>

  三人目光顺着凿痕探究,想弄清一根线条的来龙去脉,会被弄得头晕目眩,或许,远古的神秘气息传递到了1世纪,本身就只能用眩晕来解释了——心灵的眩晕。</p>

  无从知道,石洞的开凿者留下这些抽象的线条花纹,是想给后人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轻抚那些凿印,冰凉的岩石并不能留下徽州先民的体温。虽然有如不解的天书,可那些线条无不自然流畅、化繁为简,莫非这是先人们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诠释?</p>

  从这些岁月的留痕上,找不到破解谜窟之谜的答案,只能找到种返璞归真的粗犷体验。</p>

  忽然,李雪像似想起了什么,猛地在吕涛肩膀上拍了一下:"对了,我听说1967年,一位美国飞行员罗伯尔.布卢斯和助手迪米特来.勒皮科夫驾机在百慕大海区的巴哈巴群岛一带低空飞行。突然他们发现比米尼岛水面下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物体,他们马上拍摄下来。勒皮科夫是法国潜海探险家,他很快与耶鲁大学的瓦朗丁教授联系,提出组织一个在比米尼岛与周围岛屿进行水下研究的考察组。第二年8月,考察组来到比米尼岛水域展开水下考古工作,陆续获得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宝贵发现。随后,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了对百慕大海底文明遗迹的考察之中。</p>

  在比米尼岛水下,巨大的石头建筑群静卧洋底,它们结构严密,规模宏大,形状变化多端。长达1600米的大石墙,由长4.5米,宽6米,高米的大石块砌底,每块大石至少重5吨。石砌的街道,还用长方形或多边形的石头排列出各种图案花样。一座高4米,每边长54米的平顶金字塔,沉睡在距海面近400米的水下,另外还发现有码头、港口设备遗迹和大理石的雕像。根据巴哈巴群岛附近海底石灰岩的分析,证明它在1.万年前曾存在于空气之中,也就是说这里曾经是陆地。</p>

  古巴岛大陆架水域发现了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水底石头城",建筑群内有多条街道,石板铺路,石条门框,石块雕塑,甚至还有石板棺材,是个名副其实的石头世界。潜水员们发现这座"水底石头城"遍布贝壳化石,年代非常古老。"</p>

  吕涛看了看李雪,忽然闭上眼,象是在考虑要说的活,或是想做什么重大决定。很快,吕涛睁开眼,对李雪长叹了一声道:"不解之迷,一切只能幻想了。"</p>

  吕涛话一出口,姐妹两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脸色变了。李雪羞得手足无措,脸红得象涂了一层染料,使劲低着头,整个人就差没缩到桌子底下去了;李梅先是一愣,有点茫茫然地看了看李雪,又转头看着吕涛,继而又嫉又愤又委曲,最后咬牙切齿,一双眼狠狠地瞪着吕涛:"怎么我一说事,就是只能幻想?"动动脑筋好不好?"李雪到底是个作家比李梅老练,首先恢复了状态,看了吕涛一眼,似乎在求爷爷告奶奶。</p>

  吕涛哭笑不得,心道,这不是咱们要知道的事,查它有啥用。无奈之下,吕涛只好以一双眼死死地瞪视着李雪:"你说得那么没用,要说石头建筑,号称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以及鲜为人知的"十八墩"在沙漠里散布着许多湖泊;这里还有许多残存的明代长城,蜿蜒伫立在茫茫黄沙海中,充满了雄伟的气势和沧桑的韵味。然后,沿国内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向靖边挺进,荒凉的毛乌素沙漠里,古长城被风化的遗迹忽隐忽现。我是想我们只是路过此地,查出了真象又有什么用?"</p>

  李雪极度忍耐着脾气,重重呼吸几口,这才缓平压抑了恼怒神色:"这里太大了,恐怕一时半时的走不出去。"</p>

  "你一定又有想法了?"吕涛一股懒散,对任何事情都满不在乎的表情爬上了脸。以极舒适的姿势半依半躺在行李上,悠闲地翘起二郎腿,眼睛却是饶有兴致的注视着四周的黑暗。放下头上的夜视镜,可以清晰看到两百米以内的区域。</p>

  李雪没料到吕涛反应如此快速,自己才略微透露了下那么点意思,就被他把事情推算了出来。惊讶神色一闪而逝后,旋即恢复了清冷:"吕涛,你是不是还在生我的气?"</p>

  "没有,真的没有,"吕涛耸了耸肩膀,笑了起来。</p>

  "我知道你在生我的气。"李雪眯眼笑着,似是想看穿吕涛的心灵,若有若无道:"你说的不错,也许我们离开了天井,在也找不到象天井那样的人间天堂了。"</p>

  "你太小看我了,若不是你要探索天坑洞人的大迁移,我们怎么地下世界的地质结构是这样的?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地球空洞学是正确的,"吕涛好整以暇的理了理衣衫。</p>

  李雪豪爽的一笑,慢吞吞地打开了提包,从里面掏出一包烟丢到了吕涛面前道:"有这么严重?"</p>

  "那当然了,"吕涛猛然吸了一口,熟悉滋味百般缠绕上心头。一对向来不以真相示人的眼眸中难得露出一抹苦涩的柔情。但这仅仅维持了一刻,迅即又恢复到了常态,满脸堆笑着拍了拍李雪肩头道:"可以说这只是地球空洞学的冰山一角,四大洋在地球空洞的某一处相连,不知该是多么的壮观。"</p>

  "我看你是童话故事看多了,呵呵..."一旁的李梅,哪里相信这些。先是轻颤得站了起来,霜白的俏脸被气得有些红润,三十四D的胸口起伏不止,几次欲言又止。顿了好一会儿,才恢复了些许平静,打个呵呵后,又笑了起来道:"这里怎么这么热?"</p>

  "我也有同感,"李雪眼中也是闪过一丝异芒,很显然,李梅刚才难得露出的眼神没有逃过她的注意。</p>

  接下来的时候,三人自是胡吃海喝了一通,吕涛喝了个半醉。笑容中充满了淫荡,不怀好意的低声道:"你们休息一会,我去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口棺材..."</p>

  李梅半裸着前胸,左边时ru房,完全裸露在外。收起了笑容的她,眉头紧皱了起来:"这样做好不好?一路走过来,我们不知道烧了多少口棺材。"</p>

  "没办法,我也不想这样,"吕涛大笑起来,猛地在李梅肩膀上拍了一下。一对浑浊的眼中,却是闪过了一丝了然于胸的光芒:"若不是这些棺材,能不能活到今天,真得打个问号。"</p>

  李雪嘴角一抽,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的看着吕涛,柔润的双眸之中一片迷雾。手臂几乎不受控制的,轻轻向吕涛靠了过来:"找不到木材怎么办?"</p>

  "天意,我们可能是走进了两千多米的地下世界,而且这个石场又是几千年前的土地,找不到木材,也是情有可原的,"站于地上正准备离开的吕涛,点燃一支烟,未息灭的火柴刚刚接触地面时,忽然地面上的一块石头如蜡一般燃起了火。</p>

  "这怎么回事?"吕涛忙走到一旁,又从身边捡起几块颜色不同的石头,放至在燃烧的石头边,其中的一石头随既也燃烧起来。</p>

  "石头怎么会燃烧?会不会是煤?"李雪的嫩脸儿,此时也是白里透着红。耳根秀发处,微微香汗湿润。显然也是有着不下于吕涛地紧张,甚至更多。</p>

  "煤是黑色的,可这是白色的,"李梅还想继续嘟囔几句的时候,却发现吕涛的气质变了。那些懒散而对任何事情好无所谓的表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肃穆之色。刚毅的脸庞上是一片沉着和专注,仿佛和他发生战斗的,目光中浮现着柔和而痴迷的光芒。她静静地注视着吕涛那专注之极的神情。男人在专注时候的神态,最是迷人。以往的时候,李梅就非常喜欢静静看着吕涛认真做某样事情的时候,也很早很早就发现,吕涛虽然顽皮而好动。但是在做一件值得专注的事情时,却是任何人都比不上他沉着和注意力集中。</p>

  "我曾听说过北方有一种白煤,不知道是不是这东西,"此时的吕涛真是又好笑又好气。有些无奈的看了一眼李梅。三个这么大的人,居然说不上来这是什么东西。</p>

  "管它的,大家都找找..."</p>

  三人分头寻找同类石头的距离没有超过10米。忽然间,李梅似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嘻嘻笑道:"吕涛,这有一块特大号的,你过来看是不是。"</p>

  "是..."走过来的吕涛,精神一振,终于有了些兴致:"这一块两天也烧不完,可以不找棺材板了。"</p>

  李梅开心的恨不得抱起吕涛啵上几口,这一块两天也烧不完,可是吕涛对自己的赞美。随后又是眉头直蹙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p>

  吕涛地手指头轻轻的触碰到了李雪那有些清凉地小手。和以往一样。手心中已经充满了湿滑的汗渍。就在吕涛准备一把紧紧捏住李雪的手时。李雪忽然惊叹了一声:"我想起来了,这东西可能叫做可燃冰。上大学的时候,听老师说过。"</p>

  "怎么个意思?说来听听,"吸了一口烟的吕涛,任由烟雾遮住了眼睛,似是在掩饰些什么。</p>

  李雪静静的看着吕涛那张因为饱经风霜而有些粗糙黝黑的成熟脸庞。这种巨大的变化,几乎让李雪无法将他和第一次相见联系起来。此时的他,真是成熟了:"听说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外形与冰相似。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因此极易燃烧。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避免了最让人们头疼的污染问题。科学家们如获至宝,把可燃冰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p>

  可燃冰这种宝贝可是来之不易,它的诞生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温度不能太高,如果温度高于0℃,它就会"烟消云散",所以,海底的温度最适合可燃冰的形成;第二是压力要足够大,海底越深压力就越大,可燃冰也就越稳定;第三是要有甲烷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甲烷。所以,可燃冰在世界各大洋中均有分布。"</p>

  "万能造不是一回事,你说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外形与冰相似。你看这东西,似乎就是石头,没有拿冰的感觉..."(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