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夜色(4)

  天刚亮就离开水电站坝址,两小时过后才到了早晨。车厢相对室外暖和一些,窗户上都凝出白气了;摇下车窗,可见薄薄的雾气在远处的山中蜿蜒成一道道白色练纱,优雅地弥漫在空中。

  停电之后的第二天早上,众人打了个无数个电话,了解了无数的信息才知道原来距水电站五十公里外的某几座无名小山发生了严重的滑坡现象,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但阻断了部分交通,同时导致部分高压电缆和配电变压器被毁坏——一直没有得具体的破坏情况等消息。但根据新闻中报道的停电面积来看,至少波及了水电站东南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地区,受影响的群众达十余万人。

  这就使得抢修电缆的问题迫在眉捷。据可靠信息说明,格拉姆供电站人手资源统统不够,做事速度跟“抢”一点关系都没有,只能说得上“补”。众人等啊等,足足两天过去,到今天凌晨为止,也没有接到任何电力可能恢复的明确通知。

  工地没有了电,就像人没有了四肢和眼睛,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不论工程师技术人员还是工人,在长期的劳累之余休息两天是好事。只是问题的麻烦在于,这种断电情况还将持续多久?

  开会的时候,一名叫毕希古巴基斯坦大胡子工程师指了指窗外待建的工地,说:“停电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了。你们都看到了数据,我国电力供应缺口达20%以上,现在大家聚集在一起修电站不就是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吗?”

  钱大华手一摊,看着他点点头表示赞成,又侧头看吴维以:“还不止这个,吴总,供电站的办事效率也不让人放心。早上九点上班,从来都是十点后才到。说一天完成维修,估计得两三天;说三四天内完成,那就要一个星期了。”

  在巴基斯坦这么些年,这些情况吴维以自然心如明镜,不过旁人的一席话还是让他的眉心蹙起来,随后那种思考的表情收起来,换上一副平静无波的样子:“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我们有优先供电权。他们既然拖,我们就去催。总要有人去磨的。”

  钱大华再一想,摇头:“恐怕有问题。新闻里说道路也堵了。”

  “应该不会太严重,已经过了两天,路面应该清理出来了,”吴维以的目光在会议室一扫,“我们明天一早出发,毕希古工程师,麻烦你跟我们一起去。钱工、陆筠,你们也一起去。工地上的事情暂时由魏工管理,其他人等待消息,查漏补缺。”

  他处理公事时惯用的语气,从来都有一锤定音的效果。陆筠连点头或者提出疑问的机会都没有。

  虽然陆筠对这个任务相当满意,还是诧异:“叫钱工是因为他有很多跟巴基斯坦人打交道的经验。可为什么又叫我?”

  那时候两人坐在夕阳西下的江边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江水拍岸,撞击着他们坐的大石块。没有机械声音的斯瓦特河畔安静得简直不再是它。

  周旭拿手指点点她的额角:“叫你是因为你英语最好。”

  陆筠说:“你英文也不错啊。”

  “我的口语可不行,哑巴英语,哪像你,托福几乎考满分,”周旭耸肩,“不过你求之不得呢。又多了和吴总的接触机会吧?”

  陆筠浑身一僵。

  “你们的关系再密切点也没什么不好,”周旭眨眨眼,满脸无辜,语气抑扬顿挫,“跟他多学一点也是好的。对咱们这行来说,经验远胜课本理论。”<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