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确权

  村里面,赵奇挨家挨户地跑。</p>

  分册、钉板。</p>

  得亏有跟来的士兵帮忙,不然一个上午真心忙不完。</p>

  在给完一户户口册之后,有的村民忍不住问:</p>

  “大人,能不能问一下,多久分田?”</p>

  很多人是天天期盼着。</p>

  闻言。</p>

  赵奇笑了笑,回答道:</p>

  “快了!”</p>

  “分完户口册,接下来衙门将会开始登记土地情况。”</p>

  “。。。”</p>

  得知很快会进入确权阶段,村户们很期待,一想到以后有固定两扇地可种,这些天心里都是一片火热。</p>

  土地。</p>

  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由不得其不心切。</p>

  当然。</p>

  也有一些愁眉苦脸的,赵奇来到一个小地主家中。</p>

  房子大。</p>

  人也多。</p>

  要不是身后有持刀士兵,都不太敢进。</p>

  “请出示底票。”</p>

  “哦,好。”</p>

  “。。。”</p>

  拿到户口册,主事人不由一问:“请问一下,以后真的是现在的半价?”</p>

  赵奇点头:“对!”</p>

  这是前两天镇口贴的公告,为了回收土地,新朝也是下了狠手。</p>

  “。。。”</p>

  闻听此言,地主脸色带着一些苦楚。</p>

  要是这样,就有点头大了。</p>

  虽说不强制,但新朝已经完全冻结土地交易。</p>

  看样子是不准备再放开的意思,等于说,现在若是不卖多余的地给新朝,以后想要卖也不能卖给个人。</p>

  而卖给新朝,价格也只有一半,进一步刺激了他们的神经。</p>

  咋办?</p>

  头大!</p>

  忽然,赵奇来了句:“你们家人口不少。”</p>

  “是啊!”地主一愣,点点头。</p>

  赵奇接下来的话,让地主震惊。</p>

  “按照新规,你们这种,其实可以考虑分家,只要是在首次的户口登记时候是已婚,夫妇便可有两扇。”</p>

  “你们家有多少对夫妻?”赵奇看了看一大家子。</p>

  儿孙满堂。</p>

  “十对。”</p>

  “如此一来,可保留二十扇免税土地。”</p>

  赵奇缓缓解释着新规。</p>

  一刀切这种行为。</p>

  镇守曾经说过,不太合适,因此才有这个政策。</p>

  分田的基础,有两个标准。</p>

  一、一户家庭,都是佃户,没有土地,那么,只能分两扇,无论家里有多少对结婚的。</p>

  二、一户家庭,若是拥有大量土地,可以允许分家的形势,保留规定范围内的部分,算是政策的余地。</p>

  这也是早上开会才说。</p>

  如此一来。</p>

  避免了有人突击成婚。</p>

  赵奇很清楚,现有田地,若是一对夫妻两扇,根本不够分。</p>

  想来,新朝这才限制无地的人。</p>

  当然,没有土地,不代表会饿。</p>

  身为办事员也知晓一些新朝规划,未来会有大量非农岗位,足够赚取生活养家的钱,不用绑在土地上。</p>

  否则,若是人人有土地。</p>

  谁修路?</p>

  谁修桥?</p>

  目前来说,需要从农村土地上挤一些人出来,做别的事情。</p>

  听了解释,小地主眼睛不由瞪大。</p>

  “真的?”</p>

  “是的。”赵奇点头。</p>

  “那太好了。”</p>

  地主家顿时高兴起来,二十扇免税土地很不错,他们只是小地主,总共也才只有二十五扇的土地而已。</p>

  这时,赵奇又补充道:</p>

  “土地得重新分配,现在的田,不一定以后是你们的,具体看情况,关于土地问题,还望多支持新政。”</p>

  来之前,镇守也说过,让他们给一些小地主打一下预防针。</p>

  “是!是!”</p>

  高兴的送走赵奇,小地主家都恢复了笑容。</p>

  “父亲,剩下的那五扇地卖吗?”</p>

  “卖!”小地主使劲点头。</p>

  “太可惜了。”</p>

  “是啊!”</p>

  “。。。”</p>

  一些家庭成员舍不得,但作为一家之主,却是看得长远。</p>

  叹了口气,缓缓道:</p>

  “新朝分田,大势所趋,之前打击犯罪,就是为了回收土地,接下来的一系列农业政策,也围绕土地。”</p>

  “显然。”</p>

  “我们多保留一分,就是在和新朝政策相违。”</p>

  “五扇地,新朝可以安置两户人家,若是村里不够分,势必要外迁,那样一来,成本增加,新朝不满。”</p>

  “更何况,以后禁止土地交易,且回收减半。”</p>

  “二十扇在合法范围,且又支持新政,对咱们来说,损失不大,相比之前所担心的,现在已经是大幸。”</p>

  “。。。”</p>

  经这么一说,地主的家里人不由点头。</p>

  也是。</p>

  刚才之前,都还提心吊胆,现在算是松了一大口气。</p>

  。。。</p>

  而这样的小地主,其实是最多的。</p>

  很多人一算。</p>

  嗯?</p>

  若是分家,好像新朝还得给我补一点地。</p>

  顿时一阵开心,大呼新朝万岁,人性化。</p>

  至于大地主?</p>

  这类还现存的占比极少,战乱逃走加上之前旧案重审,牵扯出一大批在当地掌握大量田产的地主乡绅。</p>

  因此。</p>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耕地,已然归于新朝。</p>

  。。。</p>

  拿到户口。</p>

  百姓们赶紧放好,实话,很多人这辈子家里都没出现过这样的‘精美’物件,没想到新朝却家家都发。</p>

  显然,新朝好像真不差钱。</p>

  。。。</p>

  一上午的时间,赵奇终于跑完这个村。</p>

  谢绝了村长的留饭,一行往镇上而去。</p>

  这个时间点,走回去差不多也该吃午饭了,一想到镇衙食堂就流口水,味道不比饭馆差,而且还管饱。</p>

  顿时,步子都快了许多。</p>

  回到镇上。</p>

  饭香阵阵。</p>

  路过一间店铺,门口还有人排队。</p>

  ---盐行。</p>

  若是以前,一檫一檫的买,很麻烦。</p>

  现在卖盐直接一袋一袋,由一种透明的东西包裹,很像户口册,但更薄,很容易撕开。</p>

  直接省去了称量的过程,十分方便,且不存在缺斤少两的情况。</p>

  不久。</p>

  一行人来到镇衙。</p>

  进入食堂,排队打饭,吃得满嘴流油。</p>

  赵奇家境还行,父母开早餐摊的,但也很少吃到肉,可新朝的食堂,即使镇衙,每天也会有一顿带肉。</p>

  听说正在到处建什么大型养殖场。</p>

  以后供应会更充足,他十分期待。</p>

  。。。</p>

  下午。</p>

  赵奇陪着镇守来到距离镇子最近的一个村。</p>

  各家的一家之主赶来。</p>

  得知要开始登记土地,顿时兴奋了。</p>

  “这地谁的?”</p>

  “。。。”</p>

  “那块儿呢?”</p>

  “。。。”</p>

  田间地头,跟了一大堆人,赵奇等办事员在周围学习,今天是示范,明天会让他们各自带队去做登记。</p>

  看着登记过程,心里牢牢记下。</p>

  不远处一个士兵抱着一个地图。</p>

  细细一看。</p>

  就是这个村的地形图,相当准确的样子。</p>

  其中。</p>

  大半多都标注了红色,表示其属于新朝,少数没有标注的土地边,大声问谁的,会有相应的人站出来。</p>

  确认了地契后。</p>

  会给图上编号。</p>

  然后在册子上登记是哪家的,没有地契也没关系,只要村里其他人作证,且小于两扇,便当做其所属。</p>

  若是大于两扇,地契是少不了的。</p>

  这么一看,也不算难。</p>

  只要按流程来就行了。</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