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之六十一

  科学家和诗人都对身处世界的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无穷的想象力,所不同的是科学家探求其缘由,而诗人则是感悟其神髓。

  看看辛弃疾的《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诗人序中已经说明,古来只有人待月而吟,无人做送月之赋,于是诗人意兴顿生,仿屈原《天问》之体作此词。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可怜,即可爱之意。月轮孤悬于天,每每西落,诗人不禁想她是去向何方了呢?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这就是老王所言,月轮从这边西落,其实是从另一边的东方升起,天那边果然是别有人间。这既是所谓神悟。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天外浩瀚,难道是浩浩长风吹动月轮?很神奇而浪漫的想象,虽然现在看起来很简单。飞镜无根谁系?月轮如明镜,空悬于天,是什么系住了她呢?(别回答是地心引力,除非你一定要做那个大煞风景的人,始终保留神秘感,是浪漫的准则之一)姮娥不嫁谁留?嫦娥在月宫一定感到孤寂无依,是谁又留住了她呢?仙子也有情感,谁不定她已经化身下凡,此刻就在我们身边吧。找找看?应该很多人都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仙女了吧。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有人说月轮经海底而行,但这个说法的确让人疑惑。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只怕海底的巨鲸,来回奔突,会把月宫的那美轮美奂的宫殿撞破了吧?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鱼虾自然能在水里自由游弋,但可爱又可怜的小玉兔又怎么能潜水呢?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如果他们都安然无恙,那月亮怎么样慢慢的变成一轮弯钩呢?(其实小辛同学是在说,如果月亮只剩下以前的一半甚至更少,那些宫殿又到哪儿去了呢?)

  看得出来,小辛同学真是非常有好奇心。童心未泯的他开始质疑老师所教给他的月亮,而寻求自己心目中真正的月亮。老王说得没错,小辛同学的确天资聪颖,领悟到了超越他时代的某些宇宙奥秘。或许我们应该感谢他,是他让我们在词浓郁的古典雅致之风中嗅到了一丝极为特殊的清新味道。<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