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之五十

  诗词以景抒情,古已有之。

  所谓景语,在古典诗词渊源之一的《诗经》之中就多有体现。其一是比兴之句。看似直接写景,但其实是因为景致触动了歌者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悲或喜,或忧或怒,不一而足。类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即有向往之情,彼黍离离有悲戚叹息之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含喜悦和祝福之情等等。其二是诗中出现的景致,多用来映衬情感,最著名的当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以喜景写悲,以悲景写喜,比起比兴句,这是更为明显的景语皆情语。而楚辞中景语亦多,《九章涉江》中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章怀沙》中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等等,诗人有感而发,其中多有深情。

  及至汉诗,典型的像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等等,莫不以景抒怀,或是因景起意。而后魏晋南北朝时期,景语更多。建安风骨至今让人向往,譬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高树多悲风,海水扬起波、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等等,都在此列。晋代南北朝时期,景语蔚为大观,陶渊明、大小谢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莫不是以景抒怀的高手,除去第四十五条中所举千古壮语外,还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孤月出北山,宿鸟惊东林等等,都是情绪暗藏,为抒情之用。

  唐诗宋词大兴于当时之世,自然与之前以景抒情之作一脉相承。先说唐诗,例子不胜枚举,若前条中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景中的感怀之情,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景中的禅意心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景中的寥廓悲戚之意,天阶夜色凉如水景中的幽怨之叹等等。于词则更多,词体更适合抒情,而其景之中更是情致款款,例如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等等,无不是饱含情绪。

  究其原因,诗本是心声,诗人的心灵好比多棱镜,万物都是通过诗人的心灵折射到诗中,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我悲则无景不悲,我喜则无物不喜。一切景语皆情语,此之谓也。<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