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之三十三

  有我之境,即意境中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绪,我在境故在,境是为我而设;无我之境,则是只有意境而无情绪,我已消弭在这茫茫天地之间,物我一体,有境而无我。无我之境在古体诗中尤多,陶渊明、大小谢,及至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都是个中高手。

  看看老王所举的例子。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引自欧阳修的《蝶恋花》(一说为冯延巳所作)。词云: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词极悲极苦极无奈之意,全都化入境中。首句深愁凝聚,庭院深深、烟柳帘重,非言庭院深而柳叶浓,实言愁极深极浓。及至下阙,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狂风急雨隐现诗人心境,读来只觉无尽愁苦几使人抑郁成狂。末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倍极哀怜,人生无奈,又何过于此?全词之境宛若全随情绪而设,思之所及,境之所在,有我方有此境,此即有我之境。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引自秦观的名作《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词上下阙意境有分别。上阙迷茫失我,一种极为凄婉深切的苦痛在残阳下的杜鹃啼声中浸入骨髓;下阙愁绪转为深长,人生的苦痛无奈如远去不回的流水般绵延难尽。一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可以说浸透了词人的痛楚和无奈,境中的寒春、孤馆、鸟啼、斜阳,无不深深印刻着词人的哀痛。无我则已不成此境,此亦有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引自陶潜《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句为千古佳句,历来被人传诵称许。诗人悠然采菊,不经意间却望见淡淡的青色山影。心无所想,方有此境,一切在不经意间。对此欲何求?应当是无所求,亦无须求。如果把见改为稍微主观的望,则变得索然无味。此境无情绪无想念,以境为主以我为次,乃无我之境。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引自金代元好问《颖亭留别》: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金代在古代文学中是一个被忽视的朝代,元好问是一个被忽视的天才,甚至远不如他的明清诗人都比他有名。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此等佳语,非有大才不能得之。寒波澹澹,随风而起;白鸟御风,悠悠而下。风其实是一个隐含的意象。对此景,不由得只觉天地茫茫,已不知身之所在,心之所想,恍若心已随这亘古不变的风在这浩渺烟波和成群白鸟中穿行不息。此境使人忘我,属无我之境。

  诚如老王所言: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无我分别是很明显的。老王说: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其实于词而言,无我之境是极为难寻的。这是词的抒情特性所决定的。如果非要在词中求之,苏轼之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张效祥之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也许才有些微临境忘我之意吧。名家大笔,自能游走自如,不囿于此。<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