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之三十一

  王老先生在将自己的手稿付梓时,这条排在第一位,足可见他对境界的重视。

  何为境界?境界意思接近于意境,但不全是。《人间词话》中用意境一词的地方仅有一条(古今词人格调之高者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而用境界和境的地方却比比皆是。

  境可以说就是意境,界则是指一种精神上的高度。境界合起来,当是指具有深度和高度的意境。这样理解,对于通篇《人间词话》都是适合的。

  上面说的白石格调高,但不于意境上用力,这里的意境很明显不能被境界一词所代替,替换之后全句就说不通了。依照老王的意思,白石词有高度而少意境,于境界这个要求中有所欠缺。这样理解,应当是合理的。对于开篇更偏重于精神高度的人生三境界论,此说亦可通。除了三境界论,后文绝大多数篇幅中的境界都偏指意境,尤其是意蕴深含、情致流转的意境。

  意境说是老王首先提出来的。直到现在,古典诗词的品读,基本上都离不开意境之说。老王可以说是隐约间触到了古典诗词之魂。与之相比,格调说显得空洞,神韵说显得虚渺,只有意境是可以被实实在在认知和感受到的。

  老王说五代北宋之词独绝于意境,是说五代北宋之词意境优美而深远,因此而胜于后代。此言不虚。纯以技巧论之,后世或有发展,但以境界而论,后世词人尤其南宋之后的词人是难以企及的。试问北宋后又有谁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情,又有谁能写出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深婉,又有谁能吟出似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这等壮美无俦的胜景呢?<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