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之五

  老王对这首词的解读,正应了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但是在这里他也许理解错了哈姆莱特。先来看看李璟和他的这首《摊破浣溪沙》。

  李璟(916-961),本名景通,改名瑶,后再改名为璟,字伯玉。南唐中主,其子为南唐后主李煜。其词风格清新,笔法蕴籍,尤长于抒情。

  摊破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痕无限恨,倚阑干。

  屈原《离骚》有云:虽萎绝其亦何伤,哀众芳之芜秽。又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香草向来被比作君子的高洁品行。

  这首词是李璟的得意之作。据说有一次李璟拿冯延巳的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江春水开玩笑,说:吹皱一江春水,干卿何事?冯回答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平生得意之作获得称许,这话想必是说到李璟心里去了。

  上阙起首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愁起是本句句眼。花殒香销,残叶满池,本已是萧索不堪,更兼池中西风瑟瑟而来,更让人愁随之起,倍添悲戚之意。由景及人,还与韶光共憔悴,人花共老,真真让人不忍卒睹。不堪看既写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也隐然呼应了菡萏香销、西风愁起之景不堪看。下阙轻轻一转,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鸡塞是鸡鹿塞的简称,泛指边疆。)细雨点滴在耳,蓦觉已不在梦中,征人却依旧远在天边,此悲此苦,忽然间痛彻心扉;小楼独处,玉笙吹彻,寒意入骨,清寂空旷之中,悲苦之情悠远无极,似永无尽头。此句意境凄清,无声之悲动人心魄,一个彻字,真是写尽人间寂寞。末句多少泪痕无限恨,倚阑干,此悲不可释怀,只余倚栏凝眸。而倚阑干凝眸所见,还应是菡萏香销愁起西风之景吧,与开头遥遥相应。动景至最后收于静悲,全词嘎然而止。这首词字字珠玑,意境极美,而且结构回环相应,宛如珠玉连环,曲尽其妙。玩味再三,不忍释卷。

  王国维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句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这话恐不能认同。的确,这两句细细品味,的确会让人产生有类于此的感觉,但是这个感觉恐怕只限于老王这样的前朝遗老吧。纵观全词,这首词的主旨并非自嗟自叹,隐喻家国之恨。李璟为君之时开疆拓土,后唐国土曾一度达到顶峰,即使后来后周入侵,李璟被迫去帝位,也并无国破之恨,怎会有此一叹?纯粹的把这首词还原为一首怀人之词,而不是生生的把句子从词中割裂出来求其主旨,应该更为合理。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千古佳句,古今独赏自有其道理。菡萏香销、西风愁起之句对老王而言也许有特殊感触,但是撇开美人香草之喻,其佳处还是远不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老王此论,谬矣。

  不禁想多说两句,爱国不爱民只是愚忠而已,爱其国更爱其民才是真爱国。屈子投江,引得万千百姓投粽,不枉屈原爱国忧民之心;老王沉湖,只为区区溥仪一人,就难免孤苦伶仃了。大清王朝早已抛弃了它的子民,王国维还是拒绝背叛,只愿意维护所谓的正统。王老先生一生忠介,却未免太过于迂腐,这也许就是他一生悲剧之源吧。

  对此无言,惟余一声叹息而已。<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