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栗子

  又名毛栗、栗果、大栗。

  甘,温。

  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

  反胃,泄泻,腰膝酸软,腿脚不遂,尿多,呕吐,鼻衄,便血,金疮,折伤肿痛,瘰疬。

  1.栗子糊栗子7——10枚,去壳捣烂,加清水适量煮成糊状,再加白糖调味,喂食,有健脾养胃之功效,治消化不良性腹泻。

  2.栗子饼生栗子500克,放入水中煮30分钟,冷却后去壳,隔水蒸30分钟,趁热加入白糖250克,用勺压成泥,再用小瓶盖将栗子泥压成一个个饼状,即可作点心服食。常服有养胃、补肾、强筋、止血的作用,适于久病体弱或有创伤者服食。

  3.生板栗肉生板栗肉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治疗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筋骨肿痛,有活血功用。亦可食用生饭栗肉,每日7枚,治肾虚腰腿酸软,或吐血、鼻出血。

  4.栗子猪蹄栗子肉50克,猪蹄2个,去毛洗净,置于锅中,加水,并加葱姜、盐少许,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炖烂,即可服食。常食有健脾补肾作用。

  5.栗子粥栗子肉50克,大米l00克,加水,同煮成粥,加入白糖或盐、味精调食,有补气益肾作用,尤适于病后体弱、腰膝酸软无力者。

  每100克栗子肉含蛋白质4.8克,脂肪l.5克,碳水化合物44.8克,钙15毫克,磷91毫克,铁l.7毫克,胡萝卜素0.24毫克,硫胺素0.19毫克,核黄素0.13毫克,尼克酸l.2毫克,抗坏血酸36毫克。

  栗子可以生吃。《滇南本草》中说: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证俱可用。孙思邈则在《千金要方》中称栗子为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栗子亦可炒熟或煮食,秋冬应市的糖炒栗子香甜可口。栗子还可加工成栗子粉、栗子羹等食品,各有风味。

  栗子生食难以消化,熟食多量容易碍滞脾胃,故一次食量不宜过多,脾虚湿热证者不宜食用。

  栗子的外壳煎汤服用可治反胃,烧炭研末服食可治鼻衄、便血。<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