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司马大仙

  李瑛正在房内为春闱的事情想得殚精竭虑的时候,万安小公主却蹦蹦跳跳地跑来说来了个什么司马大仙,一下把李瑛给整糊涂了。

  仙侠之说,在唐朝是屡见不鲜,从最早的风尘三侠,到后来的聂隐娘之流,俱是亦仙亦侠之辈,可飞檐走壁,取人头颅如探囊取物一般,可是没听说过有敢来皇宫装大仙跳大神的呀。

  见李瑛一头雾水的样子,万安不禁笑道:“太子哥哥,你想不起来了?就是那个司马老头,上回来我要揪他胡子父皇不让地那个。”

  “那个司马老头。”李瑛终于想起来了,“原来是他呀,他是为了父皇加冕道君皇帝的事情来的吧。”

  “原来你早就知道了呀?亏得我还屁颠屁颠跑来告诉你。”小万安一看关子没卖着,闷闷不乐地撅起了小嘴。

  李瑛一看赶忙陪笑道:“哪里,皇兄只是知道他要过来,可是并不知道他来的准确日期,多谢御妹告知了。”

  “哼!这还差不多。”万安毕竟是小孩子,两句话一哄就好了。

  “那他现在何处?”李瑛问道。

  “在大明宫参拜父皇呢,商谈准备为父皇行加冕礼的事情。”万安把嘴一努,一副颇不情愿的样子。

  “哎?”李瑛笑道:“那你怎么不跑去看看热闹?哦,我知道了,肯定是他们不让你在旁边听着,是不是?”

  “凭什么?凭什么他们不让我在旁边听着,这回连父皇也不让,真是的,说我是女子阴气太重,加冕典礼是大事,不适合我在旁边讨论这些事情,要不然会不吉利的。真是气死我了!这个司马老头,肯定是故意针对我的。要是有一天让他落在我手上,我一定要让他好看!”给万安气得是咬牙切齿。

  看着妹妹这副模样,李瑛不禁哑然失笑,那时节人多迷信,做一些祈福法事时排斥女性也是有的,只不过万安从小娇生惯养,从未被人拂逆过意愿,有些接受不了罢了。

  万安很快又转怒为喜问道:“太子哥哥,你是男丁,又是未来的皇帝,肯定与父皇一样,也是天上的星宿转世,那你去听听看他们准备的怎么样了好不好?肯定可以的,好不好?”

  李瑛本不愿意去的,实在耐不住这个小淘气的软磨硬缠,不得已之下只好两权相较取其轻者,去给她当探子打听消息去了。

  临走前,李瑛对万安故作神秘地说道:“其实,身为皇家的公主,也是天上的星宿转世,万安你知不知道你是什么星转世的?”

  “嗯?公主也是天上的星宿转世的?怪不得天上有那么多的星星呀。”

  “那是当然了,地上有一个人,天上就有一颗星星。地上每出生一个人,天上的星星就增加一颗。天上的星星每坠落一颗,地上就会有一个人死亡。它们之间,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李瑛继续哄着这个略微有些花痴的妹妹,谁让她刚才胡搅蛮缠来着,嘿嘿,不捉弄一下她如何出得了心头这口恶气。

  “啊!这么夸张呀?太子哥哥,那你说星星突然掉下来是不是那个人就会……”万安有些害怕地问道。

  “那当然了,相辅相成的关系嘛,自然是一起增一起减了。我们皇子呢,都是在紫微垣附近的星星,陪伴在紫微星左右。”

  “啊,是吗?那太子哥哥,我是颗什么星星?”万安好奇地问道。

  “你呀,你是颗惹祸星!”话刚说完,李瑛就抽冷子跑了,剩下个万安在那嘀咕呢,“惹祸星”,这是颗什么星?在哪个地方?嗯?不好,中计了。万安一跺脚,只听不远处传来李瑛得意地笑声。

  ***********************本书首发起点中文网*************************************

  大明宫麟德殿内,皇帝与一名道士对面而坐。令人惊奇地是,没有人觉得这个道士大不敬,竟然与皇帝平起平坐,而这个道士居然也坦然处之,丝毫没有一般人见到皇帝的局促和拘束感。

  这个道士,身穿八卦乾坤道袍,腰束金丝玉带,头戴远游冠,手执拂尘,骨格清奇,一副仙风道骨,有飘飘然如当世之神仙的模样。

  此人复姓司马,名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又号天台白云子。乃是唐朝的一位奇人,受到过则天皇帝,睿宗和本朝天子的召见。

  司马承祯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但是看样貌居然只有三十多岁的样子,不得不说他修道有术,养颜有方。

  他此次进京是受了皇帝的诏命而来的,为的是当今皇帝加冕为道君皇帝的事情。因为李唐皇室自认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耳的后裔,所以不仅给祖宗追封了个皇帝当当,而且还接下了祖宗遗留下来的衣钵,自己当一个道君皇帝过过瘾。

  只听皇帝称赞道:“上回见到先生,已是十几年前,那时朕还是太子,想不到如今朕登基已经十年了。只有先生依然如昔,真是让人羡慕呀!”

  “呵呵,哪里。贫道所习只不过是吐纳之方罢了,陛下贵人事多,坐镇长安,心忧天下,胸中自有乾坤,其气势气度,又岂是我等山野小民所能比的。”司马承祯一阵谦让。

  不惧怕皇帝是一回事,可是适当的马屁还是要拍地,司马承祯这么一说,把皇帝说得是眉开眼笑,二人相谈甚欢。

  “不知先生对于治国之道有何见解?”皇帝见司马承祯对答得体,不禁以下欢喜,就忍不住多问了一些。

  “先圣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举凡天下事,莫不如此。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足矣。是以为即是无为,无生无相,润物无声。”

  “妙呀,好一个无为而治。”李隆基不禁击节赞赏道。“圣人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般。天下事不患多寡,患其不均。”

  “无量天尊!陛下不愧是紫微星转世,果然一说就中正题,贫道正认不如。”

  “哪里哪里,先生过奖了。”虽然知道别人是在奉承自己,但是李隆基还觉得很高兴,因为他觉得这是人家对他自己本人的一种肯定,是那种丝毫没有因为他是皇帝的身份就对他做了较高的评定。

  “呵呵。门外一阵贵气涌来,与皇上的帝王之气如此相近,外面来人莫非太子乎?”只见司马承祯一阵装模作样摇头晃脑的说道。

  “嗯?是吗?”李隆基愕然一愣,只听外面内侍唱名道:“启奏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先生真乃神人也!”李隆基赞叹不已,这就是传说中的未卜先知呀,这是多么强大的一种力量。如果说刚才问治国之道还是李隆基对司马承祯的考较地话,那么现在他已经是彻底地服了。

  在场地几人都不知道,因为刚才这么一小段话,整个大唐的历史就这么改变了。历史,就像在沙漠中行车一般,也许是仅仅地一个瞬间的错位,它就可以偏离原来预想的方向。一切已经偏离了李瑛所知道的那个大唐的轨迹,开始向一个未知的方向走去。

  PS:谢谢大家的支持。推荐两本大作。一个是爱琴小生的《魔法战纪》,书号1235388。一个是阿茗的《道是无情却晓晴》,书号169565。

  都是算比较慢热一点的书,但是介入进去你会发现其实很精彩:),祝阅读愉快!<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