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4)一场化肥风波

  李云鹤把他知道的,杨树森与萧寒的一切事都和林副总详细地叙说一遍,林副总一边听着,一边面带微笑地流着泪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些,云鹤,三十一年,我是天天想,天天盼着S县人能给我带来一丝消息。

  今天是真没想到能听我儿的准确消息。我林思杨没有白盼。我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能知道我已经有了孙子……”

  “林姨,那些年为什么不去找一找杨树森?每当聊天时提起您老,他总是眼含泪花,杨树森兄弟总在挂念着您,但他不知道您在什么地方。

  有时萧寒说在报纸上发个寻亲启事,杨树森总是说,时机不到,不要急,急也没用。时机成熟了,像瓜熟蒂落一样。一切顺理成章。他可一直等您消息呢!”

  林思杨副总,用纸巾擦擦眼睛,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咳,说来话长,五七年回学院后因公公关系,一直受牵连。院党委决定让我退下讲坛,去图书馆去做杂役。一切行动属于受监视的,没有自由时间。

  后来听外调人员回来讲,杨家二老相继去世,杨树森整天和精神失常的父亲到处流浪。再后来就是大革命,我还在图书馆工作,运动中我属于四种人家属,没有人身自由。

  一直到一九七九年,杨家父子才*反昭雪,我也被解放,并给补发一些工资和公婆的抚恤金。我被调到江城现在单位,做管理工作。

  一切都安排好后,派人出去打听过消息。此人到过盛世乡,听乡里一位副书记讲起,这家人不在了。所以我的心凉了下来……”

  “其实乡里根本不了解情况,您说的那位副书记大概姓王,这个人从来不关心百姓的事。林姨,您还是亲自去看看您的儿子和媳妇儿,孙子孙女,您要见到这一家人,您一定会喜欢的。”

  林思杨副总沉思了好一会,道:“云鹤,三十多年我都等了,也不差这几天了。你明天在江城玩一天,让王秘书陪你。后天你回去和树森说,妈妈心里一直装着他,等着他。

  另外,你要的化肥我给你一百二十吨,发到关屯站。大约需十万元,把钱你直接划给杨树森,这钱是他爷爷***抚恤金,本来就是他的……。”

  次日清晨,林副总的小车又停在向阳旅社门口,司机走到服务台前向服务员说明,他是来接二0九房间,S县客人去逛江城的。服务员告诉司机,说:“对不起,小师傅,二0九客人于昨日晚结完帐回家了。”司机师傅只好去林副总办公室复命去了。

  李云鹤带着一百二十吨提货单,于次日清晨赶到S县附近的关屯车站。又在运输市场雇了六台重型东风。两天后,带着满载化肥车队浩浩荡荡回到山村。

  卸货后,他安排守夜人,又随车到县城,到工商等相关部门办理代卖手续,他心里明白,会有人监督他的,自己想在三五年内做一把农资生意。

  此事在八十年代末期在农村还没有先例,会有人登门造访,所以必须手续齐备……。

  老李家院子里卸了两大趟化肥,在英山村又传出新闻。有的说是县里统一拨给咱村的,有的说这是大家的,等老李回来准能给咱分。

  老李家和龚振江家只隔俩院,龚振江两口子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莫非是全村分配指标,让他老李抢先拿到手倒把的吧?不行,得问问村长,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大伙的东西,绝不能让他老李一人捡漏……。

  与当日晚上,龚振江、黎晓莹急匆匆地敲开刘忠村长家大门,刘村长去乡里开会还没回来,徐兰英见不常来的大姐夫龚振江登门,感到有些蹊跷地说:“呀,走错门了吧,大财神,这是什么风把二位刮过来的。不嫌兔子圈味臊了?”

  黎晓莹忙接过话来,说:“别闹了小兰,我们俩找妹夫有正事说,没闲工夫说笑话,妹夫在家吗?”

  “有啥事儿大姐,一定很重要,不然姐夫不会大驾光临。刘忠还是早晨去乡里开会,一直没回来。正事我就不过问了,等村长回来,你俩说吧,要不然屋里等一会?”

  黎晓莹抬头看着天说:“也没啥大事,就是拨给咱的化肥,咋都卸到老李家院了呢?我想我和村长说一声,我那份我拉家去,我的东西才不放他家呢!”

  “没听说拨给咱化肥呀,可能是老李自己进的货吧!”

  “他老浦才不干那事呢!你忘了他当厂长时,商店代销点他家都不干,才让我们做的。他那种人不会经商。

  再者说,这么一大堆足够一个村早田底肥的了。今年化肥又这么缺,指定是按村分的,他都抢过去了。不信你等村长回来你问问不就知道了吗?”<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