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1)李云鹤的选择

  社会无论发生什么,人与人之间无论有哪些变故。生活还要继续,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村的经济形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用老一套生产生活方式去面对今天的社会,那只好落后。

  已经快到五十岁的李云鹤,又面对一次选择。一是按部就班地,继续起早贪黑的种好十垧地,过安稳轻闲日子。

  二是在这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另类经济来源。现在的搞兼营工商门路很多。老李还是择后者。壮大自己经济。

  已经四十九岁的李云鹤,又开始在不撂下农田的基础上,出去巡视有哪些事儿他能做得来,能给自己再添一桶金。

  元宵节刚过,老李出发第一站是A市,他到农贸市场先逛了两圈。他想在市场周围的几家饭店能否看见李桂芳母子,结果转悠了一天,进了很多饭馆,都没有发现李桂芳一家。

  天很晚了。想找家旅社住下,又想想还是去火车站,决定坐晚车去江城。在那里住宿,次日准备在农资市场,化肥市场,碰碰运气。

  长途旅行一天疲劳的李云鹤,在江城一家小旅社安顿下来,头挨到枕头上就鼾声大做。

  习惯黎明即起的李云鹤,在三点多一些醒来。坐在床上在思考着,去化工厂应该怎说,才能让那里的负责销售同志,相信自己。

  应该怎样才能把一个农民推销出去,让那里头脑精的过人的商业人士相信,一个从农村来的农民,要些出厂价位最低,氮磷含量最高的化肥,批发给他一车六十吨。绞尽脑汁,没想出适合商业场合上的简练语言,最后决定,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原则,尽量取得信任……

  清晨八点老李就来到化工总公司,他先到了销售部。一打听才知道,还要到某某分公司,又转弯抹角找到这家分公司。

  到能说上话的地方已经折腾了两个多小时,开口说上正事了,最后要副总裁批条,李云鹤真有些厌倦了。到这个时候他已经跑了一个上午,只闹明白了归谁管,老李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躺在旅社房间里。

  他并不是累,而是烦。有心就此打马回山。但又一想,自己出来是干什么来了,就这样回去不如不出来了!还要去找副总经理,沉下心来,不达目地,决不罢休!

  分公司副总姓林名思杨,一个五十九岁的老太婆,李云鹤又用了一个下午时间,专门了解林副总背景,想在晚上到府上,带些礼品先认识一下,和老李接触过的几人中,有一人的家属在农村。他很同情李云鹤。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化肥在全国紧缺。多多少少还受政府调拨行为,支配着销售,需大于供的缺口很大。

  各地县级有头有脸的人士,有时也空手而归。这位农民出身的库管员,也劝李云鹤说:“老大哥,信我话,回去吧,生产任务很吃紧,听说林副总手里也就三百吨权利,求他的人哪天都有,轮到你这自己想想吧!”

  李云鹤在分公司院里,转悠了一天多,还在想办法接近林副总。

  从s县、盛世乡、英山来的农民,在分公司转悠一天半,找林副总要批条的消息,传到林副总的王秘书耳朵里。王秘书也纳闷,这准是个怪老头。要批条不到办公室直接找副总,在下面瞎打听啥?他到底想干什么?

  其实李云鹤心里更急,他在想的是,必须先到家做客后,再张嘴,也算熟人,熟人好办事嘛!但需要弄明白,副总何许人也。

  听说是孤身一人未婚老太婆。李云鹤有些犯难,在他印象中的单身女人,多数性格高傲、孤僻。不太容易接近。第二天李云鹤没有任何行动,又回到旅社。安心睡他的觉。

  分公司早晨八点多钟,各科室办事人员如时到位上班。林副总刚刚坐下,王秘书走进来说:“林副总,从S县盛世乡英山村来个怪老头,听说姓李,找到你没有?”

  林副总听英山村时觉得眼前一黑,她便顺势靠在后背上,幸好没被秘书发现。她稍稍地静静神,便问王秘书说:“他人在哪呢?一会你忙完手头上事儿,到外面把他找来。从农村来的。又是边远县,不管他有啥事,咱也得见见他。想必是遇到啥难事了,能帮咱帮帮他。”王秘书答应着,退出副总办公室。他心在想,林副总准是昨夜做好梦了。怎么还主动找人家接待呢?往日里,某某县长,某某书记,还有她大学同学,也都是到她办公室来,她不理不睬。一个农民半打子老头,她怎么这么上心呢?<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