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楊家后代故事

  英山村乡亲们,又进入一个,紧张忙碌的秋收季节。萧寒的爱人杨树森,更显得兴奋。楊树森的两垧地庄稼,在全屯属一流。

  萧寒一年工资,除了上交提留外,还有一些盈余。一年四季田里农活,他不让萧寒沾边。他一个人早早起,晚晚睡,还是早早地,收拾到场院里。

  楊树森看见江涛家买了拖拉机,做起农活来省时省力。去年春天自己和萧寒一商量,也就弄家一台小四轮。求李云鹤带了三天,样样也就通通的。

  今年赶上个大丰收,每天唱着下地,唱着回家。英山那些年的死气沉沉空气,让杨树森搅的红红火火。他的一些顺口溜,要是让文学家归拢一下,指定是不错的东北二人转类唱词。

  可惜的是没人听全过一首。他是停下来,声音也自然停止。无论是在田里,还是在屯子里,一走起来,唱词随意流淌。合仄押韵,味道甜美,听着心里爽快舒服,可是,楊树森从来不在人前卖弄。

  一天早晨,李云鹤试着,开着拖拉机跟在后面。拖拉机噪音太大,啥也听不见。他真想听全一段,跟在后面跑着听着,他楊树森的随意原创唱词:

  秋霜降,树叶黄,纷纷下落。春撒汗水多,才有好收获。

  高粱红玉米黄,装满一车车。一路情一路爱,更是一路歌。

  人人都说农村、农民苦又累,我为农村、农民唱赞歌。

  忆从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看如今,种田有机器,上路有汽车。

  想从前,你穷我穷他也不富。现如今,囤里粮,兜里钱,从来没有这么多。

  一唱当代农民真幸运。赶上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好政策。

  二唱农村气象新,条条线上有奇人。种粮有大户,经商运输能脱贫。

  养兔不为肉,皮毛出售贵如金。农民想致富,多用智慧人要勤。……………………。

  杨树森从后视镜里看见后面有人追着,他把四轮拖拉机停靠在一边,走下来,抬手李云鹤打招呼说:“李大哥,有事吗?你看我光顾着往前走,没往后看,把大哥累着了吧?”

  李云鹤喘着粗气,笑着说:“我呀!是跟在你车后面听你唱呢!真好笑,别人看了准会说,一个傻子开车跑着唱着,一个疯子跑着撵着听着,两个人是疯了吧!不然又是为的啥?啊!明白了后面疯子,为的是听前面傻子唱歌!”

  杨树森不好意思地说:“见笑了,大哥,我这是不加思索地顺嘴胡诌,惊着大哥了,担谅、担谅。”

  李云鹤走至近前说道:“你忙吧,我也回去,晚上我去你场院里,咱哥俩好好唠唠!”

  农历八月末的夜晚,漆黑漆黑的。李云鹤拿着手电筒,向小腰街走去。

  杨树森的场院,在窗前菜园里。临秋收时平整后,把一年的收获存放里面,待处理。

  场院里临时接上一盏电灯,把场院里一切照的雪亮雪亮的。灯下杨树森、萧寒,领着一儿一女,在给玉米扒皮。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和孩子们说着一天中有意思的事,可能把李云鹤撵车听歌的事,正学着呢!一阵阵笑声传出院外。

  李云鹤在院外喊了一声:“咳!杨树森兄弟在家吗?”

  杨树森听见有人喊,急忙站起身来,向院外望着,只见一道手电光柱,看不见人影。

  杨树森也大声喊着说道:“是李大哥吧!快进来,都在场里呢!您也进到场里吧!”

  杨树森和萧寒的一双儿女,是比较听话懂礼貌的孩子,看有客人来主动搭讪说:“李大伯好。”李云鹤也顺着说:“孩子们好!”寒暄几句后各自落座,手里不闲着扒玉米皮。

  萧寒有些疑惑地说:“大哥有事您说,我们场里事不忙!”

  李云鹤笑笑说:“有事,今天和杨树森兄弟聊聊,也没大事,是杨树森的歌声,吸引我两年了。今天白天,我们哥俩演一出小戏,让路人好笑。

  唉!兄弟,我发现个秘密,你是一上路就唱,停下来声没了!我品了两年了,让大哥有些困惑不解,能告诉我是怎回事吗?

  兄弟,不要顾虑,我是想记下一个村子历史。尤其是发生在六七十年代中,在各种运动中发生过民事故事。记下來,到不能下田时候,咱把它写成册子。也许呀!就是很好题材故事!”<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