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9)女人外出打拼

  刘忠媳妇儿徐兰英,一说起盛世乡党委副书记王学义,气的,牙咬的嘎嘎地响!原来这位乡领导,下乡还断不了五年前那一套。

  每到一个村,还是说那些过时了多年的阶级斗争、反对发展资本主义。听的乡亲扭鼻子!村干部没着没落地。

  阻止他吧!不妥当、他是乡党委副书记,不然他胡咧咧地那些谬论太难听!那次来英山村,实在没事做,打发村上看屋人刘文广,把那些被人遗忘多年的,五类分子找到村委会,其中就有正在有病挂点滴的老徐头。

  徐兰英两眼泪流地和刘忠等人说着:“文化革命都结束了,他还没完没了的,最后整一把我爹。太没人性,连一个重病在身、正在治疗的富农子弟都不放过。还记着?我记一辈子。盛世乡有他王学义在,是盛世百姓前世孽缘未了……。

  刘忠大正月里被媳妇教育后,以后还真很少见到他,在张子文家里出入。尽管张子文去刘忠家找过几次,也被徐兰英、刘忠两口子搪塞出家门。

  前两年的弄潮伙伴,一个个地都离他而去。到如今是孤伶伶一人,如孤魂野鬼般整天四处游荡,一心想过上好日子的媳妇李桂芳,一看张子文也没啥指望了。

  刚刚看完乡亲们燃放的烟花,与正月十六,领着两个小儿子,(大小子十二岁,老儿九岁)。踏上行程,母子三人打算去周边大城市,找一家白干活,给饭吃的地方。

  人在优越环境中生存时,外面的世界,对她引力不大,像李桂芳这等女性在集体时都一样穷,只是张子文没什么气质,生活上比一般人家还优越些。

  在吃、穿、住上都差不多,心里不太失衡。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农村改革这三年,她家是一年不如一年。丈夫心思整年还是放在路线斗争上。

  承包地的庄稼,三年里也不帮他这个无产阶级斗士。只是帮他一无所有的忙让这位国家最低领导人,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清贫生活,清净的家庭环境。

  现在到落得孤家寡人。李桂芳一想到这些,心里如打翻五味子的药罐子一样,苦辣酸甜涩,一齐涌上心头。她咬着牙,忍着离乡之痛,踏上一条艰难的求生之路——去城里,给城里人做家务,(现在叫家政)她的一颗善良的心一定会有好报……。

  这是一位坚强女性,是一位合格母亲。三年里良言相劝自己丈夫走正路,靠勤劳致富把家过好,给儿子一个优越生存空间。但丈夫意已决,他要把无产阶级初期阶段的一无所有坚持到底,永远保持一无所有本色。在听不进良言相劝,又不肯分手,她只好拖带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出此下策——离乡!

  当人们未从春节余兴里走出来时候,听到李桂芳带儿子出走的消息,心里涌出酸酸的苦楚。单文华这样倔犟的汉子,脸上两行泪泉也在流淌着!单文华是昨天接过焦月乔的支部书记。

  焦月乔与正月初六,去了乡党委办公室,递交一份辞职报告,内容简练,并同时附上一份支委成员及村委会代主任(村长)的推荐名单。

  经党委研究并与初十日同意月乔意见,批复了英山村党支部,村委会组成意见。支部由单文华牵头做支部书记,支委李云鹤、萧寒三人组成。

  村委会代主任(村长)李云鹤一班人主持工作。这里的人事安排,大多数是焦月乔的建议。这是她临行前洒在英山村的最后一滴汗水。私下里她是问李云鹤大哥。在她内心始终对云鹤大哥存以依赖,也是信得过。

  英山村与正月十七日,又送走一位女性。一位二十二岁,有文化,有抱负的姑娘。她要踏上一条崭新求知求新路。

  到村口送行人很多,唯不见焦大路一人,他躲在家里,偷偷流着离别泪。这位死要面子的中年人,从不在媳妇汤兰面前落过一滴泪,永远保持男人的尊严!

  焦月乔从十八岁入党之日起,立志做一名合格党员,本意在家乡这块土壤中生根开花,做一名新时代农民,被推到领导岗位。在实践中才懂得真真正正的农村,实实在在的农业,形形**的农民。现实生活敲碎她浪漫的农民梦。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达到快乐生存。

  傍晚时分,月乔姑娘乘坐南行列车,在列车有节奏的咔噔噔声中,她想起临行前单、李二位,一个送她一支笔,一个送她一个本。无意中翻开日记本,翻开之前她偶然想起李大哥交给她本子时说:“用单大哥的笔,记到李大哥的本上的东西,应该是最好的!”

  月乔想:本上应该有东西,这两位会写些什么呢?急忙打开到扉页,只见到:

  初踏征程条条,坎坷路险山高,强者行无难事,得来明日昭昭。

  胸怀壮志如初,筑通浪漫坦途,莫挂家乡父老,放心英山华鹤

  月乔保护神、单李二将于一九八二年二月十九日。<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