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鹬蚌相争9

  参加一段农村整风运动后,了解在偏僻农村,在那种年代,一批从旧时期过来的粗人管理集体生产,把大家捆在一起搞农业,农民习惯性的散慢性格,千百年形成的;一家一户为主体的生活生产方式,弄到一块是这样个结果。

  让司马青山私下里;和我去评论目前这种形式,他说:“在物理中有个定律;叫‘物极必反’现在还好象不到时候,我看,等到大面积生产陷入瘫痪状态,该得到调正和纠正,那时候农村的农民该有自主权了!

  像这些‘二滑屁’,‘二溜子’,全凭支嘴生存者,该没他们的出路了,到那时的农村会好起來的!这种形式懒人吃香,勤劳者白白劳其筋骨,到头来是天下大同一个字——穷!”

  一天下班回到家里,又去司马家,碰巧青山一个人在炕上放张小桌子,整理生产队帐目,见我进屋青山表现很兴奋,淡淡地笑着说:“姐,我有两天没见到您了,还真有些想的慌!坐吧!今天我不能出去,只好在屋里陪姐说说话。”

  “小弟,大姑和晓晴呢!串门去了吗!”

  “不,东山屯我二姨家相亲,娘俩个在那过夜,得明天下午才能往回返。唉!姐,那个副社长回公社给我禀上了吧!现在这家伙还緾着你吗!”

  “今天都四天了,回家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上班,我估计他不会回來了!”

  “为什么,难道就为和我一争高下,就为他说那几句错话吗?”

  “青山小弟,大前天,也就是处理清辛大队班子的头一天,全体干部都在场,王书记让小李子;把陶冶和你争辨的全过程,在干部会上学说一遍!

  之前王书记有那么一句话:‘我们的干部下乡整风,听说带着不良作风和社员叫板,望风扑影当场给社员群众乱扣帽子,我在电话里询问了在场的大队会计,为了证实一下真假虚实,也为了让同志们注意工作作风,小李把经过再和大家学一遍。’注意实事求亊,把经过讲的细一点。

  还没等小李发言呢!陶冶便大声喊起來:‘够了!别学了!算我错还不行吗!一个臭社员得谁顶撞谁!干吗你做为公社一把手不去制止,任其坏人异意孤行!杏山这里我不干了!别拿我说事!’

  说完,陶冶收拾好他自己的东西,乘车回了县城老家,他走后,公社在家干部也沒人阻拦,王书记对小李说:‘小李子,一定要实事求事的把全过程都讲出來。让大家听一听,咱下去整风干部都做了些什么!

  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要求公社批准,要在清辛庄大队,召开全体社员大会,对司马青山批判,完了交送*安局!同志们!我们是***执政国家,乱用权利随便抓人,还送*安机关……

  大家议一议,这样做对不对,我不批准就闹情绪,看样子不会回来了!小李子下面你给大家说说全过程吧!不要护短,是谁错让咱在家同志评一评!’

  小李子把你和他的对话全面地学说一遍,学到陶社长说到;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学复兴时代,象《西游记》这样名垂千古的文学里,反映出大宋对佛学的渴望。那是中华名著……

  当陶副社长讲到这里时,那个小队会计接过去说:‘陶社长,说錯了,反映的是唐朝故事!中国人都知道唐僧,是唐朝和尚僧人简称!’这时陶社长开始和那个司会计就争辨起来好多文学里的起源、典故、论出年代、人物、唉等等太多了,有的我们也穴不上嘴。

  最后陶社长一句臭社员有什么了不起的,整风结束就整你,才把公检法也抬了出來,谁知道,那个司会计不知天高地厚地哈哈大笑,把陶社长用下流语言气哭了!陶社长捂着脸跑回公社,王书记,我说完了。’

  说到这里时王书记问:‘我听大队祝会计说:小会计没说脏话呀!’小李子说:‘小会计说:‘我记得公检法不归农林局管,下乡前把宪法学两遍,别给***丢人陷眼!’王书记说:‘小李子啊,小会计说的那是脏话吗!是下流语言吗?怎么?你也连好坏不分了呢!同志们,农民堆里也有文学家啊!难道说小会计纠正的不对吗!不懂问一问不算丑事,在众人面前乱安排历史无非是显示自己学历……’

  青山小弟,看来这个陶冶不单单是良秋婉烦他,十几名公社干部七嘴八舌的把陶副社长好顿扁,没有一位说他好话的。”

  “姐,其实我也不对,不该让他下不來台,才二十几岁,刚步入社会,难免要向群众表白一下自己身份,人家是名正言顺的大学生,咱一个农民社员和人家论文说古的,大有班门弄釜之势!,也真是不知深浅!不知天高地厚!

  也好!不吃一堑不长一智吗!社员脸面不重要,干吗要和国家干部论个高低呢!姐,以后小弟绝对再也不会再犯类似错误了!”

  那天和青山说了好多做人的规则,我觉得我的青山小弟又向前迈了一步……<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