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善因种善果

  牢狱里的人非常好套话,探兵甚至不用特意发问,只是关心似地问询几句,又说:“盛京这块我熟,在牢狱里进进出出是我的家常便饭,你们说说什么情况,让我来分析分析你们严重不严重。”</p>

  接着对方就将走在街上无缘无故被抓走的情况说了。</p>

  “贺姓,在朝歌也算是名门望族,我们……”</p>

  “新郎”年纪很小,本本分分活到这么大,还没有被抓进牢房过,虽说没被审问,但听着周遭犯人痛苦的呻/吟,便足够让他恐慌。</p>

  倒不是多么信任眼前的男人,而是说话能缓解他绷紧的情绪,让他不那么害怕。</p>

  “新郎”如倒豆子一般,将自己的身家抖了个彻底。</p>

  朝歌贺家乃书香世家,在“新郎”祖父那辈的贺逊曾做到官拜三品,朝歌小地方能出三品大官已然是烧高香了。</p>

  贺逊没有中状元前,贺家与顾家有过口头婚约,男方是贺逊,女方便是顾青初。</p>

  后来顾青初入宫伴先太后左右,贺逊中了秀才,顾家内发生了一堆事,两家便也没再提。</p>

  直到顾青初成为宁良候,贺逊中了状元,这个所谓的口头婚约便默认不作数了。</p>

  后来顾青初中毒昏迷,贺逊在调任的路上被山匪杀害,顾家和贺家相继没落。</p>

  贺逊乃贺家一脉单传,他身下只有一个儿子贺然,贺然成亲后没两年也因病去世了。</p>

  如今贺家上下只有狱中的贺郴一个男丁传宗接代。</p>

  之所以上盛京来提亲,是因为贺家收到了宁良候发来的信件,内容只说亲事依旧,贺家派人上门提亲。</p>

  </p>

  这期间贺家太爷曾有意向顾家委婉询问,可没等提出宁良候给贺家去信的事儿,顾家的族叔抱怨便出来了。</p>

  说顾家宗族看似光鲜亮丽,其实都战战兢兢地过日子,他们根本不能左右顾家嫡系一脉。</p>

  前些日子盛京有人来信说宁良候侵害了族人利益,让他们过去看看。</p>

  他们哪里敢啊!现在顾家宗族众人的小命都在宁良候手里拿捏着,如今顾家嫡系今时不同往日……</p>

  这位顾家族叔和贺家太爷一起穿开裆裤的交情,这些话借着醉意说出来,当作是发泄了。</p>

  得知宁良候和宗族本家不亲近,贺家太爷将他收到信的事瞒了下来。</p>

  贺家是书香世家,在朝歌有些脸面,拿到外面去就毫无存在感了。</p>

  朝歌这个小地方和盛京比不得。</p>

  若是真能和宁良候攀上亲,未尝不是贺家一个翻身的机会。</p>

  贺郴文不成武不就,指望他是不行了,贺郴的孩子便是明年生也来不及了,贺家老太爷知道自己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来不及抚养孩子成材。</p>

  交给贺郴养也养不出个好物来!</p>

  犹豫了几日,最终贺家老太爷下了决心,让贺郴向盛京而去。</p>

  路上贺家人极为低调,他们到了盛京前的一个县城时才换上喜服,然后吹打着进城。</p>

  他们都是按照信中所写,热热闹闹进城迎亲。</p>

  结果没想到还没等去宁良候府,便被抓进了牢狱中。</p>

  在狱中贺郴说自己清白,说他认识宁良候,然而无论喊什么,牢房外回应他的只有犯人痛吟声。</p>

  面对未知贺郴非常恐惧,他是不是要死在盛京了?</p>

  这时入狱的顾家探兵成了救命稻草,说完自己的情况他问道:“大哥,我会死吗?”</p>

  探兵把鞋子脱下来,装作里面有硌脚的东西,磕了几下栏杆,他安慰贺郴道:“我觉得应该没事,你们没做伤天害理的事,官府不会冤枉你们。”</p>

  “张六出来。”</p>

  门口牢头进来,无视贺郴要求见官大人的话,将化名张六的探兵带走了。</p>

  探兵敲牢狱栏杆是暗号,从贺郴口中听得了真相自然要离开。</p>

  顾青初听了探兵的汇报若有所思,这就说明贺家一行人是受人蒙蔽来了盛京。</p>

  其中也不排除贺家人在演戏。</p>

  不如倒推一下,如果让贺家人以提亲的名义到了宁良候府门口会发生什么?</p>

  归根结底,对她造不成什么太大的影响,解决贺家人对顾青初来说太轻松了,最多是膈应膈应她。</p>

  利用贺家对她的性别、年纪、未婚的情况来有意羞辱。</p>

  谁会作出如此无聊的事情?这显然不是幕后黑手的手段风格。</p>

  突然,顾青初想起之前元锦沛和自己说,庞大人最近往朝歌去了信,意图从朝歌找到她的弱点。</p>

  难不成是庞大人动的手?</p>

  若是他的话,现在应该会有动作,顾青初叫来周然,让盯着庞家的探兵整理出一份记录给她。</p>

  顾青初要看看庞大人在贺家来之前都做了什么,若是他做的,总归会有些蛛丝马迹。</p>

  周然领命离开,不一会儿王三斗过来,说申请调任的顾家将领们已经到了。</p>

  客堂,大约三十来名军中将领坐在位置上,他们神情绷劲紧张的坐立不安。</p>

  即将见到主上,这是他们最期待的时刻。</p>

  在宁良候昏迷一年时,将士们相信主上会醒来,昏迷三年,他们仍是这样想,昏迷十年,他们依旧期待着。</p>

  十五年,二十年,二十五年…………</p>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接受了主上不会醒来的事实。</p>

  然而在第三十年,主上醒了!</p>

  所有人最初收到这个消息从不可置信到欣喜若狂,随后又听到顾家军军号恢复,他们这帮近五十岁的大男人一个个热泪盈眶。</p>

  有的人看到写有宁良候府的牌匾,便忍不住红了眼底。</p>

  “主上!”</p>

  “主上!”</p>

  “见过主上!”</p>

  顾青初从外面踏进,见到顾青初熟悉的面庞,一个个激动地站起身,最后一起单膝跪地行军礼,见过主上四个字冲破房顶。</p>

  看着面前的将士们,顾青初心情同样很激动。</p>

  她听王三斗说了,这些是军事院的学子,如今都成材是将领了。</p>

  当年顾青初大胜南蛮后,意识到大夏领兵的将领都很有本事,但大多都只会蛮冲,不会用兵法。</p>

  在班师回朝的路上,顾青初临时组建了军事院,想着那些将领日后可以训练,先招一批年纪小的顾家军进行培养。</p>

  她一边赶路一边教导,当时顾青初是有抱着试验的想法,若是成功想着可以在大夏推广,可惜念头刚起,很多事情都没来得及去做,她便中毒昏迷了。</p>

  顾青初现在才知道,短短两个月的教导,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p>

  种善因得善果。</p>

  在得知顾家军复起后,这些人都义无反顾地回来了。</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