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西子湖畔(五更)

  因为九州各代王朝大力发展漕运工作,运河也是开通了好几条,前世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也原模原样的开发了出来,水路得到了极致的开发,水运行业生机勃勃。(.K6uk.co

  带着萧婉儿骑着踏雪过了兖州之后,便可走水路了,花了三两银子租了条客船顺水而下,辗转几次后,到了钱塘江,由于水业发达,来来往往的人流不断,李漠为了避免拥挤,搭乘一条商船前往扬州府川郡杭州城。

  值得一提的是,李漠由于在天音禅院没有找到《易筋经》这种出神入化的对李漠来说只是用来易容的武功,所以只好联系地方工部赶制了几张精致的人皮面具,这种人皮面具不是小说中用人皮做成的,而是用树脂经过特殊的手法精心鞣制的。

  现在李漠戴着的这张人皮面具一样的星眉剑目,一样的温文尔雅,但是绝对不会让人将他与当今皇上联系起来,所以他现在正在船上心满意足的喝着茶,拿着《洗髓经》随意的翻看,这本书的最宝贵之处自然是教人洗筋伐髓,脱胎换骨,但是李漠本身就是经过桓破阵天级内力洗礼的,说以并不再需要洗筋伐髓了,但是这本书还有佛门诸多运用法门,比如说那个拈花指,就是李漠最喜欢的暗器功夫。

  杭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江河纵横,湖泊密布,物产丰富。从钱塘江而下,还没去和府川郡的东厂秘点,找了家客栈,安顿好疲惫的萧婉儿后,李漠直接来到了西湖。

  西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听说西湖有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九里云松、十里荷花,更有著名的“西湖十景”和“新西湖十景”以及“西湖新十景”等,将西湖连缀成了色彩斑斓的绸带,使其春夏秋冬各有景致,阴晴雨雪独有风韵。就更有古舟情话的再现韵致了。

  不过以前一直都是宅在家里的,对于旅游之类的事情自然是毫不感兴趣,但是仅是接触到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就不得不让李漠喜欢上了这片充满了传奇神话色彩的如镜碧水。

  走在苏堤之上,李漠毫无负罪感的惬意的踏着坚强的小草,这时节青草早已枯黄,杨柳也谢了绿枝,但是李漠仍然兴致十足的游览着。

  话说苏堤是由苏东坡筑的,并为此吟诗千首,从这时起,才真正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风景胜地,但是很可惜的是,苏东坡没办法穿越过来,但是听说这条堤坝是有苏州城资助筑建的,所以这条堤坝就还叫苏堤。

  苏堤两边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天色空蒙,青山滴翠,杂树升烟。此时走在堤上,李漠叹服于眼前的美景,心醉神驰。西湖的美景不仅是春天繁花绚烂,更有夏日里莲碧接天,秋夜中月印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梅。还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

  这一切都像是披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轻纱。李漠情不自禁的想起啦一首诗,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李漠正沉浸在这种诗人般的境界中的时候,扑哧一声,从不远处传来一声轻轻的笑声,如银铃清响,飞鸟绝唱,李漠闻声望去,只见锁澜拱桥上站着一位身着水绿色衣衫的女子,双手撑着油纸伞,飞流熏风,水气朦胧之间,仿佛散发着氤氲的仙气,俯瞰清流,从容自若。

  这样一位江南水乡的女子,忽的便让李漠想起了那个在狭窄阴沉的雨巷中,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的《雨巷》中,写道: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姣好的面容上满是善意的微笑,见李漠往来,启唇笑道:“公子,荷花已经谢了哩。”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十月了,荷花已经结了果实,采莲人也勤劳的将莲蓬都采了回去,如今湖面上自然只剩下一片残枝败叶,青青荷叶上点缀着片片的枯黄,而荷花却是一朵也无。

  迎着碧波轻风,一袭水绿色衣衫随风拂扬,说不尽的飘逸潇洒,仙气隐隐,李漠尴尬间却是对她说了一句,道:“胡说。”

  女子莞尔一笑,既不惊讶也不生气,凝脂白玉的脸庞,素手柔荑,轻抬,拂过腮边几缕乱发,问道:“公子何故如此说?”

  李漠好似真的看见了似的,指着空旷的湖面,忽悠道:“你看,这水面上明明就有无数的荷花,洁白如雪,绽放嫣红,她们千姿百态,随风而舞,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正是盛开之时,你怎么就看不见呢?”

  女子转头,见那位公子如此郑重其事,仔细的看着湖面,仍是没有发现一朵荷花,忽悠所感,抬头望天,盈盈一笑。

  天空中本来白云飘飘,晴空万里,好像就连上天都看不惯李漠的胡扯一样,顿时乌云盖顶,雷声阵阵,一道沉闷的怒吼声中,漂泊大雨刹那间倾盆而下,斗大的雨珠儿簌簌的砸落在李漠的头顶上。

  “我擦!”李漠怪叫一声,如兔子一样飞奔到女子的身边,躲在那油纸伞下,说道:“借个地,躲躲雨,姑娘不介意吧?”

  女子抿嘴一笑,说道:“公子既然都过来了,莺莺又岂会将公子驱之伞外?”说罢,便将油纸伞向李漠移了移。

  李漠抚掌赞道:“莺莺姑娘当真是心地善良,倒是刚才我有些小气了,对了,在下姓黄,单名一个天字,天子的天!”<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