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简在帝心

  青州之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皇上的带领下摧枯拉朽一般的瓦解了蛮族百万联军,在短短十数天之内,就消灭蛮族军队七十万人,北辰关前的倾国一战,震惊天下。()。

  青州百姓劫后余生,载歌载舞,各自回到家中,重建家园。

  冀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各州百姓纷纷慷概解囊,捐助青州落难家庭。九州百姓庆典不断,庆贺皇上打败蛮族联军,寒冬来临,新年未到,天下却有了过年的气氛。酒肆日夜经营,人们高谈阔论,装13者无数,茶楼里说书人,唾沫四溅,口水横飞,青楼里,白日宣淫,浪声滔滔。

  南方的神马军团,西方的朱雀军团,西南方的苍鹰军团各自增援的二十万军队在半路就接到了来自前线传来的消息,走了一半路的六十万军队不得不各自返回驻地。

  长治城中接到来自前线的喜报,百官欢欣鼓舞,忙碌的操办着迎接皇上回朝事宜,长治城中更是日夜灯火通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长治城中刚刚经过府试的各地士子纷纷上书请战,如今战事已完,自然就变成了文坛盛会,第二件事是江湖帮派自发联合的抗敌联盟大会,接到皇上胜利的消息之后,马上就变成了武林英雄大会。

  北辰关的将士们在青州百姓的热切款待下,在李漠的允许下,人人大酒大肉,乐不可支。将士们连日征战本事疲乏至极,但是胜利的喜悦使得他们无法入眠,蛮族军队的大批伤亡让大龙北方再也没有可抗之力,驻守北方的将士人人喜不自胜,喜极而泣,皇上的御驾亲征更是让他们精力旺盛,见识到皇上的强势力量之后,他们更为自己身为大龙王朝的将士而自豪。

  李漠此时正呆在军营里一个人默默的看着青州数年来的记载,身为皇帝的他更多的时候需要补充自己的认识,无论身上的光辉多么耀眼,都无法掩盖一个帝王的寂寞,他每一步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如履薄冰的感觉需要的是更强大的武力慰藉。

  华夏一族在前世因为民族大融合的缘故,所以北方蛮族也属于华夏一族,只是很明显的,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实现,在李漠的印象中,前世有春秋赵武灵王,北魏孝文帝,清朝的满汉融合。

  他模糊的印象中依稀记得,赵武灵王,春秋战国时赵国国君肃侯之子。当时,他在抗击胡人入侵的战斗中,发现胡人身穿短衣,骑着快马射箭,远比赵**队身穿盔甲、驾驭战车的战斗力强。于是,他召集大臣议论国事,想实行胡服骑射,加强军队战斗力。但是,群臣以中原文明不应效法野蛮胡人为由纷纷反对。但他坚持认为衣服是为了使用方便,礼教是为了行事方便。圣人审时度势而制定礼法,其目的是为了富国强民。在国家生死危亡时刻,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他克服重重阻力向全国颁发诏谕,命令百姓穿起胡服,学习骑马射箭。不久,赵国便训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用武力把疆土一直扩展到河北省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托县一带地区,成为春秋战国七大强国。古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同赵武灵王一样,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也是一位敢于改革的君主。他亲政后,为了摆脱鲜卑保守势力的影响,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作出了一个向文明先进的汉人学习、百万鲜卑人从大同迁都洛阳的重大决定。但是,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很多王公大臣的反对,连太子都谋反。孝文帝不愧为一代明主,以血的代价完成了改革宏愿。迁都洛阳后,他颁旨规定,迁来的人一律改为洛阳籍贯,死后要葬在洛阳北邙山,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朝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贵族同汉人士族通婚。他自己就娶了崔、卢、郑、王四姓的女子做正妻,并把几个公主都嫁给汉族大姓。他的一系列改革,推动了北魏王朝政治和经济的向前发展,促进了鲜卑族同汉族的融合,使鲜卑族进一步汉化,成了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

  李漠自语了一句,道:“将蛮族纳入我华夏一族倒是不错的选择。”

  “皇上真是雄才伟略,老臣佩服。”突兀的响起的声音是镇北侯桓破阵。

  李漠笑了笑,说道:“桓爱卿,你来了,坐吧。”

  桓破阵恭敬的坐在一边,说道:“谢皇上,方才听闻皇上的想法,老臣才觉得以前实在是太狭隘了,以前臣不下数次打得蛮族大败,可是从未想过要将蛮族收服,皇上有此雄心,必能超越历代帝皇,开创我大龙前所未有的盛世。”

  李漠听到他的赞赏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说道:“朕也是有感而发,大龙百姓与蛮族世代血仇,若要收服大草原,只怕第一个不答应的反倒是青州的百万将士了,”

  桓破阵摇了摇头,说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皇上能够创造九州太平盛世,定然有能力完成这前无古人的功绩。”

  李漠端起案上的杯子,淡淡的抿了一口茶,说道:“这件事朕也不太心急,朕唤爱卿来,倒有一件迫切的事。”

  “皇上请讲。”

  “朕一直以来休息《军武》,进境很好,可是前阵子里突然发现朕武功全失,太医查探过后,也不知问题出在哪儿,爱卿身为天级高手,可知是何缘故?”

  桓破阵听到皇上武功全失,大惊失色,急切间不顾君臣之礼将手搭在李漠的手腕上,一股暖洋洋的气息从李漠的手腕而上,经过奇经八脉,很快的就在李漠的身体里逛了一圈,桓破阵眉头紧皱,李漠看的紧张不已。

  过了数盏茶的功夫,桓破阵收功后神情疑惑,眉头深锁,说道:“皇上,您的经脉畅通无阻,没有任何滞涩,体内血气旺盛,毫无走火入魔之像,老臣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李漠眼神有些暗淡的问道:“难道朕真要做一辈子手无缚鸡之力之人?”

  桓破阵进言道:“武学终归只是小道,威力最多只可千人敌,若是皇上手握天子之剑,以天下甲兵为刃,以九州江山为脊,以帝王之心为柄,威力连天人也莫可敌。”

  他这些道理李漠在前世早不知看到过过少,在那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只有学不完的,没有学不到的,可是华夏男儿哪一个不对武学有着自己的憧憬和梦想,侠义二字,不知晃花了多少纯情少年的眼。

  桓破阵看到皇上黯然的表情,一时间也心疼不已,自己从小看着皇上长大,诸皇子之中,也唯有他最是乖巧,甚至连先皇都曾今许诺过让李漠认他做干爹,只是桓破阵身为臣子,即便功劳再大,也不能逾越君臣之礼,所以被他拒绝了,但是桓破阵却和李漠最是亲切,以前小的时候,就常常出宫来到他家里玩耍,可以说,在他的眼中,李漠真就像他的孩子一样疼爱,要不然先皇也不会封他为托孤之臣。

  “皇上,您试着运功,待微臣再仔细看看。”

  运功,李漠自然会,只是从来就没什么气感,要不是亲眼见识到皇宫内禁军士兵的武功,他还从来不相信这些,抱着任何一份希望都不放过的李漠,按照《军武》传授的方式,感应体内气感。

  桓破阵看了一会儿才犹豫道:“皇上,微臣可能已经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但是又有些不明白。”

  李漠希冀的问道:“是什么问题,可以解决吗?

  “皇上本已打通任督二脉,体内气息循环不断,丹田内力本应该是愈来愈壮大才是,可是丹田内的气海却仿佛没有了约束力,正在不断的散发,刚刚皇上运功之时,经脉内的气感明明有所感应,却被体内气血掣肘,气血和内力本应该是同体同生的,然而皇上却相互牵扯,所以会武功尽失。现在唯一的解决方法,恐怕是……”

  李漠焦急的说道:“是什么?”

  “是废除武功!”

  李漠倒是没有多大的吃惊,有些事情在他看来就是不怕事情难,就怕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他想到,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自己的灵魂与身体发生了一些冲突,所以以前修炼的都没有用处了,反正不是自己的,废了也毫不可惜,说道:“那爱卿立刻把朕的武功废了算了。”

  桓破阵却忽的跪在了地上,说道:“皇上,老臣有一事相求。”

  李漠疑惑的看着他,莫非是他想携功逼朕吗,语气平淡的道:“说吧。”

  桓破阵感慨万千的说道:“先皇曾嘱托臣协助皇上治理好大龙王朝,老臣日日思及先皇的重托,无日不心中忧虑,而今皇上已经成为大龙一代明君圣主,老臣这把老骨头也再没什么能帮到皇上了,但尚有最后一身武学小道之功,传给皇上强身健体,佑我皇福泽无疆。”

  李漠吃惊的问道:“你是说传功?”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