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佛道儒三宗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身着九龙黄袍的李漠静静的坐在金銮殿的皇座上,侧卧着身体,手中拿的是一本皇宫收藏的佛教《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拓印本,眼神懒散,好似注意力根本不在正在读诵的佛教经典上。

  太元殿上空寂无人,深红古典的大门紧闭,寂静无声之中,他的喃喃念经声,声声可闻,若细流流响,似雨打荷叶,虽小,却清晰可闻,只是声音透出的意味更多的是一种毫不在乎近乎蔑视的感觉。

  白玉巨塔从天而落,似天降神旨般落在了大龙皇宫之中,声威之盛,气势之浓,无人可以忽视,百官震动,禁卫军震动,长治城震动,天下震动。从长治城传出的消息,在这座天下中心的城市推波助澜之下,无数人纷纷问询而来,见证这传说中的神迹。

  各地官员及军队暂且不说,自有朝廷的约束,而最热闹的自然要属民间江湖,江湖中帮派众多,不受朝廷约束,历来是不为朝廷所喜欢的,因为他们在朝廷的眼中都是一帮无视王法,恃武逞威的乱民暴民,他们还自我标榜替天行道,发扬正义,而天天做着些破坏城市和谐,影响百姓安危的事情。

  武术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江湖只是一个附带的产物,仗剑行侠固然是每一个少年时期的人的梦想,可是身为皇帝的李漠在前世虽然有过这样的梦想,不过就现在而言,更多的只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既不打压,也不支持,当然扰民乱法的话,是绝对不能原谅他们的,不过却不能因为其中某些人而牵连整个江湖这个庞大的行业。

  江湖草莽他们要来看热闹,李漠也不是很反感的,可是几天之后,事情的发展显然出乎他的意料,而这出乎意料的事情自然不是暗卫和正在筹建的东厂所能预料到的,因为这一切的源头就是白玉巨塔,它本身的神奇之处。

  自从白玉巨塔落座皇宫之中,整个长治城中的空气之中仿佛每天都在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清香,这种香不像女人的体香,不像花草的香气,甚至就算是失去嗅觉的人都能闻到这种香气,颇为神奇。

  白玉巨塔正在以一种李漠和百官们无法理解的方法改变着整个长治城周围的环境,这不是地理方面的改变,更适合的说,是一种气,人气的改变。

  比如说,某个帮派某个人的某招绝世剑法突然在长治城练成了。

  比如说,某个世家的某个老人,原本卧病在床奄奄一息的,可是自从白玉巨塔落在长治城后,第三天便能吃能睡还能调侃孙子,众人以为回光返照,可是几天过去了,还是活蹦乱跳的。

  比如说,那个赵佶傻子突然开窍了,为此赵匡胤还找来皇宫找侍卫传达他对皇上的感恩之情,搞得李漠莫名其妙的。

  比如说,福来赌坊内的某个一直输钱的赌徒突然幸运之神附体,此次中的,大发神威,赢得钵满盆满的,吓得雷九指躲在家里哭了几天,怕交不上皇上的保护费。

  比如说,某个当地有名的落魄书生年年赶考,年年落第,可是几日却忽然开了窍一般,在长治城远近闻名的停香楼诗兴大发,随兴而著的几首诗令在场的人叹为观止,可谓是蕴含诗仙意境三分之味,惹得停香楼其中的几位当红姑娘秋波脉脉,皆说此次科举府试,此子定能夺得头名。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每天都能从暗卫的手中传到李漠的心里,到最后愈演愈烈,在百姓有意无意的夸大传播之下,长治城中已经风起云涌,人满为患,在长治城中开客栈和开酒肆饭馆的可谓是日进斗金,喜得这些人天天拜神求佛,感天谢地。

  而今日才是第九天,承天门前已经聚集了不下数万赶来瞻仰神迹的,幸而在六万军队的严密防守下,才没有发生大的事端,不过由于其中所谓的江湖人士颇多,每天打打闹闹的,平民百姓们也当是看热闹一般,每天茶余饭后也好有个话题,不顾不幸被殃及池鱼的只有自叹倒霉了。

  白玉巨塔就落在皇宫里,近水楼台的李漠自然不会放过,当工部造好阶梯后李漠在侍卫们的守护下下去看了看,让他失望的是白玉巨塔和上面的差不多,整座塔身的所有门窗全是封闭的,根本找不到入口,而白玉巨塔的质地也颇为奇特,似金非金,似玉非玉,手抚摸在上面,感觉不到任何温度,耳朵贴在上面,也听不到任何声响。

  长治城白玉巨塔从天而降的神迹从江湖中传到宗教中,据侍卫报告,此刻便有佛道两大宗教首脑聚集在承天门外,恳请皇上的召见,身后更是有数万信徒联名上奏万民书。

  关于宗教的问题也是一个让李漠比较头疼的问题,从考虑社会安定的因素和皇权的威信,目前也只能把他们和江湖同等对待,但是他们似乎又比江湖更高一层。

  这里自古以来的宗教和前世差不多,也就是传承整个神州闻名的三大宗,佛家,道家,儒家。

  儒家是一种文化,是皇帝用来统治万民的方法,所以不能算是宗教,严格说来,儒家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一种方法,一种过程,教导万民,开启人们的智慧,启迪人们的思想,传承名族的文化,大龙王朝中,若说儒家,自然是以李漠治下的国子监为首,国子监是整个王朝文化最高的学府和政治机构,底蕴深厚,深入民心,尊崇皇权,以忠孝为立身之本。

  佛教,在李漠的认识之中,佛教本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

  可是前世里的佛教已经随着所谓的大同社会一起沦为了一种贪图权势和财富的另类势力,所以说李漠对佛教是十分不喜欢的。

  道家的经典自然是中华名族最为著名的《道德经》,五千言子,洋洋洒洒,字字珠玑,时自李漠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仍然备受国人推崇。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道家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等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道德经》的开篇。

  其实若是道教真能做到清静无为,与世无争,他们去寻他们所谓的天道,李漠自然是无不欢迎,但是他们偏偏研究些子虚乌有的炼丹之术,符箓之法,占卜之学,愚弄百姓,祸害地方政治,更想接着自己的影响力干涉朝政,这是李漠所不能容忍的。

  想着想着,李漠随手将手中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扔在了地上,说道:“佛家经典也不过如此,即便是读一百篇,也不能让人的心静下来,即便是读一千篇,也摆脱不了你们名利的枷锁,即便是读一万遍,也还是见不到极乐世界,何苦呢?”

  “来人,传旨,将天音禅院和天心斋的大师们请进来!”<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