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覆灭始末

  白脸娃娃也会制造噩梦,可惜他们先前没有看到他是如何收割他们那些兄弟的。()没有招式,不躲不避,照面就是一个疾速递进。

  当最后一名契兵被梅子林手中的短剑在其胸前放出一道血气,身子飞落的途中,他恍然想到了一个传说——那是在契兵中间广为传播的神话,说九峰国有一位白衣少年不是人,是神!

  梅子林短剑入鞘,拨转了马头。远远地,二姑正手打凉棚向他这里眺望。她那里也结束了战斗。

  “好个二姑,你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只是有上天的惠顾罢了。”梅子林在心中赞叹道。

  打马与二姑相聚一处,开始清点俘虏的人数,查明他们的身份。

  人数近两千,正如顺子所说,多为女眷。但他们的身份与黑金刚的估计有些出入,大多为在京大臣的家眷,只有一对少男少女和一贵妇为正宗的宫里人,外加几名宫女。

  贵妇为完徽帝的淑妃,那一对少年少女是她生的龙凤胎,这之前淑妃还生有一女,现已嫁人。只从生完这对双胞胎后,完徽十几年来再没有临幸过淑妃,生有三子的淑妃也渐入年老色衰之行列,早已被拥有众多嫔妃的完徽忘却。当契人入城之时,淑妃正带着一双儿女在大女儿家“走亲戚”,这也是年老色衰的好处,完徽对她出宫没有更多的禁忌,乐得放行。也正因了完徽的通融,淑妃才躲过了契人对宫内皇室成员第一波的大搜捕,没有与其他皇室成员一同走向漠北的荒凉。但在契人扩大俘虏阵营的第二波大搜捕中却没有幸免,与三个儿女一同被押上了北走的俘虏之列。

  早有人将梅子林战胜的消息通知给了黑金刚,黑金刚这才带着人马过来会合。黑金刚并没有完全置身事外,他顾虑的要比梅子林更多。当梅子林与二姑冲向敌阵时,黑金刚将马队成扇形散开,人手一弓,严阵以待。万一梅子林战败,敌人追杀过来时,漫天的箭雨会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看着遍地的尸体、战马、军械、俘虏,黑金刚再次审视梅子林。梅子林两次与敌厮杀他都没有亲眼见识,他很难想像这个白脸书生是怎样把凶残的,成倍于自己的契人成片放倒的。他身上邪门他已领教,但如此邪法不但令人惊奇,也令人恐怖。

  黑金刚没有对战况进行评价,而是关心起京都封城是如何被契人攻破的,完徽又是怎样成为俘虏的。

  这群被救下的俘虏多为女眷,从最初的麻木中清醒过来后就是嚎啕大哭,恼得黑金刚直抓脑袋,终于忍不住,咆哮道:“闭嘴!老子不是来听你们嚎丧的,回答我的问题。”黑金刚得到的消息不连贯,他很想从这群当事人嘴中得到一个确切的信息。

  这些平时在府上趾高气扬的贵妇、公主们从被契人押解上路起就成了惊弓之鸟,黑金刚的一声吼立时让他们闭了嘴,再看黑金刚凶神恶煞的样子,知道他不是哭诉的对象,瑟瑟地都低了头。

  “前方还有战事,我们得急着赶路,麻烦你们把知道的情况简要地告诉我们,我们对接下来的战事也好有个安排。”梅子林开口道。

  听梅子林如此说,又见他一幅书生模样,众人这才慢慢放开了紧缩着的身子,开始七嘴八舌地“控诉”血泪史。他们的控诉毫无边际和逻辑,黑金刚与梅子林经过挑选、过滤、分析,终于理出了一个朝廷败亡的大概轨迹。

  败局的确定是在契人围城半个月后。开始,因夏侯亲临前线,指挥得力,契人虽然攻城凶猛,但回击也同样激烈,双方都在煎熬中损失惨重,封城的防线却得以完整保存。此时若是能有一支奇兵,哪怕是几万人马从契人和刁世贵的后背发起攻击,那么契人和叛军的阵脚一定会大乱,战局就会向着朝廷一方做有利的转移。事实上,这一转移也正在悄悄地降临,九峰国北方最靠近东岳峰的五峰是北方地域最为狭小的一个峰地,平时并不为朝廷重视,其峰主符间已年过半百,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钓鱼,符公钓鱼就在自家院子里的凉亭内,一壶茶一本书,池内的鱼咬钩,他顺手提上来,看看大小,颜色,然后再把鱼抛入池内,如此反复,他却乐此不疲。这样平静的日子不是被契人犯边打破的,而是在得知刁世贵通敌后,他才放下了手中的钓竿。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开始不断派人到京都封城附近打探消息。契人围困封城后,符间也是最先得到消息的一位峰主。当东岳峰上燃起十年一次的烽火时,符间竟然老泪纵横——朝廷终于想到了我们!

  符间当即决定举全峰之力驰援京都封城。他明白,一旦封城被契人与刁家叛军攻破,那接下来第一个受到威胁的就是他的五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道理他比谁都清楚,他在池边钓了半辈子鱼。五峰虽小,符间却聚集起了七万精兵,其中骑兵只有五千,不过六万步兵和五千强弓手都是重装甲塑身,其战力也不可小视。

  大军没有举行什么起兵前的誓师大会,符间亲自挂帅,只在出征前赏了每位将士一碗米酒,尔后摔碗出征。

  就在符间领兵出发后的第二天,皇宫内却上演了一出滑稽之戏。夏侯领兵坚守城池十多日,每日传回的消息都是城池稳固,这让完徽的朕心甚安,龙颜大悦,每日的朝堂上都是一班大臣的山呼万岁,充满了祥和之气。

  祥和之气氛下就在一班大臣的心中滋生出了另一种不安,这十年不用一次的烽火已在东岳峰上点燃,不能说天下都知晓朝廷现今有难,至少离东岳峰较近的几位峰主都该看到了吧?倘使他们都领兵来驰援朝廷,而朝廷已自行将契人与叛军克退,那么其结果就是朝廷马上就要直面各峰主带来的几十万大军,这不是驱走了豺狼而引来了虎豹吗?

  持这一疑虑的代表人物王博开始向完徽进谏,完徽如大梦初醒,“爱卿所虑甚是,夏爱卿如今日夜坚守在城墙上,城池稳固,契人不得寸步,如此再坚守半月,天气炎热,契人怕是受不得饥渴和炙烤,只得撤兵。”

  “陛下圣明。”王博称颂。

  “可烽火已燃起,天下尽知……”

  “我们可派出信使,传达圣令。”

  “契人四面围城,如何传达?”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日夜派遣信使,敌人总有疏漏之处。”

  完徽在半信半疑中点了圣头。

  滑稽之戏一旦开演,就连那上天也愿意相助。朝廷派出的传令兵通过绳子被一个一个地下放到城下,多数被抓或乱箭射死,却有那命大的两位奇迹般地闯过了契人的封锁,此真乃天助也!

  五峰离东岳峰最近,命大的信使当然是先扑它而去。

  其结果是,一心护国的符间在半路被朝廷的传令兵截下,大军就地安营扎寨,与京都封城遥遥相望。<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