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章 绵竹关双将归降

  等我与吴懿赶到涪城西门大河之时,看见庞德与雷铜果然被敌军包围,杨怀那厮可能不知道涪城已经被我军攻破,正在指挥着手射对岸的庞德军。

  而对岸是沙滩,没有一点隐蔽的地方,庞德只能拼命地抵挡杨怀军的箭雨,由于剑密集,因而无法前进。

  高沛已经被我一戟砍了,看到这个一丘之貉的杨怀,我心里的怒火又被点燃,拖着方天画戟跃马过去。

  杨怀已经看到我们从后面过去,马上让士兵们掉过头来,射杀我们,但是已经太迟了,我的赤兔马快,杨怀的箭还没有拉上弓,我抛出去的方天画戟就已经刺进了杨怀的心窝。

  众军士见主将死了,也就不再坚持,一部分投降,一部分逃跑,逃跑的被愤怒之极的庞德领兵追杀,只有几个跑的较快的逃走了。

  涪城大捷,众军士士气高涨,庞德由于心里的怒火没有消化,死死地向我*命,趁着这次胜利,他要领着一直人马,攻下下一关绵竹。

  而我安慰他不用急躁,会有机会的,让他先冷静一下。

  我依旧按照老规矩,给下一关的守将送去降书,给他们三天的考虑时间,若不投降,则开始攻城。

  绵竹关也是进成都的一道险关,守将是李恢与张嶷,李恢是蜀中名将,字德昂,建宁俞元人,为人机智,武艺高强,是张任手下最得力的战将之一,因而把绵竹关交给了李恢。而副将张嶷则是李恢的直辖徒弟,字伯岐,年纪轻轻,就精通兵法武艺,对李恢十分尊敬。李恢很赏识张嶷的才情,因而才向张任推荐,得以担当重任。

  “师傅,如今吕布大军已过涪城,不日即达绵竹,我们如何是好?”张嶷与李恢正在绵竹关上议事,张嶷想问一下师傅的态度,官职上他们是正副将关系,但平时张嶷还是称李恢为师傅。

  “伯岐,我们为将是为了什么?”李恢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张嶷。

  “当然是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张嶷没加思索,就回答了。

  “我们的国在哪里?”李恢貌似反问,又貌似感叹。

  “我们……我们是大汉子民。”张嶷这下有点犯愁了。

  “如今吕布是奉着大汉的旗号入川,我们挡道算怎么回事呢?”李恢大叹。

  “这,”张嶷也很矛盾了,但是他明白师傅此时也很为难,“师傅,我是你的徒儿,只要师傅做的决定,我张嶷一定追随!”

  “难啊,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李恢起身,望着关外美丽的河山,长长地叹气。

  “师傅,吕布这人怎么样?”张嶷追问。

  “师傅也没有出过川地,之前听闻他武功盖世,单骑逼退关东诸侯,也许有点夸张,但确实厉害。吴懿大将军不战而降,各关将领不是战死就是投降,可见实力非凡啊!”李恢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自己的处境,投降就有背主的骂名,不投降的话就是战死也不明不白。

  “伯岐,你当真愿意服从为师的决定?”李恢看着天真的张嶷,貌似很严肃地问。

  “师傅,我这一身武艺都是你传给我的,而且我心里一直都只有师傅,当然啊!”张嶷不解地回答。

  “你看一下桌上的劝降书,然后写一封回信,大概就说我们归降!你可要想好,这要担当背主的骂名,倘若你不愿意,我可以马上撕毁劝降书,然后决一死战。””不,师傅,徒儿想通了,我们本是大汉子民,归降大汉也不是什么背主的。”

  “这样想就好。”李恢望着外面的风景,不再说话。

  收到李恢师徒的降书后,命庞德、高顺领兵先行,我自己也即刻出发,前往绵竹关。

  “德昂,你如此通情达理,我一定向天子推荐,给予重任!”领兵进绵竹关后,我才发现李恢管制下的绵竹关不是非同一般,本来绵竹关就修筑在险峻地方,而李恢为人机智,在城关每一个方位都布置有方阵,倘若我领兵强攻,兴许半步也前进不了。

  “元帅客气了,李恢本是大汉子民,当该如此!”李恢回答。

  而梓潼归降的大将无疑与李恢的交情也不错,两人相见,也感慨万分。

  绵竹关两将不战而降,我很是高兴,便在绵竹关上摆下酒宴庆功。

  “德昂,广汉守将如何!”攻下绵竹后,下一关是广汉,因而我想了解一下广汉的情况。

  “广汉守将邓贤、刘璝乃大将军张任之心腹,都是主战战将,恐怕不似我等,心怀汉室,要想劝降,恐怕难矣!”李恢回答。

  “看来恶战一场在所难免了!”我举起一杯酒,向李恢示意一下,然后仰头饮下。<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